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他们辞掉了百度高薪制作肉三明治的工作,开了100天店,创下了每天卖2000个肉三明治的记录。公司估值4000万元,但股权大战却在黄金时代爆发,几乎绝迹。
2014年,创始人被排挤,离开了公司。他创立了“李鬼”品牌直接与老东家竞争,并从余那里获得了数百万的投资。他成为“Tip Tip”推荐的唯一一家肉三明治店。
一次,一个《我为什么辞职卖肉夹馍?》引爆全网,把一个肉夹推上了一线网红;然而,就在一个多月后,创始CEO的一封公开信披露了一系列问题,比如这家网红店股权不清、投资资金拖欠股东等,再次将这家小店推向舆论风口浪尖。
在这家小小的肉夹馍店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西少爷”创始人之一、现任品牌法人孟兵,多年后后悔了这段经历。他没有想到,桃园当初以忠诚拆分股权的决定,只是给公司埋下了一颗炸弹,这也让他的公司成为企业学习股权结构的经典反例。
为什么股权不能平分?
当你和朋友合伙开公司时,每个人贡献的钱几乎是一样的。公平分享股权不就是可能的吗?投资同一个股权不一样,是不是更容易顶撞?
2013年6月19日,罗三人分别以40%、30%、30%的股份初步成立了计算机科技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企业成立之初,虽然存在股权分配不合理的情况,但不合理的后果并没有出现。毕竟当时公司没钱,一帮穷人好像也没什么好争的。
但很快,三个在生意上遇到瓶颈的人决定换个轨道,转了个大弯,开始了接地气的肉三明治生意。中国汉堡听起来不是什么大生意,但这三个年轻人有很多互联网思维。钱不够?那么,众筹。于是在众筹的帮助下,募集了50万元,“西少爷”有了自己的线下店。没有足够的名气和金钱做广告该怎么办?然后写一篇软文。于是,一篇营销文章《我为什么辞职卖肉夹馍?》一度在网上走红,《西方少爷》一炮而红。
如果品牌是红色的,就不需要资金。当时很多投资者对这位活跃的大学生打造的品牌持乐观态度。但在融资过程中,暴露出股权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在原本4:3的股权比例下,没有人有绝对的话语权。不算,没人能当主人,公司未来发展会怎么样?投资者不是
光谱。
股权平分的弊端
1.股东权利平均,企业无实际控制人。一旦股东意见不一致,很容易陷入停滞。
2.当股权与工作职责不匹配时,容易导致利益分配的矛盾,进而导致股东心理失衡
t-size:15px;">3. 股权平分暗藏危机,投资机构不敢投,企业融资困难
其实,刚起步的海底捞也是股权平分,只不过人家最开始就是一言堂,从海底捞还是只有4张桌子的火锅店开始就是现任董事长张勇说了算,所以虽然股权一样,但公司实际话语权掌握在一人手里,这也使海底捞后期的股权转让十分顺利。
但“西少爷”显然不是这样,三个合伙人之间谁都不服谁,这才引发了宋鑫离开“西少爷”时的一系列争端。话说能闹成这样的公司谁敢投!
合伙人退出时股权怎么办
此时,孟兵已经看到了公司股权所存在的隐患,他决定接收投资人的建议进行股权调整:股权比例不变,将自己的投票权变为三倍。
但这时候,再想把别人手里的权力收回到自己手中,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被剥夺权力的一方会有深深的不安全感。可想而知,分权协议没有达成,创始人之一的宋鑫或主动或被动地退出公司,这时,另一个严重的问题产生了:他手里的股份怎么办?
此时,“西少爷”已经是估值4000万的企业了,可宋鑫当初入股时公司总共只有12万,现在只过了半年,虽然估值4000万,但公司实际盈利要少得多。那么,宋鑫到底应该分多少钱呢?

在这里,孟兵和宋鑫出现了严重分歧,孟兵根据股东早期投入,提出以补4倍工资+2%股权的方式做出补偿。而宋鑫则是根据公司4000万的估值计算自己的应得利益。
两人自然谈不拢,由此,宋鑫以一封公开信的形式指控孟兵众筹诈骗,差点将爆红的“西少爷”推向万劫不复。宋鑫甚至另起炉灶,注册了“新西少”品牌直接对标老东家,简直就是李逵和李鬼。
归根结底,“西少爷”在爆红之后摊上了这么多麻烦,还是早期股权分配不合理的锅。公司成立初期,股权分配全凭义气,没有明确相关责任,也没有制定股东退出的股权返还机制,一旦发生问题,没有任何可诉诸法律的依据。不管当初做过多少口头协定,这时候都是不作数的。

多年后,曾身处漩涡中心的孟兵也深深感慨,“这是个价值1000万的教训”,他终于认识到股权是公司所有问题的核心,是一家公司的地基。
从“西少爷”的案例中,我们发现两个关键问题:
1. 明明签署了同一份法律文件,为什么协议双方对条款的理解产生这么大的差距?
2. 出资少、贡献少的股东,在退出公司时要求大份额利益是否合理?
就此,我们现邀请到小米集团股权律师何德文老师对此作出解答,并就如何建立合理的股权模式、如何打造实现最大盈利的股权激励体系、破解海底捞如何从一家小火锅店发展成市值千亿的餐饮巨头!
如何建立健全股权机制为您的公司保驾护航,听何德文老师为您分析动态股权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