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35岁内向改行的5个职业 男人36岁创业

口述|李孝义(“灵魂芬芳的女人”品牌创始人)

采访、作者 |新月

主播 |吴迪编辑 |林怡

来源 |插座学院(ID:chazoomba)

34岁时失业,连续两次投资失败。他所有的积蓄都丢了,他被迫欠了一笔债.

这个祸不单行的小说情节,是2013年“职场尖子生”李孝义的真实情况。

此前,李筱懿一直是职场中的“狠”角色:

大学毕业后,她在6个月内从助理晋升为管理培训师。3年时间,她从职场上不会和人力资源总监说话的“小白”晋升,成为公司晋升最快的新人;为了写梦而改造媒体人后,她从一名财经记者成为《安徽商报》广告中心副主任。

在传统媒体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终于拿到了高管的位置,却没想到行业趋势像悬崖一样下滑。34岁的李孝义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事业低谷。此外,两笔投资都重创了水漂,沉重的债务让李孝义感到极度绝望。

茫然之间,她找到了排解压力的出口——读书。在上百本人物传记的字里行间,李筱懿找到了让自己安心下来的力量,并由此萌生了向职业作家转型的念头。

从那以后,她调整了作息时间,每天晚上10: 30休息,4: 45起床看书写字。14个月后,手稿很容易被修改。2014年,李孝义出版的女性励志选集——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成为现象级读物,仅版税就赚了几百万元,帮助她及时度过了中年经济危机。

2015年,李孝义辞去报社高管一职,以“一个灵魂芬芳的女人”的名义创办了一家女性内容服务平台。近两年,品牌估值已超过3亿元。如今,五年来,平台成功聚集了千万女性用户。

从职场“小白”转型为“优等生”,再从媒体人转型成畅销书作家、千万级用户平台创始人,李筱懿把自己从小女人逼成了“雌雄同体”。

一路走来,她有哪些成长感悟与我们分享?以下,请看插座学院对李筱懿的专访:

李孝义与读者

真正聪明的人,不会抖机灵,而是每句话都能说到点子上

插座学院:还是职场新人时,你踩过哪个“坑”让你印象最深刻?后来是怎么化解的?

李孝义:刚工作几个月,老板用犀利的眼神看着我,好像有很强的沟通能力。他经常带我去参加一些官方场合。成年人在工作场所对孩子非常宽容,即使他们说错了什么,也经常被原谅。直到有一次,我聊天“死了”。

那天中午,两位重要的客人来了,其中一位是我的校友,担任老板的秘书和未来的工作

的对接人,我们四个人一起午餐。吃得正High,校友问我:“教你们现当代文学的是不是某某?”我说是啊。她接着问:“他课上得怎么样?”


我觉得,是时候表现自己是一个有趣并且有观点的人了,于是balabala:


“他是一个好老师,但是太没趣,他的课一半人睡觉,一半人看小说,他还有个最诡异的毛病,每一届都要挑全班最漂亮的女生读《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哈哈哈,怎么,你们认识?”


我嘹亮的“哈哈哈”还飘荡在饭桌上,她已经吐出几个字:“他是我爸爸。”老板深深地看了我一眼,没说话。校友的同伴赶紧找话题打岔。


不用猜,那个项目换了对接人。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糟糕的开始同样是难以为继的一半。这次经历之后,我明白社交关系错综复杂,浅表交往很难判断对面的人有着怎样的人际关系、爱憎喜恶,很难知道ta真正喜欢谁,和谁有梁子。


年轻人都嘲笑过言语谨慎的成年人,觉得“语不惊人死不休”很酷,吃过亏才逐渐明白,那些看上去讲话没趣的家伙,不是呆,而是他们明白标准答案对于职场的重要性。


真正的聪明,并不需要抖太多包袱。而机灵,是轻飘的,重要的时刻,往往压不住场子。


▲随身携带电脑办公


职场人最重要的不是标榜谁,而是修炼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插座学院:您在第一份工作中,被评为“集团历史上升职最快的人”,转型为记者后,3个月后就以“特殊人才”的身份转到了广告部,并一路做到广告部副主任,请跟我们分享一下您在职场晋升中的经验吧。


李筱懿:21年前,我引以为豪的公司,现在早已不复当年的光环,并非公司不努力,而是21年里中国经济发展太快,市场变化太快。所以,作为一个当代人,我们首先需要修炼的不是向“某个偶像”看齐,而是不被时间淘汰的基本功。


我虽然是个文艺女青年,却做了15年销售,很庆幸没有为了暂时的利益,去比拼自己不擅长的事。


从记者转行销售的第一顿饭就吃得我心惊胆战,我在饭桌上见到一个多才多艺的男人:他会唱歌,会变魔术,很能活跃饭局气氛;酒量大,打了两圈通关都面不改色;有眼力,领导杯中从不会缺水缺酒。最关键的,他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眼看这单业务就和我没什么关系了,我相当郁闷。但我实在不喜欢应酬,不是清高,而是觉得吃饭耽误时间,吃多少顿饭本事都不长在自己身上,而且我也做不到有求必应。


我开始思考自己哪里最强?对了,我特别能写。而且,无论是财经人物专访稿、社会新闻稿,还是诗歌、散文、小说,我写起来都不费劲。


我就想,为什么不从这里突破呢?


于是,我预约了客户方负责人,提出做一次深度采访。对方同意之后,我请摄影记者陪我一起出发。


那是一个冬天的午后,只有我和摄影记者在客户偌大的办公室里,我不用像饭桌上一样和满桌子的人抢机会,我们能够深度交流对问题的真实看法和企业的营销需求,聊得尽兴而舒畅。


握手道别时,他特地叮嘱:“非常期待你的采访稿。”


我回去仔细打磨稿件,没有奉承,更多从行业和消费者的角度客观报道。另外,我还挑选了一张客户表情生动的现场照片,配上相框送到他办公室。


很快,采访稿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评价。发布的第二天,合作合同就盖章了。这是我不到30岁记忆犹新的一件事,现在我42岁,为自己始终的坚持而庆幸。


▲准备录制节目前备稿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敢于尝试,才有突破自我的可能

插座学院:36岁的时候,您创立了“灵魂有香气的女子”,按说当时您应该处在职业发展的上升期,驱使您放弃稳定收入和职位的最大动力是什么?


李筱懿:说实话,36岁的转行,完全不是我职业上升期,恰恰相反,那是我最糟糕的时候。


一方面,传统媒体被新媒体冲击巨大,业务断崖式下滑;另一方面,我的年龄也到了瓶颈,职业和家庭的压力都非常大。再加上两次投资失败,情况糟糕到了极点。


正是因为人生触到谷底,我才会毫无顾虑,全力以赴地投身未知领域——毕竟不变是慢性衰竭,变化或许是迅速撞墙,或许就能找到新出路。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把作息调整为早晨4:45起床读书、写作,晚上10点半休息。不管多忙,每天都要保证4万字左右的阅读量。6年下来,这跟吃饭睡觉一样,成了我雷打不动的习惯。


我想说的是,除了勤奋,成功没有捷径。正是因为这样,“灵魂有香气的女子”才能在成立2年之后,成为估值3亿的品牌,也才能幸运地收获1000万信赖我们的用户。


所以其实,把所谓的“成功”拆解开来,除了结果是甜的,过程都是苦的。


插座学院: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倡导“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理念,您作为创始人,是如何打破个人成长的天花板的?


李筱懿:打破个人天花板是个非常大的目标,我已经习惯必须把“大目标”拆分成可以执行的“小目标”。


我很少做特别战略性的规划,我只做30天的规划,然后把30天的任务细分到每一天,如果这个30天我做成了,就能不断往前走,天花板就会自然突破了。很多人对“天花板”想得太多,做得太少。而所有新机会,都是在不断尝试中发现的。


▲千人演讲现场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份经历都是未来的铺垫

插座学院:过往的经历中,您曾是国际营销公司总监、《安徽商报》财经记者、广告中心主任、创业者、畅销书作家,哪一个里程碑对您来说意义最为重大?为什么?


李筱懿:有一句很鸡汤的话叫“没有白走的路”,其实说得没错,人的每一段经历都是一块铺垫,任何一段都很重要。


营销公司人力资源和培训负责人,让我学会了专业的“识人”和“学习”能力;短暂的财经记者经历,让我提升了新闻敏感度;多年的广告中心主任,让我从文艺女青年,蜕变成一个不太俗气的女销售,拥有了实战和市场思维;创业者,哦,假如没有以上经历,我估计公司早就开倒闭了;


而作家,这是我终身的爱好,正是因为以上丰富的经历,才为我提供了大量与众不同的素材,让写作有源源不断的支持——毕竟人不可能杜撰文字,真实才是打动人心的基础。


插座学院:最后,请给渴望成功的年轻人,一句成长建议吧。


李筱懿:不要被世俗意义的“成功”限制住了,“成功”不是一个值得你咬牙切齿、舍弃一切去奋斗的目标,而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方向对了、功夫到了、天时地利人和了,你就成功了。


所以,只要每天都能比前一天在某个方面成长一点点,就很成功了。


▲长按保存,即可分享


口述:李筱懿,“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品牌创始人;采访、作者:新月;主播:吴迪。本文首发于成长充电第一站——插座学院(ID:chazuomba),陪有梦想的人一起成长,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