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六国论如何评价六国灭亡 创业最艰难时候怎么熬过的

“秦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王子们带着剑来到了西方。”唐代李白称赞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伟大成就。山东六国拥有秦国五倍的土地和十倍的人民,抵御了秦国的侵略进攻,但最终被秦国一个个消灭。

古往今来,无数学者对此叹息思索。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在《六国论》批评六国谋士缺乏远见,对时局无知,设计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六国抗秦方案。

六国抗秦不团结

苏辙认为六国抗秦的关键位置在韩、魏。汉魏是秦国进攻其他强国的主要道路,也是六国抵御秦国的前哨。只要六国共同坚守韩魏之地,秦国就不会成功,但六国就是不能齐心协力,失去多次联合抗秦的机会。其他强国让朝鲜和魏单独面对的多次进攻,但他们无法抵抗。他们不得不选择为秦服务,打开他们的领土,让通过,攻击其他国家。

在岸门之战中,韩国遭到秦国的进攻,于是向楚国求援。为了避免韩国臣服于秦国,楚国派兵救援,但并没有离开这个国家。韩国听说楚国要来救它,就下定决心要和秦国作战,最后被打败了。韩国不想攻打秦国,而楚国只想避免韩秦结盟,实际上并没有出兵救援韩国。

伊阙之战,韩、魏集结兵力是的两倍,联合起来攻打秦国。然而,他们都想避免失去自己的军队,等待对方成为主要攻击,互相监视,错过机会,杀死了20多万人。六国抗秦,就像韩魏联军一样,互相推搡,谁也不想承担主要义务。结果,他们错过了机会,被秦分裂了。

六国的内部矛盾

抗秦不统一是六国失败的重要原因,另一个因素是六国之间的冲突频繁。齐敏国王利用五国入侵秦国的机会吞并了宋国,却为秦国联合攻打齐国带来了借口。大国之间的力量平衡不能单方面打破。不仅秦国有统一六国的可能,齐国和楚国也有打破均势的能力。

沟通不足导致齐国灭亡,秦、燕、赵、魏、韩联合攻打齐国。燕国军队在著名的领导下,坚持攻打齐国五年,拿下了70多个城市,只留下了齐国的两个城市。后来,在田单的反攻下,齐收复了失地,但已经元气大伤。此后,齐国对联合反秦采取了否定的态度。秦与赵昌平之战,赵缺粮,投奔齐国,齐国拒绝。

屡试不爽的反间计

5px;">互相推诿抗秦义务和内部矛盾是六国灭亡的内因,秦国的反间计则是外因。反间计在历史上屡试不爽,因为这是利用了人性的弱点。赵国名将李牧因此被杀,廉颇因此被弃用。


那么秦国自己呢?白起功高盖世,在长平之战中又歼灭赵军主力,立了大功。赵国为了避免亡国,派人游说秦相范雎,晓以利害,赵国一灭,白起功劳第一,肯定位列三公,地位将会超过范雎。白起不是范雎的嫡系,于是很自然遭到了排挤。范雎以秦军劳师疲敝为由力劝秦昭襄王停止进攻赵国,秦王于是命白起回师。


白起


后来白起和秦王发生了矛盾,终被赐死。即使英明如秦昭襄王,贤能如范雎,依然无法战胜人性中的弱点,因为这是最容易被人利用的软肋。


总结

东汉末年的曹操带兵与西凉马超对阵,有苦于西凉军的骁勇,但是当韩遂增援马超时,曹操却马上喜出望外。按理说敌人越多,应该越是担忧才对,但是在曹操看来,不同心的敌人越多,只是给我方提供破绽而已。于是曹操设计让马超对韩遂起疑,促其内讧,打败了西凉军。


曹操影视剧照


曹操感叹:“胜一人难,胜二人易。”秦灭六国的形势也正是如此。如苏辙这样的文人大多批判六国不明形势,但是岂不知苏秦在合纵游说时已经向六国逐一阐明了当时的天下大势。六国明知秦国统一天下的野心,但还是屡屡犯错。这正是人性的弱点所致,非人力所能左右。利用敌人难以改善的弱点进行攻略,正像圆石滚落于千仞之山一样,所向披靡。所以真正善于打仗的人,必然是掌握了人性的弱点,避实而击虚。


一面完整的镜子呈现出的人像是清晰美观的。六片镜子碎片拼在一起,成像是杂乱扭曲的,因为各个碎片都有各自的中心点。秦国难以战胜,是因为万众一心;六国最终被灭,是因为各有各的核心利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