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下面,我们来看看雷军的创业故事。他两次错过了成为首富的机会,但努力的人不会有坏运气。雷军开启了小米的励志故事。
故事的起源
雷军40岁生日那天晚上,他和几个朋友去北京中关村当代商城附近的一个休息室喝酒。喝了三轮后,雷军感慨道:‘人不能把石头推到山上,这样会很累,还会被山上随时滚下来的石头打。我们要做的就是爬到山顶,随意踢一脚石头。"
那天是2009年12月16日,也就是雷军离开金山的前两年。四个月后,他正式创立了小米公司。
这种情绪演变成了更为著名的“雷军语录”——“http://www . Sina.com/”。相比金山时代的雷军,小米时代的雷军确实飞了,从软件行业的‘老革命’一跃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炙手可热的新贵。
雷军于2011年7月回到金山软件,出任董事长。然而,众所周知,最终奠定雷军江湖地位的是小米,而不是金山。
站在台风口,猪也能飞起来成功仅仅靠勤奋是不敷
小米成立时,雷军刚刚40多岁。“40但不迷茫”,雷军自己说,小米是他最后一次创业,是积累了20年商业经验的全新考验。
前16年在金山练基本功,后几年练了一些无形的东西,直到觉得自己准备好了,出来做小米。他说。
这些‘无形的东西’,也就是雷军对生活的感悟——‘永远要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为’。林俊,雷军的老朋友,雷锋的创始人。com,也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潜力比人强,哪怕是雷军这样的壮汉’。
雷军很聪明,年轻时很出名。1969年出生于湖北仙桃,18岁考入武汉大学计算机系。雷军说,他在两年内完成了规定的学分,完成了毕业设计。大四的时候,雷军和同学王全国、李如雄创办了三色公司。当时的产品是仿金山汉卡,在武汉电子街很有名。然而,后来一家更大的公司以更低的价格和更大的出货量盗版了他们的产品。很快,三彩公司的经营举步维艰。半年后,公司解散。查资产时,雷军和王全国分到一台286的电脑和打印机,李如雄分到一台386的电脑。
大学毕业后,雷军只身前往北京,1991年底在中关村认识了邱伯钧,随后加入金山软件,成为金山第六名员工。两年后,雷军成为北京金山的总经理。1998年,29岁的雷军升任金山公司总经理,被认为是一个年轻而成功的人。
但是雷军在这一步上坚持了十年,直到2007年底。这段时间也是雷军推石上山的日子。邱伯钧立志要把金山打造成一家可以挑战微软的全国性软件企业。理想的道路是艰难的。金山经历了从办公软件到字霸、毒霸,再到游戏、网络的多次转型。的.然而,金山当年的上市估值远低于同年在香港上市的估值
ate-entity-word" data-gid="17795765" qid="6527575092690425101" mention-index="0">阿里巴巴,更不及早几年在美国上市的盛大、百度等互联网企业。雷军担任金山公司总经理之时,马化腾、丁磊等人刚从学校结业到电信局上班,李彦宏还在美国念书,周鸿祎也才加入工作,马云筹办中国黄页在北京到处碰壁。
雷军的湖北老乡周鸿祎曾说,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对雷军都是仰视的状态,因为雷军出道早,江湖辈分高,是中关村里的元老。但是,短短几年后,这帮"小字辈"都成了赫赫有名的互联网大佬,丁磊、陈天桥、李彦宏更是先后成了"中国首富"。

风云幻化间,时势使然尔。
多年之后,雷军回忆起这一段还颇为感慨:"金山在上世纪90年代还很火,1999年互联网大潮起来的时候,我们却忙着做wps,忙着对抗微软,无暇顾及。到2003年时,我们再环顾四周,发现我们远远落后了。那一瞬间,我压力非常大,作为ceo,我后面两三年每天都再想,什么地方出问题了,是团队不敷好,还是技术不可,还是自己不敷努力?"
雷军说,最后自己想明两点,一是成功仅仅靠勤奋是不敷的,二是要找到最肥的市场,顺势而为。在雷军看来,所谓大成,和大势高度相关。就像他的两个快乐喜爱,围棋和滑雪,讲究的也都是"势"。
金山错过了第一波互联网浪潮,不过有一件事情却在日后至关重要。2000年,雷军牵头了一个金山内部的创业项目--卓越网,四年多后,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亚马逊。这次出售让雷军实现了财务自由,也为其后来的天使投资奠定了资本。
2007年年底,金山成功上市两个月之后,雷军以健康原因辞去总裁与ceo职务,离开金山。"那一阵他身心俱疲,离开是最好的选择。"雷军的一个朋友说,这让雷军从习惯的枷锁中解脱出来。
事后证明,正是这一次的离开,成就了雷军的脱胎换骨。
"不会因为我叫雷军,就不会死"
离开金山的雷军,转身成了天使投资人,开始从大势出发,以更大的视角来观察和思考互联网。雷军是最早投身移动互联网的一拨人。2008年,他在个人博客中写下:移动互联网是下一波创业的大机会。同时,雷军在移动互联网、电商、社交等多个领域连续投出多个业界知名的案子--拉卡拉、ucweb、凡客诚品、yy、乐淘、多玩、多看等。其中,凡客诚品风靡一时,yy已在美国上市,目前市值跨越40亿美元。

做投资让雷军更加深入了解互联网,也获得了异常丰厚的回报。但他投资的这些公司很难说是雷军自己的事业。
在内心深处,雷军仍想做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用一家量级庞大、甚至称得上伟大的公司,来奠定自己的江湖地位。凡客诚品ceo陈年说,雷军向上的力量或者说欲望,是不成预估的。雷军自己也说,他要做一家百亿美元级此外公司。
很快,雷军找到了自己的"势"--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大爆发。2010年4月,小米公司注册成立,第一个产品--移动操作系统miui在当年8月上线。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机1正式发布。随后,在一片质疑或赞誉中,小米在2012年卖出719万部手机,2013年卖出1870万部手机。在此过程中,小米完成四轮融资,估值迅速突破100亿美元。小米已成为业界的现象级品牌。
趁势之外,雷军对人也非常看重。在创办小米之前,雷军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来找人,一旦遇上合适的人,他就穷追不舍,直到把人说服为止。他找来了谷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林斌、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总监黄江吉、谷歌中国高级产品经理洪峰、摩托罗拉研发中心高级总监周光平、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刘德、金山词霸总经理黎万强,七个人组成豪华的创始人团队。小米的初期员工告诉财新记者,很多国际技术巨头公司的员工,看到几个创始人名单之后,直接就跟了过去。
雷军自己做投资的原则也是只投资人,不熟不投,投资后只辅佐不添乱。雷军说,自己创业初期最大的担心是团队磨合和心态,"看到最肥的市场,找来最厉害的人,事情没有理由不成功"。
决定做小米之前,雷军给晨兴创投的合伙人刘芹打了一个极长的电话,打光了三块电池。事后,刘芹说,其实那晚主要是雷军在说,他在听。

"雷军做事情很周全,计划很缜密,他不需要被说服,只是在做决定前需要有人pk。"刘芹说,他和雷军很熟悉,一直觉得雷军会自己做一摊大事。整个过 程,刘芹只问了一个问题,"你已经功成名就了,还需要跳下来拼一把吗?"雷军回答,"我对创业仍有敬畏之心,不会因为我叫雷军,就不会死。"
第二天,雷军带林斌和黄江吉去上海见刘芹。见面后,刘芹给他们每人上了一杯菊花茶,第一个问题是,"你们三个,一个来自微软、一个来自谷歌,一个来自金山,整个土洋结合,怎么合作?"第二个问题是,"你们怎么看待创业?"一个半小时之后,刘芹就敲定了投资,整个过程并没有聊小米具体要做什么。
2010年年底,小米完成a轮融资,金额4100万美元,投资方为晨兴创投、启明和idg,公司估值2.5亿美元。
小米火了以后,一位业内人评价雷军:"他是错过了上一波(互联网),成于下一波(移动互联网)。"
"只要不让公司翻船,你就能去做"
4月6日小米十周年,雷军发博感慨: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让我们一起造就小米未来十年新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