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卫东(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跟踪调查项目负责人)
201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高校扩招带来了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2021年,各教育层次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900万。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给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到高学历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也关系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动力。
为全面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更好地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中国教育追踪调查》项目组自2021年1月起对2021届高校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截至5月底,共调查全国660所高校16207名高校毕业生。通过数据,让我们更接近毕业生在这个就业季的想法、感受和所作所为。
2021年青海西宁高校毕业生春季校园招聘会。新华社
1.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呈现三多趋势:考公务员的增多,国内外升学的增多,自主创业的增多
2021年5月底,距离毕业仅一个月的时点,38.2%的受访毕业生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乐观,45.5%认为就业形势一般,16.3%认为就业形势困难;认为就业形势乐观的比认为就业形势困难的高21.9个百分点。在2021年1月的调查中,仅有26.3%的应届毕业生认为就业形势乐观,49.3%认为就业形势一般,24.4%认为就业形势困难;乐观的就业观只比困难就业高1.9个百分点。这说明,为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国各地高校与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内的用人单位共同努力,采取各种积极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取得了显著成效,直接反映了广大毕业生的心声。与此同时,中国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取得巨大胜利,经济全面复苏。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需求的不断增加,也直接影响到毕业生对就业形势判断的乐观发展。
基于对今年就业形势的判断,高校毕业生普遍认为,与往年相比,今年毕业生毕业后的意向有三个以上的趋势:公务员人数、国内外学习人数、自主创业人数。70.4%的毕业生有找工作的计划,24.7%有报考公务员的计划,48.9%有来华留学的计划,5.2%有出国留学的计划,27.5%有自主创业或从事自由职业的计划。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持续升温。2021年毕业的专科生中有18.5%有此意向,本科生中有28.4%有此意向,研究生中有此意向的高达40.4%。继续深造意向方面,53.8%的专科生有在国内升级的意向,2.9%有出国留学的意向;本科生中,49.1%有来华留学计划,7.6%有出国留学意向。研究生中,20.7%有深造计划,5.1%有出国留学计划。而且,很多毕业生在毕业后就为自己的未来做好了准备,40.3%的毕业生在毕业的三个主要去向中,至少有两个打算:找工作、海内外留学、自主创业。
2.高校毕业生求职,将职业发展前景放在第一考虑,毕业生心中最理想的职业是工程师、医生、律师这类专业技术人员
对于有兴趣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约占毕业生总数的70%,毕业后最想找的单位是中央国企,18.4%的毕业生以此为首选;第二名是
具体职业方面,大学毕业生最理想的职业是工程师、医生、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25.1%的人以此为理想;第二个是老师,18.2
%的毕业生将它作为最理想职业;第三位是公务员,14.6%的毕业生以之为最理想职业;第四位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11.1%的毕业生选择其作为职业理想;第五位是研究、开发人员,8.1%的毕业生以之为最理想职业。在工作的具体地点上,高校毕业生中有49.2%的最想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之外的大城市或省会城市工作,有24.1%最想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个一线城市工作,20.5%最想在地级市级别的中等城市工作,而想在其他地点工作的毕业生只有6.3%。
高校毕业生对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期望税后月薪的平均值为6400元,中位数为5000元,其中研究生期望税后月薪的中位数为9000元,本科生为6000元,专科生为4000元。这个期望月薪水平与用人单位实际能提供的月薪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在同时期对全国3000多家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能给2021届毕业生提供的税后月薪中位数为4000元。
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在求职中,将职业发展的前景放在第一考虑的位置,有89.1%的毕业生认为这一点很重要;第二位为工作的稳定性,79.9%的毕业生认为这一点很重要;第三位为工作的收入,78.2%的毕业生认为这一点很重要。再往下依次为能否学以致用,占比69.6%;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占比67.1%;工作的地点,占比65.1%;能否解决户口,占比19.9%。
3.求职过程中,高校毕业生利用最多的是用人单位到学校的校招和宣讲会,对毕业生帮助作用最大的是学校就业指导部门
数据显示,有14.2%的高校毕业生在2020年9月开启的毕业季之前就开始求职找工作,35.3%的毕业生2020年9到12月之间开始找工作,11.3%的毕业生在2021年新学期开学之前开始找工作,17.2%的毕业生在2021年3月开始找工作,10.8%的毕业生在2021年4月开始找工作,而有11.3%的毕业生在2021年5月才开始找工作。
在各种求职渠道中,高校毕业生利用最多的是用人单位到学校的校招和宣讲会,利用率为87.5%;第二是本校的就业信息网站,利用率为85.4%;第三是专门面向毕业生的招聘会,利用率为85.3%;第四为用人单位的官方网站和公众号,利用率为84.8%;第五为专业的招聘APP或网站,利用率为84.7%;第六为家人、师长或朋友介绍,利用率为81.7%。这六种求职渠道的利用率都超过了80%。在求职过程中,绝大多数毕业生都综合利用了多种渠道,利用了3种及以上求职渠道的毕业生占92.7%。
求职的毕业生人均向用人单位投递了8.8份求职简历,平均有54.1%的概率能获得面试的机会,最终有26.5%的概率能获得用人单位的录用通知书。但是,毕业生的面试率、录用率在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毕业生们认为,在求职过程中帮助作用居第一位的是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57.2%认为其在求职过程帮助大;第二位是所在学院或系,56.7%认为其帮助大;第三位是父母和家人,45.2%的毕业生认为其帮助大;第四位是同学和校友,40.1%的毕业生认为其帮助大;第五位为亲戚和朋友,29.9%的毕业生认为其帮助大。这个结果再次印证,各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所做的巨大努力和起到的重要作用。
4.高校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机会型创业、知识型创业比例高
近年来,国家提倡大学生“双创”,使得高校学生在毕业后自主创业或从事自由职业的意愿不断提高,在2021年届毕业生中超过了四分之一。但这只是意向,到毕业生落实毕业去向时,真正自主创业的要少得多。数据显示,专科生中有在毕业后自主创业或从事自由职业打算的为38.6%,本科生为19.2%,研究生中为8.2%。学历层次越高自主创业的意愿反而越低。从自主创业计划从事内容的类型看,机会型创业占56.5%,生存型创业占43.5%。其中专科生机会型创业的比例占49.3%,本科生为72.2%,研究生为76.6%,学历层次越高,机会型创业的比例也越高。从创业是否是知识的应用和转化来看,知识型创业占57.3%,非知识型创业为42.7%。其中专科生知识型创业的比例占51.8%,本科生为67.9%,研究生高达82.9%,学历层次越高,知识型创业的比例也越高。以这两个维度进行交叉分类,机会——知识型创业的比例高达47.1%,远高于其他创业类型。
高校毕业生掌握了先进的知识,能更敏锐地洞察市场机会,必将成为我国创新与创业的主力军。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15日1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