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的中医学生张训郎:
创业是我学好专业的动力,也是提升能力的机会
5月13日起,华西传媒集群与省内15所高校联合发起的“米兰贝瑞鲁我是校园制造者”招聘活动正式启航。活动开展以来,吸引了不少校园内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年轻人。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中医专业大三学生张训郎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4月,由张训郎及其团队创办的郎朗学者文化传播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是一家以中医药文化传播为主题的公司,已经在校园开展了一些业务。22岁的张训郎是福建人,他的家庭很早就有了商业意识。从高中起,他就试图自己做生意。进入大学后,他从未停止过创业的念头。除了郎朗学者公司,他还在学校成立了“创客联盟”学生组织,吸引更多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参与其中。张训郎说,创业让他快速成长。是我学好专业的动力,也让我结识了很多有想法的同学。这对我来说是一大收获。
行动:今年4月成立的公司核心是中医药文化传播
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创新创业俱乐部,有很多学生的创业项目。在学校的帮助下,创业学生可以享受免费的办公空间和老师的指导。张训郎和他的朋友是第一批入驻的团队。
10多平方米的办公隔间、简单的桌子、文件柜和沙发都是郎朗学者文化传播公司的家具。我几乎每天都来这里。张训郎说,他现在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公司的业务上,除了上课。不上课的时候,我们会在办公室见面讨论业务,有时候会出去和客户讨论合作,平时还会参加学校的讲座,和同学们分享创业经验。所以每天都很忙。
虽然公司成立还不到2个月,但已经开始了一些合作。4月,数十名中小学生参观成都中医药大学,体验中医药文化。本次活动由郎朗学者文化传播公司主办。张训郎说,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希望以后能长期开展这样的活动。
坚持:从在线医疗平台到通讯公司,他的思绪从未停止
作为一名中医专业的学生,张训郎坦言,想在这个专业创业的学生非常少。大多数人都想学好这个专业,毕业后在医院当医生很好也很稳定。他说自己创业并不意味着放弃当医生。我只是觉得如果大家都这样想,对中医文化的传播是没有好处的。有些人还是有必要出来做点什么的。
张训郎,福建人,在家做生意。也许是受父母的影响,他很早就有了管理意识。进大学的时候看到身边很多同学都在做兼职,但是他的想法不一样。很多兼职都是发传单那么简单,并没有提升我的个人能力。我希望我能做一些像项目管理这样的事情带着这样的想法,2014年,张训郎推出了校园毕业生回收业务,获得了2014年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这段经历对他影响很大。我见过许多优秀的人,他们有各种各样的好主意。这给了张训郎很大的鼓励。从那以后,我创业的想法从未停止过。
2015年,张训郎和他的团队制定了一个在线医疗平台项目,由中医医生为孕妇提供现场诊疗服务。该项目获得成都中医药大学第十届创业大赛二等奖。作为郎朗学者的子项目之一
年4月底,张逊朗又在学校召集成立了"创客联盟"学生组织 ,想吸纳更多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目前已经有10多位同学加入,每个人都已经有自己的创业项目。"收获:提升能力 结识了很多有想法的朋友
谈起创业的收获,张逊朗说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他笑着说,最明显的是自己在大家面前发言不再紧张了。"刚上大学时,上台讲话总担心自己说话会有口音,特别紧张;现在经常要开会啊,还要跟同学做一些分享讲座,发言早就习惯了。"作为一个中医学的学生,现在的创业项目又跟传播中医药文化有关,张逊朗认为,这也给了他学好专业的动力,"毕竟创业仅仅为了挣钱肯定不行,要真正有技术和理念上的创新才能长远。 "另外一大收获是:在创业过程中结识到的优秀、有想法的朋友。朗朗书生团队目前有10多名同学,其中除了中医药相关专业的,还有来自财经、信息技术等专业的同学,"大家都是在研究创业项目的过程中,逐渐走到一起的。"
这个才成立不到2个月的年轻公司要如何发展下去?张逊朗说,下一步会继续立足于校园,推出一些业务;公司的APP也会尽快推出。这个暑假,张逊朗说可能没办法回家了,还有一大堆事等着他去做:医院见习、公司项目实地考察、为下学期入学的业务做准备......听他仔细安排着未来的发展规划,有时候你会忘了,94年出生的他,今年只有22岁。
天府早报记者 陈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