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视频 创业的秘密音频

于建军|喜马拉雅调频联合创始人和连续企业家。自上线以来,一直在APP Store书单中排名第一,估值三年增长300倍,成为国内第一音频平台。

活动:2016年10月22日,吴晓波频道(ID:wuxiobpd)作为合作伙伴主办【自媒体知识经济课程】,主办方审核并授权发布说明;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作者。

今天的笔记本骑士:笔记本骑士甚至深度好文: 4552字 | 6分钟阅读

笔记之前,请先思考:

未来内容创业的趋势是什么?

为什么内容付费的商业模式比广告付费好?

如何拥抱闭环内容的机会?

文字、视频和音频业务的机会在哪里?

如何分析音频消费需求?

全网首发完整笔记内容创业

一、对内容创业趋势的分析

近两年,内容创业成为热门话题。每个行业都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内容创业者,内容行业也在不断深化其广度和深度。未来会发生什么?

未来内容创业的重要趋势:从内容生产来看,是专业化、深度品质化,越来越垂直化。内容的深化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

从内容边界来看,我们之前的传媒行业、出版行业、教育培训行业,它们之间在慢慢融合,媒体、出版、教育边界越来越模糊。

音频的普及才刚刚开始。在移动时代,音频是获取信息的更好方式。罗振宇提到了一个概念“全国总时间”。每个人的时间都变得稀缺和碎片化。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帮助他们节省时间,而不是浪费时间。

知识网红将来会大行其道,要么自己做经纪人、要么自己做网红。

各领域最懂的人谈论这个领域的事情,会成为一种常态化。如果你开始做内容生意,你可以谈论深度内容,也可以做内容经纪人,这样你就可以挖掘它们。

二、内容付费比广告更好

从商业模式来看,内容付费是比广告更好的商业模式。对于消费者来说,我们每个人的时间越来越少。付费非常高效简单,也是过滤用户体验的更好方式。只要有支付模式,就会增加很多优质内容,社会交易成本和交易效率会更高,市场会越来越繁荣。

对于内容创业者来说,广告和内容收费的差别是数量级的。一开始我们并不想长期引入内容收费模式,而是想用广告模式。但是广告模式有两个问题:

1.CPM(注人注:千人成本为广告主

的广告显示1000次所付的费用,是评估广告效果的指标之一)上不去,所有的内容创业者能够从广告中分到的蛋糕还是很小的。比如,CPM是20-30元成本(笔记侠注:每被1000人次看到就收20-30元),而把内容卖给用户的价格是99元/人,这样即便是1‰的转化率,内容收费也是广告的10倍以上,如果能做到1%就是100倍。因此,内容收费一定是更高的数量级。


2、广告收费有填充率(笔记侠注:即广告普及比率)问题,内容没有这个问题。内容付费模式是一个交易成本更低的模式,而且会慢慢成为越来越主流的模式。


三、内容创业时代,我们怎样拥抱这些机会?


好内容自带流量,不用花钱,往平台一放,所有平台还要争夺你的资源。因为:


好内容一定是自带流量的;


好内容天然是人群筛选器,人群筛选很重要,否则很难实现商业变现;


好内容天然离钱近,内容要么直接面向消费者,要么成为消费的决策路口,内容创业是很幸福的事情。


文字很容易被原创,音频和视频不太容易被盗版,音频和视频更容易人格化,相对而言,ARPU值更高(笔记侠注:ARPU,即用户平均收入,用于衡量互联网公司业务收入的指标。ARPU注重的是一个时间段内运营商从每个用户所得到的收入)。


媒介和内容是强相关的,文字是浏览效率最高的媒体,视频是最生动的媒体,是表达方式最鲜活、最多维感官的刺激,音频是移动时代最省时间的媒体。


视频直播而言,强互动性和交互体验很重要。大家可以看到,美女直播不管说说什么、做什么,第一卖点永远是美女,在交互体验、在互动性上。


视频点播也是娱乐性内容,最大消耗量在电影、电视剧,电影电视剧是视频消费的最主要形式。短视频也是偏娱乐性内容,很多短视频都是伪短视频,并不是原创短视频。


音频主要流量都是在知识性内容获取,用轻松的方式获取内容。


内容创业是要根据不同的内容,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台。



VR虚拟现实)会不会通吃一切?


华兴首席分析师说过:VR(虚拟现实)是最沉浸的媒体,音频是被伴随的媒体,视频的未来是走向VR(虚拟现实)的,音频未来是更加轻盈,更加具有便利性。


内容创业的机会就是群峰,不是一个高峰,每个细分领域的第一名都有机会,但是每个领域的第一名会占据这个领域80%的市场份额。内容创业的分类多,找一个类目,找一个关键词,找一个标签,就是一个分类,你自己可以创造一个分类,在一个分类里成为第一名。但是除了做第一,别无选择,如果做不到第一,就换一个赛道。


比如古典音乐出来以后,有人做了爵士乐,卖得不错,后来也出现了民乐,可以不断细分,甚至有的专门教二胡、古琴。


对大家而言,要重新定义,用一个新物种定义自己,自己定义赛道,天然就是这个领域的第一名了。


什么样的内容是好内容?



总结起来就三点:人格化、干货足、娱乐化。


80%的电台主持人到喜马拉雅FM没有活下来,他们做的事情容易被替代,所以干货深度不够,用娱乐化方式演绎程度不够


做内容创业的都可以自己找到相对于别人的独特竞争优势,可以作为人格化的起点。人格化这个东西可以附加,只要是对一个领域有研究的、和自己的行业天然有很大关系的。


另外需要有娱乐化的包装,过程风趣一点,让人们吸收起来不困难。


内容创业要不要做APP?


所有的创业,不管是内容创业还是传统互联网创业,都有两个阶段:


一是从0到1的阶段;二是从1到100的阶段。


正因为这两个阶段,我们从创业的心态来说,应该先做减法再做乘法,再做加法。从0到1的过程,我们一定要把这个模型弄出来,越短的时间闭环越好,环节越少越好。


做完从0到1的过程以后,再做从1到100,当你有更多的资金,再做加法,做APP是可以的。


从内容创业的角度来说,你一定要有产品思维,内容本身就是一个产品,好比出版社过去出一本书,除了找到这个人,还要找到用户是谁、解决什么问题、什么场景使用,也就是典型的人群、场景、需求。你最终要做到这个品类的第一,只要想到这个关键词,就想到你,一个核心的关键词,可以帮你紧密相关联系,只有找到这个词,品牌立足也有基点。


产品最关键的是产品思维,运营主要研究投放平台和利用平台。


前段时间,在喜马拉雅FM有一个人做英语节目,做得很好,把很多英语讲师都签了,做二级平台。有各种各样的细分板块都会长出二级平台出来,要抓住这个流量的红利,抓住你自己对这个行业的理解、正合你这个品类的资源,有机会长出一个二级平台出来。


四、对音频需求的3个不同维度分析


1、需求强度——解决谁的问题



好好说话》,一开始样片改了四个版本,我们找到了问题提法,列出了十几个问题:比如不同人群、不同场景的痛苦。当你找到了一堆问题,你就找到了答案,大家做策划的时候可以从问题入手,你想这些问题,或者搜这些问题,越来越多人问的共性问题可能是你破局的点。


2、需求的宽度



我们要思考,我们这个方向是大众还是小众,这个社会永远都是小众,不像原来有大一统的东西,大众和小众是相对的。


3、需求的频度



更新时点和更新频率的依据是场景,有一些深度内容偏向于晚上更新,而且偏向于一周更新一期到两期。分析人群的场景、需求点,可以找到更新频率和更新时间点。


五、未来音频的3个趋势


我们在两三周前刚过3亿激活量,主播超10w+,市场占有率在70%,我们发现每个月收听数据都在增长,用户在用音频的时候越用越上瘾,人均时长越来越长。


音频在快速地从小众走向大众,过去用赵本山的广告词表达是“谁用谁知道”,现在是“人人都知道”,声音消费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我们理解音频是未来的“新生活”,每个人用声音获取信息,不管是学习信息还是娱乐信息。



未来的3个趋势是非常明显的:


从内容生产来说,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音频内容的生产者;


更多的载体进行内容分发,不仅仅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手机,还有汽车、各种智能硬件等等;


内容获取方式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手机触屏操作,将来可能是声控。


音频的价值在于场景,不管在什么场景,比如厨房、卫生间、路上、做家务、带小孩等,移动互联使场景越来越碎片化,文字和视频没有很好地满足移动碎片场景的需求,音频刚好填补了这个空白。


六、两个角度解读喜马拉雅FM


第一,上游——“内容创业平台”



《吴晓波频道》在喜马拉雅FM的播放量是1.33亿,粉丝数96.8万,“每天听见吴晓波”获得230万播放。你在家里有大量时间看消费娱乐内容,但上下班路程的时间不能消费娱乐内容,知识产品可以涨知识,因此知识型内容在音频消费时长和数量远高于视频。



《好好说话》,是马东和奇葩说的团队一起做的,第一天500万,不到10天,1000万,我们估计这个产品一年可以过5000万级别,现在每天还有将近10万级别的销售收入。他们刚好切入“大众刚需点”,每个人都需要,而且需求点挖掘得比较深。找到人群和场景,如果他们越尴尬、越痛苦,你挖得越多、越深,解决问题更有效。



湖畔大学,本身有自己的品牌,我们思路是做成最优质的口袋商学院,核心目的是传播。我们把很多课程做成精华版本,方便很多人在上下班路上收听,每天大概30分钟。


很多时候付费点是由很小的点引申的,普通人也能够做很好的内容。



田艺苗上海音乐学院的一个老师,原来教古典音乐,我们和她一起策划《古典音乐很难吗》。因为很多人觉得古典音乐离我们很难,她日更,一年200多期,付费产品出来之后,大大出乎意料。一般古典音乐很小众,全国加起来就几万用户,我们发现这样做完以后,可以让每个人接触。


简单做一个小结:


第一,移动时代,音频是最省时间的媒体;


第二,对于内容创业者来说,知识内容创业应该首选音频;


第三,对内容创业者来说,内容付费是比广告更优的商业模式。


七、关于喜马拉雅和内容相关的人工智能


喜马拉雅FM做的是什么?



我们叫“内容创业的孵化体系”,从提供内容服务、数据服务、推广,包括商业化服务和众创空间的服务,从上游到下游一整套服务,内容创业者只要有干货,其它的我们基本上都能解决。


数据分析服务是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很多内容创业者做了内容以后,把内容持续做好是很难的事情。我们通过提供后台数据分析,内容创业者可以看到用户收听行为曲线,如果完播率在20%-30%,就要想办法优化节目,60%-70%就证明大家都很喜欢。我们引进很多指标引,让所有创业者方便看到自己的节目好或不好。整套数据分析服务使创业者可以对自己的内容,一步一步升级和优化。


第二,下游——内容分发平台


我们把它叫作“万物有声”,所有设备只要和喜马拉雅连接,都可以实现声音的功能,现在有400多家硬件设备的连接,包括冰箱、油烟机、汽车、小米、乐视全部都集成了喜马拉雅FM的APP。同时,为了解决用户收听不便的问题,把手机和车连接,让任何年代的车都可以很方便收听。今年上半年推出3D降噪耳机,众筹1300万左右,我们收购了一个公司专门做音箱,专门做这方面的探索。


喜马拉雅FM做了这么几个事儿:


重新定义电台:内容海量丰富,可个性化满足;


重新定义阅读:过去很多人说看才是阅读,其实听本质上就是一种阅读,用耳朵阅读,在移动互联中是最有效、便利的方式;


重新定义创业;


重新定义传统产业:把互联网和音频设备无缝连接,作为音频内容的平台,既包含了原创属性,又包含了分发属性,我们也是一个不断生长的音频分发系统。


在指数级的变化下,未来往什么方向进化?未来趋势有很多,比如AI(人工智能)、VR、大数据等等,我觉得AI(人工智能)将来和内容产业会有巨大联系。我的理解是过去20年的互联网是连接的20年,不管是腾讯“连接人和人”,百度“连接人和信息”,淘宝“连接人和商品”,那么未来是AI(人工智能)的20年,可能不止20年。未来可能不是“互联网+”,可能是“AI+”。



与内容行业相关的人工智能,有2个方面:


第一,将来很多的内容生成、生产会被AI(人工智能)代替;


在AI+(人工智能+)的时代里,记者和编辑做的一些简单活会被代替,音频播报如果只是功能性朗读,也会被AI代替(只会简单播音的主持人将失业)。


音频内容分发,会被人工智能改变,不管上游还是下游。比如个性化分发基于大数据和个人用户兴趣图谱的构建,通过交互更加了解你的兴趣偏好,更好地把这个内容匹配给你。个性化分发、场景化分发、兴趣化分发,会成为越来越大的趋势。


AI有一个很重要的分支是智能语音交互,接下来的3年,智能语音交互应该就会大规模地和生活连接。不仅仅是音频、音乐的内容,包括订票、电商很多服务完全可以用语音交互。


第二,AI的发展会为音频带来一个全新的时代;


音频已经全面布局到语音交互系统了,BAT某一家把这个当成他们下一波浪潮的主要工具。


谢谢大家!


公众号后台回复“笔记侠”获得:


500位商业大咖的600篇演讲笔记


22篇读书笔记&干货版图书


笔记侠出品的电子笔记书


[笔记侠需要你]


简历请发至bijixia@foxmail.com


点击大咖名字,查看精彩笔记


李善友丨傅盛|余晨丨龚焱丨徐新丨 阎焱丨俞敏洪丨李丰|蔡文胜丨段永朝丨罗振宇|吴伯凡|宗毅|吴声|伊光旭丨李欣频|王东岳...


合作伙伴:混沌研习社|创业邦|领英中国|36氪|腾讯|京东|正和岛|中欧|微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