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春城讯 的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目前各大城市之间人才竞争激烈,“人才之争”实际上是城市发展吸引力的较量。那么,哪个城市对人才更有吸引力呢?
日前,58房研发布了《2020年城市人才安居吸引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城市宜居性”和“产业发展程度”两个维度考虑城市,获得了中国50个城市住房吸引力指数排名。其中,昆明排名第18。昆明在新一线城市中排名第14位。昆明为什么上榜?昆明对人才有什么吸引力?在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征程上,未来会有哪些新的人才政策?
“零门槛”落户引“孔雀西南飞”
在城市宜居性方面,《报告》是从人才落户、收入价格比、找房三个角度来衡量的。首先,报告列出了各大城市人才的友好度。2019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号通知,其中提到“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除了北京和上海,大部分城市的落户限制已经逐步放开,昆明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昆明已全面放开城镇落户,取消了在原主城区缴纳社会保险、申领居住证等限制。具体来说,如果有住房,可以直接迁户口,三代以内接管直系亲属,凭合法购房合同和付款发票即可落户;在昆明租房的,可将户口迁入租住房屋(经房主同意)或租住社区内的集体户,并接管配偶、未成年子女及父母(含配偶父母)落户;有工作的,可选择将户口迁入单位集体户或单位所在地社区集体户,凭合法稳定就业证明材料落户;如果选择人才落户,只要你的学历(含职业教育)达到非全日制中专或初级技师,就可以将户口迁入社区集体户,将配偶、未成年子女和父母(含配偶父母)迁入落户;在校大学生可自愿选择将户籍迁入学校集体户、社区集体户和本人或父母合法稳定住所。总之,有意愿的人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方便快捷地落户昆明。
“想落户我就办”,吸引人才《孔雀东南飞》。数据显示,2019年末,昆明市人力资源总量为102.6万人,较2018年增加1.4万人;区域人才密度为15.0%,人才贡献率为23.3%。两项指标均逐年上升,处于全省领先水平。人才密度与全国平均水平15.5%基本持平。
说到住房,人们更关注房价和租金。收入和住房支出能否平衡,也是城市人才吸引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收入价格比指数,在新一线城市中,昆明排名仅次于长沙、沈阳、重庆和Xi。相比收入,城市房价更合理,人才买房压力更小。
为了安居乐业,昆明出台了《昆明市引进人才实施细则》等三个文件,帮助广大“昆漂”来昆后“住有所居、安家落户”,明确每年给予引进人才4800-12000元的补贴。
近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拟投资1.2亿元,以自有存量土地建设人才公寓,为各类人才提供住房保障。目前,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正在装修人才公寓396套,共有6类公寓,每类面积30-60平方米。此外,引进人才每月可领取最高2.5万元的生活补贴,最高补贴可达5年;在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购房的顶尖人才,还可获得600万元的安置费。成功引进人才的用人单位可申请一次性人才引进奖励rangi
58住房研究院分析各城市的产业发展程度。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深圳是一线城市的龙头企业,成都在新一线企业主动招聘名单中排名第一。从同比增速来看,上半年昆明企业招聘需求同比增长52.44%,部分二三线城市增长潜力较大。
昆明为什么这么抢眼?其实这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有效应对有很大关系。
黄啸是
615752" mention-index="0">云南师范大学2020年应届毕业生,在年前参加国家公务员笔试没通过之后,就投入找工作的大潮,寄希望于今年的春招。按照往年惯例,元宵节过后,学校就会陆续迎来企业宣讲会,有的还会组织大型专场招聘会。但是,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这一惯例,原计划开展的现场招聘会全部取消。就在小黄焦虑不安时,听到一个好消息:昆明市人才服务中心从外省引进网络云面试系统,打通企业和求职者之间面对面交流渠道,网上也可招聘、面试。2月19日,2020年春季网络公益专场招聘会首场网络云面试在昆明云才网举行,30家企业和59名求职者通过双向选择视频面试,就用工细节进行线上对接。
市委组织部人才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校园网宣传、网络预约、现场考录等方式,针对12家目标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开展招录工作。截至6月30日,已与华中师范大学、协和医学院等7家高校的42名教师和25名医生后备人才签订协议。年内计划招聘医生1170人,目前已招录821人,完成比例70.2%,其中省外毕业生占11.2%。此外,市委组织部组织动员139家民办学校开展招聘,共聘用省内外高校毕业生2010人。
该负责人介绍,按照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省教育厅数据,年内在昆就业毕业生约为12.3万人,在新开发约1.1万个优质岗位和鼓励就业创业政策的双重引导激励下,保证完成年内引进和留住不少于13万、5年不少于100万高校毕业生的政策目标。
今后将建立“政府+市场”引才模式
有人说,赢得人才,就是赢得往后二三十年的大发展。那么,昆明如何赢得未来?
昆明目前已推出3.0版本引才新政,在项目引进、人才资助、生活保障等方面推出综合政策。目前,市级44项人才政策都落实到位,涉及各项人才待遇和服务保障落实到位,覆盖各类人才总计27.3万人,近3年财政支出合计超2.8亿元。
“今年以来,我们把工作重点聚焦在产业、企业、事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上,通过充分调研,摸清人才缺口,制定年度引才育才工作方案。”该负责人介绍,制定实施《昆明市2020年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方案》,明确12个部门和单位的引才任务目标,每季度集中研究,分步推进实施。截至6月30日,今年全市共引进各领域高层次人才377人,较上年同期增加51人;高层次人才团队23个,较上年同期增加5个;新落地高新企业42家,较上年同期增加3家。
昆明人才工作取得的成绩显而易见。但是,这位负责人也坦言,由于主客观原因,昆明在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上,与中东部发达地区有差距,工作难度不小。
那么,昆明下一步怎么办?该负责人介绍,针对昆明高质量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对人才,尤其对高端人才需求进一步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的顶尖人才,将不拘泥于现有人才政策内容,牵头人才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积极探索“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的工作机制,根据人才专业领域、科研平台、工作环境等需求,利用现有市级人才工作项目、高层次人才双创示范基地等资源,提供科研项目经费、住房保障、子女就学和企业挂职岗位等个性化、精细化、品质化服务,以具有比较优势的人才政策,吸引汇聚一批顶尖人才助力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
该负责人还透露,下一步,昆明将探索建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单位牵头,用人主体、人才服务机构、猎头公司等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引才工作模式;加强与中智、猎聘等国内知名人力资源机构的沟通合作,加大与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相关部门的交流联系,不断丰富人才引进措施和手段,逐步实现政府与市场“双引擎”驱动的引才模式,形成高层次人才大规模良性流动。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思娴
责编:肖窈
编审:吴晨萍
终审: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