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国号看似是一件大事,但其实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在历史上,改国号也是很常见的。其实不难理解,世界各国的各种更名行为,都被视为中国古代王朝兴衰过程中丢弃的国号。
除了最近几天因改名而走红的荷兰,英国、法国、德国、巴西、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很多国家都经历过改名。一般可分为四类:
政体变更导致国名变更
国家政治制度的变化引起的国名变化是国名变化最常见的形式。比如法国在18世纪之前被称为法兰西王国,但在1792年的法国大革命中,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斩首,法国资产阶级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共和国,即法兰西共和国.在随后的三百年里,法国经历了帝国制度和共和制度之间的几次变革:1792-1804年,第一共和国
1804-1814年,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
1814-1850年,法兰西王国(奥尔良王朝)
1848-1852年,第二共和国
1852-1870年,第二帝国(拿破仑的侄子建立的波拿巴帝国)
1870-1940年,第三共和国
1940-1958年,第四共和国
1958年的今天,第五共和国
在法国之前的改名中,法兰西的本名并没有改变成为了“Empire”和“Republic”,的唯一政治体系,所以人们不得不用第一和第二个数字来区分不同时期的法国。
除了法国,巴西也经历了改名。1822年,巴西脱离葡萄牙独立,实行帝国制度,称为巴西帝国. 1889年,巴西爆发军事政变,推翻君主制,学习美国,建立巴西合众国. 1867年,巴西爆发军事政变,巴西联邦共和国成立。
巴西帝国皇帝佩德罗一世加冕为皇帝
像法国和巴西一样,无论政权如何更迭,它都留下了法国和巴西的真名,但有的国家却连同本名也一并改了,例如非洲国家
20621" mention-index="0">贝宁。贝宁原为法国殖民地,1960年独立后,成立达荷美共和国。但是黑叔叔们发现,明明照着欧洲老爷们的资本主义道路依葫芦画瓢,却依然贫穷落后,于是在1972年,克雷库通过政变上台,宣布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改达荷美共和国为贝宁人民共和国。到了1990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贝宁还是一穷二白,又遇到东欧剧变,于是又改回了资本主义道路,实行多党总统制,改国名为贝宁共和国,而达荷美这个最初的国名也就彻底放弃。

此外,还有斯里兰卡,泰国。斯里兰卡在1948年独立时定国名为锡兰,1972年变更为共和制后,改国名为斯里兰卡共和国,又于1978年更名为斯里兰卡社会主义共和国。泰国古称暹罗,1939,泰国人用“泰”的民族名代替暹罗,改名泰国,1945年改回了暹罗古名,1949年又改回泰国,并沿用至今。从泰国的国名变更,也可以看出民族主义在泰国的发展和崛起。

国名与国情不符导致国名变更
- 荷兰
荷兰这次改名的主要原因,就是国名和国情不符。荷兰(Holland)本名为尼德兰(Netherlands),在荷兰人眼中,“Holland”一词一般指境内的“北荷兰省”和“南荷兰省”,因为这两个省在历史上是荷兰最富庶发达的地区,因此在后来被用来代指整个尼德兰,成为国家名称,这次改名也算是正本清源。

- 白俄罗斯
与荷兰不同,白俄罗斯和白罗斯只是两种不同的汉语译名,但白俄罗斯的译名容易让人将它和俄罗斯联系起来,常被误解为俄罗斯的一部分,因此白俄罗斯要求中国改“Belarus”的译名为白罗斯。

- 斯威士兰
斯威士兰是非洲南部的一个内陆小国,因为缺乏足够的国际影响力,其在2018年更改国名的事件一直没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1968年,斯威士兰从英国殖民地独立后,成了斯威士兰王国,实行君主制(注意,不是君主立宪制),斯威士兰是南部非洲唯一迄今仍禁止政党活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仍实行绝对君权制的国家之一。

虽然国内各种罢工,和要求实行民主制度的政治活动此起彼伏,但斯威士兰国王却不以为动,并在2018年改国名斯威士兰王国(The Kingdom of Swaziland)为史瓦蒂尼王国(The Kingdom of eSwatini),但斯威士兰在国际上只是个小角色,因此大多数人还是习惯性的称其为斯威士兰。
领土变化导致国名变更
在世界历史上,出现不少两个或多个国家联合组建成一个新国家的例子,为了体现联合的意思,在国名中一般会在新国家的名称加入加盟国的元素,英国就是其中的典型。
1707年,英格兰王国同宿敌苏格兰王国握手言和,合并组成一个全新的王国,因为英格兰和苏格兰都在大不列颠岛上,因此这个新国家被命名为大不列颠王国。1801年,爱尔兰王国又于大不列颠王国合并,组建成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

但并入英国后的爱尔兰,日子过得并不如意,没多久就开始闹独立。1937年,经过数十年斗争的爱尔兰宣布独立,但爱尔兰北部六郡因为靠近靠近大不列颠岛而深受英国影响,以至于不愿意跟着南方人一起独立。最终在1949年,英国承认了爱尔兰的独立,但北部六郡作为北爱尔兰留在了英国,英国也正式更名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国家分裂导致国名变更
有联合就有分裂,除了英国这样的老牌国家,大多数联合国家都走向了分裂,最著名当属苏联,但苏联分裂后,其15个加盟国只是恢复了他们原来的名字,因此我将说一个大家不太了解的国名变更故事。
1953年,民族独立浪潮在非洲兴起,英国了平息非洲殖民地的独立声浪,将北罗德西亚(赞比亚)、南罗德西亚(津巴布韦)以及尼亚萨兰(马拉维)联合起来,成立“罗德西亚与尼亚萨兰联邦”,也称中非联邦。这个中非联邦,在名义上是英国治下的一个自治领,但同加拿大、澳大利亚一样是具有国家性质的政治实体,可以看做英国承认这一地区独立事实。

然而,这个中非联邦只坚持了10年变走向解体。1963年,南罗德西亚国宣布独立,并于1965年更名为罗德西亚,同年,北罗德西亚和尼亚萨兰宣布独立,分别更名为赞比亚共和国和马拉维。1980年,德罗西亚的黑人通过斗争,争取到了和英裔白人同等的政治权利,并更名为津巴布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