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魏桥创业集团年终奖,魏桥创业人员工论坛年终奖

点击上方“滨州日报”或搜索“YBZ_2014”关注我们

阚敏在密集的纺织机器间巡视

滨州日报滨州网2月7日在2016年10月举行的全国纺织行业细纱工职业技能竞赛上,魏桥创业集团职工菅敏脱颖而出,勇夺第一。一名“80 后”的农村女工,是怎样将细纱工这个看似简单的工种做到极致的呢?

学徒期一个枯燥动作会重复上万遍,比同时期进厂工友提前1个月出徒独立顶岗

2016年底,在魏桥纺织有限公司的一个纺纱车间,笔者见到了简敏,她穿着一件短袖衬衫,细汗淋漓,脸上带着略带羞涩的笑容。

在采访中,笔者了解到,2002年,建民进入魏桥创业集团,开始当学徒。她个性很强,为了掌握一个操作要领,会把一个枯燥的动作重复上万次。最后,她比同时进厂的工人早一个月独立外出打工。

在精纺车间,粗纱条被拉伸并纺成纱线,可加工成各种织物。因为工艺需要,纺纱车间常年保持3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和较高的湿度,这让普通人刚进车间就感到不舒服。然而,简敏和他的工友们就像在热带丛林中飞翔的蜂鸟,在纺车之间灵活穿梭,不时停下来,寻找变化,引入纱线,提升纱线,加入,更换粗纱等。他们灵巧的双手上下飞舞,操作动作令人眼花缭乱。

一个人能看30台纺车,善于总结经验解决技术难题

"她一个人能看到30辆车。"建民所在工厂的厂长李孝利拍了拍建民的肩膀说道。他们车间一个纺车480锭,30辆车14400锭。细纱钱在牵伸过程中容易断裂,会造成棉纱在相应锭子上的浪费。“断头”等问题要靠工人的眼力和经验来发现。

“新的自动纺车可以用信号灯和屏幕显示‘断裂’的锭子,但接头和其他工作仍需由工人手动完成。”李孝利说。

“练习操作技术,没有捷径,必须努力。”2002年10月,初中毕业后,当简敏进入公司,成为一名纺织女工时,她总是把师傅说的话记在心里。健民刻苦练习,操作技术越来越成熟。

从2010年开始,健民每年都参加公司组织的“运营运动会”,取得了不少成功。2013年春季,车间新增“S”捻品种。作为一个高难度的综艺,大家很少去碰它。健民在操作中反复练习,最终总结出一套连贯的操作方法。从筒管出来的纱线长度不超过3圈,纱尾长度控制在0.5-1米之间,既减少了浪费,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在2016年初的比赛中,她获得了全公司一等奖。

为备战全国技能竞赛,高强度训练操作弱项,抄写理论考试资料的本子摞起来足有半米高

手工包缠细纱的许多操作使亚敏的手指留下了老茧和凹痕

为了迎接2016年10月的全国大赛,简敏更加努力地练习。她每天早上6点早早去车间,对自己的操作弱点“关节”进行强化训练。有一次,生产区的师傅来观察,又累又急的阚敏再也忍不住了。他搂着主人的脖子,哭了很久。擦干眼泪后,他继续练习。

最终,操作方法的艰苦实践和创新使她在联合作业中找到了“抛管法”,速度从42秒提高到24秒,填补了操作技术上的“短板”。

为了准备全国纺纱大赛的理论考试,上课时间不够,于是阚敏下班后自学。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为了避免分心,她跑到阴暗潮湿的地下室,一遍又一遍地抄写背诵200多页理论材料。考试前,抄的书堆了半米高。那段时间,这个地下室成了她的“私人工作室”。

成为全国冠军的简敏,从比赛和公司获得奖金共计1.8万元。

an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2678891" qid="6595882801558459651" mention-index="1">魏桥纺织公司下发文件,号召全公司7万名员工向菅敏等优秀女工学习。


自己做好,还要带好徒弟。几年里,菅敏已先后带出60多名徒工,个个都成为各个分厂细纱操作中的骨干。在这些人身上,同样传承着菅敏扎实、坚毅和勇于担当、不断进取的工作作风。


菅敏的徒弟、值车工赵燕青说:“我刚做学徒,啥也不会,她从拔纱、接头、顺纱、换纱手把手地教我,我不适应,手上割得一道一道的手印,细心的师傅还给我买创可贴。”


李晓丽说:“车间有高难度品种的时候,都是菅敏主动要求来看这个品种,并且能够把平时的工作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其他工人,给我们的职工树立了榜样。”


大家都在看


01


02


03


04


[审核]任宵 [制作]王志学 [出品]滨州日报新媒体中心


欢迎联系我们


可以这样找到我


⊙滨州日报社发行部电话:0543-3186703


⊙滨州日报社公告部电话:0543-3186786


⊙投稿邮箱:bzrb@163.com


⊙地址:滨州市滨城区黄河五路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