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夫妻的“无声饭店”:无声胜有声
作者:蒲
没有言语交流,只用表情和手势与客户沟通,相当默契.在贵州省黎平县,有一家名为“无声烟酒酒店”的店铺,店主是一对80后聋哑夫妇。
没想到几年前,住在偏远山村,在外打工谋生的史汉奎和妻子,如今搬到了县城安置小区,自己开起了餐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日前,记者走进这家“无声烟酒餐厅”,探访这对夫妻的创业和生活故事。
记者看到这对夫妻时,史汉奎正在灶前烧菜,却看到他推啊拉啊,转啊转,动作娴熟,食材一气呵成从锅里到盘子里。妻子石三平一边整理烟酒小吃区的货物,夫妻俩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我每天早上5点起床,来店里开门,然后换煤、加煤、生火,再来厨房切菜、准备早餐食材,一直忙个不停。客人六七点来店里吃早餐。忙到七八点左右,我就去烟酒区开门。”石汉奎用手语告诉记者,他的妻子石三平会在早上7点左右送孩子上学,然后来店里。
33岁的史汉奎,小时候因为一场疾病,失去了听说能力。他的青春是在县城的一所特殊学校里度过的,他的妻子石三平也是同一所学校的校友。他们后来成了夫妻。之后,夫妻俩经历了外出打工,举家搬到县城,史汉奎在烹饪之家门口学会了创业.
“一开始,很少有客人来吃饭。因为我们又聋又哑,很难和每个人交流。如果我们无法沟通,就让客户看看价格标签。”谈及开店初期,史汉奎说,他确实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事后都圆满解决了。
“当我们搬到这里时,我们得到了政府的帮助,不仅是住房,还有这家商店。同时也得到了好朋友的帮助,他们过来帮我粉刷店铺,整理店铺里的东西,慢慢装修店铺。此外,还有一些好心人看到我们是一家‘沉默’的餐厅,就来帮助我。”史汉奎用手语描述。
平日里,石汉奎的父亲石廷科也来店里帮忙。回顾两个孩子创业之初,石廷科并不乐观。“一开始我很担心。他们来的时候没说话。这项业务需要沟通。他们如何应对?”虽然他很担心,但因为儿子立志创业当厨师,史廷科还是愿意支持他,帮助他。
之后,史汉奎去重庆学习烹饪。学成归来后,在政府的帮助和相关优惠政策的支持下,他和妻子在社区开了这家“沉默烟酒餐厅”。
“现在他们基本上熟悉这里的邻居和小学。来店里的顾客用手势和他们交流,可以互相理解。此外,政府官员经常来这里关心、鼓励和支持他们。看到他们越来越好,我就放心了。”石廷科会笑。
“我第一次来买东西,就问店主多少钱。她用手势,我知道她是聋子。从那以后,我经常来,有时看着她,微笑,并比较手势,她能理解我的想法。”市民史女士笑着说,虽然不会说话,但她觉得这对夫妻理解能力很强。
店铺开业不到一年,通过夫妻俩的努力,店铺的生意越来越红火。社区居民和爱心人士的关心、支持和理解,也让石汉奎夫妇倍感温暖。
采访中,史汉奎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他用手语向记者表达自己内心的憧憬。“我想一步一步把店建起来,然后在周边开一家更大的餐厅,让更多的客人和朋友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当然,我想我也需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我的店经营好的时候,也想帮助和带动一些残疾人创业,让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加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