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竹园幼儿园是公立还是私立 竹园路幼儿园

孩子们正在训练

6月22日,朱元幼儿园获得全国少儿篮球全国总决赛一等奖;6月2日,朱元幼儿园获得第四届全国少儿篮球嘉年华(四川站)技能大赛冠军、3对3实践大赛亚军……为什么一个乡镇幼儿园能在国省比赛中频频获奖?近日,记者走访了青川县朱元幼儿园。

办特色教育选定篮球

“开枪!”“防守!”“一跨步、两跳、三上篮”……我一进朱元幼儿园,记者就看到老师们正带着全园的孩子做着班间活动。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少年儿童篮球比赛的青少年在篮球场一侧练习投篮和运球。虽然比赛结束了,但回到校园的孩子们仍然非常认真地练习。在他们看来,培训已经成为他们平时的课程内容。

然而,两年前的朱元幼儿园却不是这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多家庭都有很好的条件把孩子送到广元、绵阳等地上学。很多学校生源不足,朱元幼儿园也面临这样的困境。

“没门!我们比不上大城市学校的综合条件,但要做出自己的特色,留在竹园里!”朱元幼儿园园长李一菊下了决心。两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李一菊在绵阳训练中接触到球类运动对孩子各方面成长都很有帮助的信息。经过多次会议讨论,因为场地等原因,2017年9月,朱元幼儿园最终选择了篮球。

起初,因为缺乏经验,学校买了一些成人篮球。幼儿园的孩子太小,拿不住球,经常掉球,这让朱元幼儿园的老师们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我们选错了?篮球不适合我们学校?

每个人都可以去上学。为什么我们不能?一定要找到原因。通过组织学习交流,与专业篮球教练交流,了解到篮球的大小选择不正确。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校挑选了12名青少年运动员,分别在上学前(上午7: 00至8: 00)和放学后(下午5: 00至6: 00)进行两个小时的训练,以免耽误孩子的学习。就这样,孩子们踏上了篮球的道路。

刻苦训练迎来“丰收季”

孩子训练很努力,每天早上7点准时到校,下午6点训练完就不想离开。

孩子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2018年5月,朱元幼儿园参加“西沃2018华梦星第三届少儿篮球嘉年华大赛”,在广元站获得第三名。经过短短几个月的训练,孩子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更加坚定了朱元幼儿园推广篮球的信心。

获奖后,孩子们更加努力地训练。经过一年的艰苦训练,朱元幼儿园的孩子们赢得了“丰收季”。

2019年4月20日,首届“朱樵杯”师生篮球联赛举行,朱元幼儿园在比赛中几乎包揽了所有奖项。5月20-21日,在西沃2019华梦星第四届少儿篮球嘉年华(广元站)上,获得“技能大赛”和“3V3实战”两项冠军奖杯,同时获得参加省联赛资格。6月2日,朱元幼儿园代表广元市参加省联赛,获得“技能大赛”冠军、“3V3实战”亚军。

6月22日,作为少儿篮球比赛的最高赛事,西沃2019华梦星第四届全国篮球总决赛,来自全国24个省份的3000多所幼儿园参加。经过晋级选拔,按照市冠军晋级省赛、省冠军晋级全国赛的赛制,朱元幼儿园历尽千辛万苦,最终与其他60支队伍一起加盟郑州,获得技能大赛一等奖、总分第九名。

“我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是因为他们每天都在努力,这是他们应得的。”该校篮球老师王云龙说。

收获的不只是篮球奖杯

在朱元幼儿园教学楼二楼的荣誉墙上,李一菊介绍,这是他们在今年比赛中获得的五个奖杯。其中一个奖杯是哲的一等奖奖杯

家队”了。


取得优异的成绩大家都很开心,但我们更开心的是,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篮球奖杯,孩子们的反应能力、身体综合协调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还让孩子们学会了合作互助等团队精神。


6岁的张子洋在没练篮球以前,胆子小的不敢与人交流,经常生病。5岁多了都还不敢滑滑梯。练了篮球以后,胆子大了很多,身体也壮了。作为本次参加全国赛运动员之一,没能上场比赛,她一直在场下为队员加油鼓劲,安慰失误的队友,当得知他们获奖了,高兴的跳起来,大声喊:“我们赢了,大家赢了。”


作为六岁的幼儿,这些孩子生活中一样会打打闹闹,也会在平常课程中同其他小朋友一起上课,准备艺术节的节目。但在他们心里,篮球已经成为了和他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他们看来,篮球给了他们快乐,也给了他们以后人生追求的目标。朱君涵小朋友在省赛3V3实战中上得到30分,一站成名,被称为MVP。“打篮球让我很快乐,变得勇敢和强壮。”朱君涵说,长大了,我也要当一名篮球明星。


从2017年引进篮球教育开始,便不断获得荣誉,孩子们也在这样的氛围里茁壮成长,竹园幼儿园将继续发展好学校的篮球教育事业。“我们将会把篮球融入到我们的课程体系里面去,做成我们特有的教材,让孩子通过篮球,让更多小朋友都能够来玩篮球、爱上篮球。”黎以菊表示,当然篮球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也不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篮球。下一步,该园将通过开展创艺美术、手工制作、快乐阅读、打击乐、舞蹈等特色课,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让更多家长认同他们的教育,让更多的孩子留在青川上学。


(记者 李波)


广元新闻-广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