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天下英才,打造青春之岛。随着青岛高举创城大旗,出台“青年创作十条”等扶持政策,创业再次成为城市的方向和热点话题。
都叫创业,如今有啥不同
二线城市创业最热的时候是五六年前。大学生、商人、摆摊的、运货的都说自己是制造者,3D打印机、机器人、无接触充电,新词满天飞。
项目、资本、路演、股权投资、创业竞赛,根本不好意思出来混;每个区都是咖啡机车间,到处都是创业咖啡。孵化器、共享办公室、虚拟注册场所太多。领导来访,企业家不够。
奉承来得快,去得也急。那些声称“把一个好主意变成现实”的个人,那些寻求补贴的企业,最后都是风雨飘摇。
咖啡机空间没有人群,咖啡容易凉,机构容易散。果不其然,正如投资者所说,90%的被投资企业已经三年没活了。
如今,青岛再一次提出了创业的理念,创业的基础是基于实力的创新。是传统产业的升级,新兴产业的崛起。它需要科技含量、技术支撑、全新平台、跨界玩法和资本助力。青岛的13条产业链是最好的方向。
Maker不再是一个个体,而更多的是一个技术和发明的企业和研究团队。以至今在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青岛高新区蓝北国际创业大赛为例:
2019年大赛前三名分别是:青岛汇拓智能机器有限公司无人化产业化应用——并联智能矿山项目、北京华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人体皮肤创面修复再生医疗技术系统、苏州赛罗医学影像技术有限公司
获奖者的特点很明显:都是技术公司和技术团队,拥有全新的应用场景和全新的技术应用支撑。
创业城市,需要什么环境
《青年创作十条》提出从“政、产、学、研、才、财、服、用、奖、赛”十个方面构建支撑体系。对于初创企业来说,需要商业环境、科技人才、产业体系、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支持。
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如果从全市来看,青岛高新区无疑是青岛创业型城市的创新者、引领者、突破者和坚守者。
它不仅是全市少数始终坚持创业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力支持创业、看到创业成果的地区:
px;">10月29日,青岛市发布的2020青岛高企上市潜力十强榜单公布,高新区培育、投资企业占据一半,海大生物、科捷智能、易邦生物分别属于医疗医药和智能制造产业。
10月30日,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青岛赛区]暨2020青岛·全球创新创业大赛颁奖典礼举行,青岛高新区6家参赛企业获奖。

其中青岛瑞思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生物+新材料”行业组一等奖,青岛简码基因科技有限公司、青岛鹏锋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获得“综合”“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组二等奖。
此外,2020年,青岛高新区立菲医疗器械3C平台等9个项目通过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认定初审及现场检查,占全市20%;新认定新建类市级技术创新中心29家,占全市21.8%,总数达到41家。

在疫情影响之下,青岛高新区能化危为机、快速发展,源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医药、人工智能加高端装备,以及现代服务业的长期发力,源于高端科技、创新创业带来的全新价值,也源于产业体系的完备,政策扶持的有力和创新链条的齐全。
2019年10月25日,功能区改革之后,青岛高新区进行了系统性、整体性、重塑性变革,让服务打通最后一厘米:
在精兵简政、人尽其职的基础上,推行全新的“四数”绩效考核法,激发干部创业的激情和活力;管委领导带头,顶格推进,专人帮扶,选派83名网格员为企业进行全方位精准服务。
在提升改善营商环境的同时,发起交通瓶颈、人气商气、人才特区等九大攻坚战,让创新创业者不仅工作更舒心,而且生活更舒适,没有后顾之忧。

“建平台、引项目、促创新、优环境”,创业企业不断落地,经济效益明显提升,今年前三季度,青岛高新区交出靓丽答卷: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0%,较上半年提高0.5个百分点,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工业增加值增速10.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5.4%,其中工业投资增速64.7%,增速均位居全市前列。
放眼全市,这里要素齐聚
建设创业城市,要快速感召、集聚各方创新创业资源,打造最优创新创业生态,鼓荡城市创业激情,让青春之岛始终洋溢着青春澎湃的活力。
为什么说在建设创业城市的过程中,青岛高新区处于C位,将是引领者和推动者呢?因为这里一直就有创新的基因,是一片创业的土壤:
从产业链来看,青岛着力发展创业城市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加高端制造、医疗医药和现代服务业,都在这里呈集聚态势,形成了生产、研发、合作的产业链。
比如,青岛高新区有科技部批准的国内首家“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累计引进100余个机器人产业链项目,总投资超过130亿元,占青岛市机器人企业的80%以上。

机器人全链式产业布局,上有盈可润减速器、旭升视觉、智腾微电子传感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有科捷、宝佳、新松等本体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下有本地合作及红树林等教育培训机构,形成良好的配套发展模式。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了一批网络安全领军企业,吸引锐嘉科、嘉星晶电等行业领军企业,拥有涉软企业近1100家;
医疗医药产业方面,获批国家火炬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聚焦创新药研发、医疗器械、康复医学、检测等领域
从资金链来看,高新区的“科技信贷+股权融资+金融服务”三位一体金融服务体系,为科技企业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山东省规模最大的融资性担保公司、首家政策性小额贷款公司、青岛市仅有的两家科技支行均已落户青岛高新区;
国家开发银行国第二家“制造业资金合作计划试点”也在高新区落地,可提供批发式融资。首批融资总额8亿元,其中高测股份、崂应光电、科捷机器人等10家企业申请的2亿元流动资金贷款,预计10月底放款,贷款两年期利率为4%左右,明显低于同期市场利率,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

人才链方面,这里有青岛市唯一的人才特区,在项目落地、人才住房,资金扶持方面,有着全市一流的政策;
技术链方面,青岛高新区培育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10家,省级瞪羚企业11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企业312家。29家企业获批建设青岛市首批技术创新中心,占比21.8%,位居全市第一。

国家级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位于胶州湾C位的青岛高新区,恰逢青岛建设“创业城市”的契机,正迎来全新的战略机遇,正迎来经济和科技的全面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