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迎来农历猪年,但非洲猪瘟阴影下的中国“养猪运动”尚不明朗。由于防控难度大,今年非洲猪瘟防控仍将严峻。农民在挣扎,消费者对猪肉的热情在下降。
《财经》 记者 马霖文 余乐编辑
农历新年就要到了,但陕西省蓝田县毛鸡养殖园的主人马晓红却有些担心。
非洲猪瘟在中国的蔓延导致生猪(统称为未养殖食用猪)和猪肉价格普遍下降。在陕西,马晓红销售的生猪降到了5.9元/公斤,跌出了成本价。猪价低迷导致2018年毛集养殖园亏损300万元。
这是马晓红等中国养猪户补充产能的时候了。但由于非洲猪瘟疫情严峻,消费者对猪肉的热情也有所下降,猪价低迷。农民只想渡过难关,不敢轻易扩大生产能力。
“对于养殖场来说,现在风险还是很高的。确保您的公司没有病毒进入是件好事。保持稳定的生产是好事。规模难以扩大。”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祖利告诉《财经》记者。
为了维持养猪场的运营,马晓红最近去银行跑了一笔贷款,但情况并不乐观。“过去300万和500万,现在50万都不会借给我们钱。只要你是养猪户,就没有保障。”他担心养猪场的未来。“猪亏50元我能坚持两年,猪亏500元我只能坚持半年。”
中国迎来农历猪年,但非洲猪瘟阴影下的中国养猪运动尚不明朗。
猪农扩产犹疑
非洲猪瘟对毛集农场的影响并不是个案。自2018年8月初沈阳发现首例非洲猪瘟以来,非洲猪瘟这一死亡率高达100%的病毒已入侵中国25个省(市)的养殖场和屠宰场,造成104起疫情,平均每月20起,累计扑杀生猪90余万头。
最近一次疫情发生在1月20日的宁夏。毛集农场所在的陕西省发生了三起疫情。在疫情高发的辽宁,已经发生了18起疫情,很多猪场都在艰难度日。
虽然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不会传染给人,但很多消费者还是选择暂时避开猪肉。由于担心自家的猪将来会感染非洲猪瘟,农民们在春节旺季急于在消费前将猪卖掉,大量的猪被堆放起来上市。上述因素导致生猪和猪肉价格陷入低迷。
农业农村部近期数据显示,全国生猪平均价格同比下降17%,比2017年同期下降31%;猪肉价格同比下降11%,与2017年同期相比下降22%。
非洲猪瘟的蔓延,生猪价格的低迷,养猪户的流失,看不到未来,导致中国养猪户不敢引进和扩大生产。
农业农村部市场经济信息司司长唐可1月中旬表示,2018年12月,我国生猪存栏量同比下降4.8%,可育母猪存栏量下降8.3%,连续第三个月下降。上述数据意味着,2019年下半年,我国生猪存栏量将减少,生猪价格很可能上涨。消化了之前的库存后,当时猪肉进口可能也会增加。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对猪肉的基本需求依然存在。唐珂建议农民在防控非洲猪瘟的基础上扩大产能,确保猪肉供应。然而,连续几个月爆发的非洲猪瘟,让农民失去了购买母猪和仔猪的热情。
一位四川猪肉经销商告诉《财经》记者,与他合作的养猪户大多都在艰难维持,更不用说扩大产能了。马晓红还表示,介绍的热情不高
size:15px;">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告诉《财经》记者,能繁母猪养至四五年,本应淘汰,淘汰数约为所有能繁母猪数量的15%,但由于养殖场大多未扩充能繁母猪,目前许多养殖场的淘汰率升至30%,意味着2019年下半年食用肥猪存栏和供给将下滑。“养殖场投资的是未来一两年,猪都难以销出去,还敢买母猪和种猪?”马晓红对《财经》记者说。“全国非洲猪瘟都没有解除,风险很大,非洲猪瘟来了后,养殖户扛不住这种风险,能保全住就很不错了。”
朱增勇表示,由于能繁母猪和猪仔卖不出去,价格也在下跌,卖不出去的能繁母猪和猪仔压缩繁育配种空间,种猪及育肥公司的资金链也受到了影响。
猪肉消费低迷
消费者对猪肉的热情亦在下滑。
虽然非洲猪瘟并非人畜共患病,只传染给猪,不会传染给人,但因为如今可消费食品多样,许多消费者了解到非洲猪瘟疫情后,选择避开猪肉,更多地消费鸡肉、牛肉等其他肉类或替代食品,近几个月来猪肉消费量已同比下降10-15%,猪肉消费积极性下滑。
通过农业农村部数据计算可知,与生猪和猪肉价格下跌的行情相反,鸡肉价格、牛肉价格、羊肉价格均上涨,近来分别同比增6%、7%、14%。
按照往年的情况,春节消费旺季后猪肉价格普遍下降,养殖户一般会选择在春节前卖出更多猪肉,锁定利润,对非洲猪瘟疫情的担忧加剧了2019年春节前养殖户集中上市的情况,养殖户多选择尽早卖猪杀猪,致使猪肉供给激增。2018年12月生猪出栏量环比增长30%多,一般出栏销售的生猪重量在260斤以上,现在200斤左右养殖户就会着急卖掉,这一情况也进一步拖累猪价。
“12月下旬起,全国猪价就下跌,春节前猪肉价格应该不会有起色。”朱增勇说。“对节后看跌的心理是普遍的,在东北地区,养殖户以几块钱/公斤的价格就把猪卖掉了。”
猪价下跌也拖累了“养猪概念”公司的业绩,这些公司普遍下调2018财年业绩预期。生猪养殖大户温氏股份近日发布2018财年业绩预告,预计2018年净利润同比最高下滑约41%;牧原股份亦下调预期,表示受非洲猪瘟对销路的冲击,2018年净利最高下滑约79%。
非洲猪瘟阴影持续
由于担心2019年下半年猪肉供给跟不上,目前政府的工作重心正在从“控制非洲猪瘟疫情”转向“既要控制疫情,又须保证市场供给”。
因此,非洲猪瘟的防控政策已经有所调整,取消疫情相邻省概念,只分疫情省和非疫情省。此前的调运政策是疫情省和疫情相邻省都不允许将活猪调运出省,现在所有非疫情省都可自由调运活猪。
但在一些疫情复杂的主调区(生猪主产地),例如东北地区,生猪依然大量积压,调不出去。一位接近非洲猪瘟防控政策及市场研究的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因为非洲猪瘟本身防控难度大,2019年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2019年疫情有可能会比2018年更严重。中国生猪养殖户的生存将面临考验。
在非洲猪瘟侵袭过的国家中,西班牙用了35年、巴西用了7年根除非洲猪瘟,而在俄罗斯,非洲猪瘟已经存在超过十年。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给养殖户的补贴低于成本,这一情况客观上也使得养殖户更为艰难。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处理非洲猪瘟时,补贴数字超过了养殖成本的20%;但在我国,115-120公斤的猪的养殖成本平均下来超过1500元,1200元/头的补贴不足以弥补成本,养殖户的持续养殖积极性低迷。
马晓红说,养一头猪需要五个半月到六个月,一年养两茬猪,一天的饲料钱两万多。“饲料钱1050元,猪苗钱550元,疫苗钱35元,人工钱45元,折旧费32元,运费28元。到屠宰之前,一分都不会少。”
在艰难的生存状况下,许多小散养殖户已经退出。“尤其是春节前一段时间,是小散户集中(让猪)出栏的时期,把能卖的都卖掉了,有的直接清栏退出。”王祖力告诉《财经》记者。
非洲猪瘟的防控关键依然是检验检疫。王祖力表示,进来进展比较大的是快速检测试剂条。用快速检测试剂条检测非洲猪瘟病毒,可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将检测样本送到实验室,能够快速出检测结果。“快速检测试剂条的应用给调运带来利好。”
但由于非洲猪瘟的接触性传播,朱增勇强调,要着重从整体路径上切段病毒传播,未来的防控工作需要加强养殖户、屠宰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区域间合作。“单靠一个部门很难防控住。”如果携带非洲猪瘟的猪已经被屠宰,却没被及时发现,进入消费端,将扩大非洲猪瘟病毒传播,携带非洲猪瘟的运输工具还将继续传播病毒,非洲猪瘟的传播风险加大。
他同时建议养殖场、屠宰场间的运输通道设立洗消中心,及时对运输车辆进行清洗消毒。同时,一些生物安全水平较低的养殖场和屠宰场,仍需培养生物安全意识,做好生物安全防控。
针对目前养殖户最为关心的非洲猪瘟疫苗研制,王祖力表示,目前国家已经成立专门团队,安排专项研究经费支持非洲猪瘟疫苗研制,负责机构包括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等。
(作者微信:Marlin241849,欢迎交流,加微信请附公司和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