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通讯员洪家兴岳海星报道
2017年是黑龙江省绥化市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也是弯道超车的起步之年。全市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完善发展思路,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进出口总额增长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
加大招商力度,聚焦产业项目建设。绥化继续大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为一号工程,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热潮;全市已签约工业项目60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80个。工业项目开复工数和完成投资额度同比增长15%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0个。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扩大加工专用玉米和鲜食玉米种植,建设全国最大的鲜食玉米生产基地。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250万亩,推进“北方蔬菜南运”核心区建设,打造“北方寿光”。
加快发展新经济、新业态,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推进“大众创业创新”,鼓励支持企业设立R&D机构,积极创建玉米R&D中心。建立1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和1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重点引进一批急需的规划、财务、规划和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
统筹城乡建设,聚焦新型城镇化。提升中心城市建设水平,持续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着力激发和释放发展活力。推进两大平原综合改革。完成土地权属认证、村集体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和合同关系确定。探索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推进资产和权益量化,变资源为资产、变资本为股份、变农民为股东,村集体增收5%以上。
坚持精准扶贫,着力保稳定、促脱贫。坚持目标任务。在确保绥棱摘帽、138个贫困村70%以上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基础上,力争望奎、青岗、海伦摘帽,贫困村全部退出。加大产业扶贫力度。重点发展畜牧业、水产、蔬菜、杂粮、食用菌、中药材、林下经济、民宿经济等产业,实现县乡主导产业、村户骨干品种的扶贫工程。新增扶贫开发特色产业项目3000个,带动5万多贫困人口创业就业。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关注就业和创业。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创新社会治理,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推动民政、就业、社保、司法等便民机构进社区。开展以扶老、助残、环保、关爱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志愿服务和社区自助互助服务。加强社区图书馆、文化体育场馆和文化娱乐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