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最新股权式众筹案例 个人众筹创业成功案例

近日,众筹之家讯 多位匿名用户在社交平台爆料,称“大姨妈”融资的BP数据严重造假,与研究机构的监测数据相差10倍以上。作为股权众筹最成功的项目,令人尴尬的是,大益近几年的疯狂融资,曾经风光无限,如今却陷入这样的境地。

BP数据“大放卫星”

许诺“回扣” 出现离职潮

8月28日晚,互联网科技Billboard爆料“大榭已将BP中的MAU数据放大至4200万,而7月关彝千帆的MAU为388.05万。另一家研究机构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6月份,大榭的MAU为515万,DAU只有80万。”换句话说,大姨吗BP数据与机构的数据相差超过10倍。

除了数据造假,本文还透露,为了实现融资目标,大易甚至私下承诺给一些投资经理“回扣”。

此外,在知乎平台上,有退休员工爆料大嫂内部管理混乱,领导们也普遍好评。因此,一些部门也经历了离职潮。

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持续10个月的融资计划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描述。

有内部人士分析,类似大姨吗企业的数据造假,本来不稀奇,甚至很多知名企业都曾出现过公开数据与真实数据有差异的情况,但如果是企业内部出现问题,那肯定会谨慎投资,这才是真正拖延它融资步伐的主要因素。

被称作股权众筹最成功项目

转型之路 前途未卜

公开资料显示,大榭是一款以女性月经健康为核心的手机应用。它于2012年问世,也是中国最活跃的移动女性社区之一

然后在2013年4月,2012年6月,大姨吗作为创业项目,成功登陆国内首家股权众筹平台“天使汇”,计划融资200万,出让17%股权,最终成功完成融资,。藉由这笔资金,大姨吗度过了创业最艰难的时期。,从正格基金和贝塔斯曼获得了数百万美元的A系列融资。

同年9月,伯母获得红杉资本和贝塔斯曼的B轮融资,成功推动了伯母的快速发展和快速向外扩张。

仅仅半年后,2014年6月,大易获得红杉资本、贝塔斯曼、策源创投三家公司3000万美元的C系列融资。

2015年,大益分别于7月和10月获得汤臣边建6200万元的D系列融资和海通开元1.3亿元的E系列融资。

正是因为大姨吗在近些年完成多次融资,企业价值不断提升,风险机构也十分看好,使大姨吗成为近些年最为成功的股权众筹项目之一,甚至抛出过这样的问题:到底是天使汇成就了大姨吗,还是大姨吗成就了天使汇?

但是,在这么多次的融资后,大姨吗显然遇到了发展瓶颈,转型医疗健康是否可行仍未知,前途未卜,面对老对手“美柚”在商业化进程的加快,大姨吗投资方还能保持多久的耐心?另外,医疗健康道路上的政策风险,也在随时威胁着大姨吗的转型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8月中旬,老对手“美优”宣布获得10亿元E轮融资,并计划在国内上市。

然而,2014年4月,美友一度被媒体曝出严重数据造假,依靠“网络水军”刷数据,实现“行业第一”。

“资本寒冬”再被提出

个人投资者逐渐崭露头角

去年底以来,互联网创业公司的“资本寒冬”是否真的到来的问题,被风险投资圈的人广泛讨论,争议颇多。一些风险资本家认为,资本市场

场不存在“资本寒冬”,真的会出现寒冬的企业,往往是盲目入场、缺乏创新、只谈情怀的创业公司,这些公司其实是被市场淘汰掉的,好的企业不会有“寒冬”。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今年出现的淘在路上、爱鲜蜂、博湃养车等公司受困于资本市场,也确实是事实,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资本寒冬”从来没有离去,而且时间跨度很长!


回到大姨吗这件事,作为行业领军品牌,除了美柚之外,其他平台几乎等同于“陪跑”,但即便是这样级别的企业,仍然出现持续10个月的融资无人接盘。这一方面说明资本对企业的选择更加谨慎,另一方面也佐证了“资本寒冬”,投资机构对互联网创业的狂热有所消退。


然而,投资机构对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冷淡,并不影响个人投资者在“寒冬”中崭露头角。以互联网众筹行业为例,仅2016年上半年,全国众筹行业投资人次达5442.65万人次,其中非公开股权融资投资人次为4.07万人次。当然,占比少的原因,主要受股东人数限制和项目数量多少的影响。


据专业研究机构显示,预计到2020年,可投资资产大于600万人民币的家庭将达到346万户。目前2015年的数据为201万户,年平均增速将达到13%,远高于全球5.9%的平均增速。


另外,波士顿咨询公司在对大于600万和小于3000万的高净值客户的调查中,发现高净值用户普遍认为国内房地产投资已经告别了高增长时代,将会把投资方向集中在稳健型产品上,而在大于3000万的高净值客户中,则更青睐于PE/VC、海外资产等高风险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滴滴最早的投资人王刚,四年前投了70万,如今回报超过35亿元,一度被创投圈传为佳话,也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进入天使投资领域。


不过,虽然个人投资者逐渐在资本市场逐渐崭露头角,但投资者自身素质仍然有待提高。一方面,有一些“暴发户”的投资者是为了投资而投资,只为了获得“投资人”的称号;另一方面,受制于知识面和人脉背景,个人投资者对项目方提供的数据真实性,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很容易导致投资失败。(源/众筹之家 文/子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