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全国工商联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为全国工商联直属会员举办培训班。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荷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海江特邀介绍由荷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的“一带一路”项目——西岗特区建设情况及十年建设的实践经验。
西岗特区总体规划面积11.13平方公里,第一开发区5.28平方公里,以纺织服装、箱包皮具、五金机械、木制品为主要发展产业。建成后将形成配套功能齐全的生态宜居新城,入驻企业(机构)300家,就业产业工人80-10万人。
周海江说,经过10年的开发建设,西岗特区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成果,从一个高度落差70米的荒滩,形成了国际产业园的规模,显示出蓬勃的发展。截至目前,区内已引进来自中国、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109家,其中生产经营企业92家,区内员工1.6万人。
周海江在分享西港特区建设成果的同时,也分享了“成功秘诀”。他说,这离不开和多集团有限公司始终践行的“各方共赢”的发展理念,即与股东、员工、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政府、环境、社会(社区)建立共赢关系。关键是要扎根当地群众,得到他们的支持。
周海江认为,要在当地扎根,就必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注重环境保护,不影响当地人民的生命健康,尤其是一带一路上的项目,并坚持绿色发展和以人为本。西岗特区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坚持发展与生态并举,维护绿色环境。另一方面,坚持建设与保护环境并举,打造绿色工业新城,建成柬埔寨最大的达标污水处理厂,确保污水达标排放,保护环境,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可。
周海江认为,要想在当地人中扎根,就必须遵守东道国的法律法规,做一个好公民,这是“一带一路”项目健康运行的前提。西港特区公司从成立之初就聘请当地律师作为法律顾问,常年提供法律支持。同时召开金融服务介绍会、法律咨询会、税收政策解读会,引导区内企业遵守法律法规。5月18日,江苏省司法厅、无锡市人民政府与荷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在柬埔寨一带一路联合建设江苏省法律服务中心框架协议。主要任务是组织提供法律服务,保护中资企业合法权益,防范和控制投资经营中的法律风险。
周海江认为,要在当地扎根,就要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这是企业和员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为有效防范各类投资、经济、政治风险,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西岗特区建立了风险防范机制,制定了应急预案和相关安全管理规范。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与驻柬埔寨大使馆和商务处建立联络机制;建立国际投资格局,成为世界企业跨国发展的平台。
周海江认为,要想在当地扎根,就必须积极为东道国培育和储备人力资源,这是“一带一路”项目成功的有力支撑。人才培养是一项造福当地人民的工程,它不仅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造福了当地人民
周海江还强调,要扎根当地群众,主动履行社会责任,这是实现双赢的重要举措。他认为,只有造福当地人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才是“一带一路”工程成功的关键。
西岗特区将“中国梦”与当地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联系在一起。自成立以来,坚持融入当地,造福人民,贡献社会。一方面,通过扩大就业,可以改变当地的民生渠道,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目前,仅Poleno县就有70%的家庭在特区工作。同时,特区也推动周边商业发展,为周边居民脱贫致富创造商机。另一方面,他们热衷于慈善事业,造福当地人民。2008年捐赠254,000美元建设当地学校;每年向柬埔寨红十字会捐款,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向灾区捐赠大米和水,缓解贫困灾民的燃眉之急;向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捐赠书包,动员员工对贫困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同时,在西岗特区成立了中柬友好慈善志愿者团队,动员更多人参与慈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