河南商报首席记者孙克
到2035年,郑州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国内城市第一方阵,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努力申办2030年世博会;“十四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左右.
前几天郑州市政府发布了《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让我们来看看未来的“国际郑”会是什么样子。
【目标】
到2035年,郑州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根据国家和省的统一安排以及郑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郑州市发改委及相关部门于2019年11月启动了规划编制工作。2021年2月,郑州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纲要草案》。2021年6月,郑州市政府正式发布《纲要》。《纲要》按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逻辑主线,描绘了郑州市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共12篇42章,分为三节。
《纲要》展望郑州2035年的“亮相”,定下“小目标”。到2035年,郑州基本实现“两个转变、五个强大”目标(“两个转变”指现代化、国际化,“五个强大”指:创新强、枢纽强、生态强、文化旅游强、法治强),完成情况显著
综合经济实力方面,要进入国内城市第一方阵,人均GDP达到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城市核心功能大幅提升,城市软实力全面增强,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经济体系,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纲要》预计,“十四五”期间,郑州综合经济实力将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迈上大台阶,产业基础升级,产业链现代化,产业体系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经济首位度、发展协调度和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保持中高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成为更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
同时,《纲要》还公布了“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左右,人均预期寿命82.5岁,高于“十三五”期间的80.6岁。
【行动】
关键词:人才
2025年,郑州全市人才总量要达到220万
“人才是第一资源”,《纲要》提出,郑州要加快实施黄河人才计划,推进河南省(中原科技城)人才创新创业试验区建设,打造一流的人才聚集地、培养地、职业发展地、价值实现地。
什么是黄河人才计划?据了解,这是郑州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专项规划。通过精准有效地引进人才,突出人才的留用,全面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强化人才工作的组织保障,打造一支符合郑州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纲要》明确,郑州要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大力引进世界一流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做强国内高新技术“头部”企业、中央企业和省属企业R&D中心,以及全省一流高新技术企业。国内大学R&D研究所的吸引力
:15px;">规划建设郑开同城化先行示范区,谋划建设1至2条郑开连接快速通道如今,郑州、开封两地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纲要》提出,要以规划建设郑开同城化先行示范区为引领,强化郑州和开封资源要素同筹同用、城市功能聚合互补、产业体系错位布局、公共服务共建互享,打造中原城市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纲要》明确,要推进两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快速通道和轨道交通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郑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省道317,谋划建设1至2条郑开连接快速通道。积极推进轨道交通K2快线规划建设,推进轨道交通通勤化、城际公路快速化、城际客运公交化,实现郑开交通同城。
在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方面,《纲要》提出,鼓励优质中小学校开展跨区域合作,推动基础教育深度融合发展,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鼓励老人异地养老,实现市民卡及老人卡互认互用。推动建立协同运行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探索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建立文化体育联动机制,推动大型体育赛事联合举办、文艺互演交流合作。优化文化旅游资源布局,联动弘扬好黄河文化、古都文化,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产品。
此外,《纲要》还提到,要深化推进郑许、郑新、郑焦一体化发展,推进郑洛西协作发展。
关键词:交通枢纽
到2025年,郑州将实现周边省会城市2小时全通达
交通一直是郑州的优势,《纲要》提出,郑州要加快建设国际交通枢纽门户。将推进机场三期建设,完成北货运区和第三跑道建设,启动南货运区和第四跑道建设,终端区达到“五进五出”能力。谋划建设通用航空机场体系,支持上街机场功能提升,加快推进郑州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到2025年,力争航空货邮量达到100万吨,年旅客吞吐量达到4500万人次。
要提升铁路中枢地位。完成米字形高铁网建设,规划向“十向”高铁网跃升。完善“四主多辅”客运枢纽格局和“1+2+N”货运系统,重点推动郑州南站、小李庄车站及陇海外绕线等项目实施,加快推进圃田一级、薛店、上街二级铁路物流基地建设,谋划铁路货运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到2025年,实现周边省会城市2小时全通达,战略拓展郑州铁路货运服务范围。
关键词:教育
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教育是家里的“头等大事”。
《纲要》要求,郑州将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郑州美好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城市。
学前教育方面,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优化幼儿园规划布局和办园结构,鼓励新建城镇小区配套建设公办幼儿园。加快幼儿园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
义务教育方面,持续实施“名校+”工程、新优质初中创建培育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实施国家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
此外,要推进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适应新高考改革需要,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作用,加快推进市属高中学校建设。到2025年,郑州市区公办高中在校生占比达到70%。
根据《纲要》,“十四五”期间,郑州要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含农村寄宿制学校)150所,加快推进市属高中阶段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其中普通高中16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5%,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高水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6%。
高等教育方面,加快实施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新校区等项目建设,推进哈工大、中国民航大学等国内外合作项目进展,力争引进1—2所优质大学。
关键词:城市国际化
郑州将努力申办2030年世博会,争取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在“国际化”方面,郑州一直在努力。
《纲要》提出,郑州要持续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节点城市缔结友好城市,积极引入外事机构。深入推进中欧区域政策合作,加强交流互动,完善常态化合作机制。努力申办2030年世博会,持续办好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等国际性展会、论坛,争取更多的国际会议、国际赛事、国际组织落户郑州。
郑州还要建设一批国际化社区,优质提供国际教育、医疗和公共服务。加快推进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地,积极争取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加强对外民间交流合作,尝试开展“郑州少年走世界”系列活动,发挥青少年亲缘优势,消除文化交流障碍,加强郑州城市品牌宣传,持续提升城市软实力。
编辑 吕瑞天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