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雄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刘宝玲从住房政策、就业制度、环境治理三个方面揭示了雄安新区的新发展趋势。
其中,房子可以买10年以上,所有人员都就业的表述迅速成为关注焦点。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中国进入新型城镇化阶段,城市发展已从“吃饱”阶段走向“吃好”“吃得健康”阶段,成为雄安新区肩负的新使命。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我国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住房不留炒作空间
事实上,雄安新区此次披露的信息被认为是新区规划建设“三原则”的具体体现。此前,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透露了新区规划建设的三个原则:一是新区绝不搞土地财政;第二,必须考虑人民的长远利益;第三,千万不要搞形象工程。
根据这次发布的信息,在住房政策创新层面,刘宝玲表示,“雄安新区的房子是用来居住的,不是用来炒房的。它必须满足各种消费群体的需求,不留投机空间,实行租售并举。住房政策。”
他举例指出,新区计划为外来创业者和就业人员提供租赁住房,十年以上可以购买,一定期限内不能出售。如果出售,政府会优先以略高于银行同期本息的价格回购。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表示,未来将有大量年轻人进入雄安就业创业,并设定十年租期,主要是因为年轻人购房能力有限。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购买首套房的年龄组一般在30-35岁之间。
在就业制度方面,刘宝玲表示,雄安新区的就业制度将进行重大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才和智慧汇聚到雄安新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对于新区建设发展所需的人才,实行聘任制。签订聘用合同,按岗选人,按岗定薪,按劳取酬,业绩突出者发工资。工资标准是指北京,甚至高于北京,特殊人才和特殊待遇。
刘宝玲说,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雄安新区将实行“大部门制、扁平化、聘任制”,建设精干的管理机构,降低行政层级,实行“小政府、大服务”,提高行政效率。我们要科学设岗,因岗选人,换位思考,严格绩效管理,严格依法依纪管理,人尽其才,创新创造活力生成。
此外,在环境治理方面,刘宝林介绍,新区目前正在开展“洗地工程”,大力治理环境污染。取得初步成效,9400多家“散乱污”企业关停,近200名涉污人员被拘留。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教授王晖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无论是创新住房制度降低住房成本,还是工资标准高于北京,雄安新区在制定相关政策时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更加注重市民的个人获得感。同时,由于起点高、可操作性强、优惠政策更广,未来雄安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将超过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房地产改革样板
住房和土地的新趋势
房价地价上涨带动的生产要素成本快速上升趋势探路的宏观考虑。今年4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邬贺铨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国家将在雄安新区试点全新的房地产改革,找出一条能够发展房地产,又能够控制房价,保证更多需要有住房的人有房住,一条适合创业者、城市经济发展的房地产改革新道路。
多位接受采访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均表示,尽管尚未有细则出台,但雄安新区建立租购并举、保障多层次住房需求的土地和住房制度改革尝试,受新加坡组屋制度影响颇深。
新加坡的组屋制度,是由国家免费提供土地,由建屋发展局统一规划建设,并由政府部门以确保80%左右的国人有能力购买的原则定价,向符合条件的家庭或35岁以上单身市民出售公共住房的住房体系。其目标是“80%居者有其屋”,以保障满足基本民生需求为优先。
王晖指出,从现有的表述来看,与新加坡类似,雄安新区将来不会只有租赁住房,仍将保持少量的高端商品住房,用以满足高端人才的住房需求。有恒产者有恒心,长期来看,商品房的保留,会增加雄安新区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有利于把他们“留住”。
而在顾云昌看来,雄安新区的模式与新加坡虽然相似,但也有本质上的不同。新加坡组屋制度主要是为了防止高房价带来的人才流失,而雄安新区从“一张白纸”起家, 注定了其一定时期内的人口大量净流入,因此,相比追求“80%居者有其屋”的新加坡模式,“雄安模式”必须采取更加灵活的形式,以租赁住房、共有产权房、商品房等多层次的产品体系,覆盖不同收入家庭的不同层次住房需求。其中,更为灵活的租房模式或将成为主体。
顾云昌进一步指出,不仅是住房制度,对于雄安新区这样的人口净流入城市,还要通过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轨道交通体系建设,合理布局城市发展空间,防止摊大饼情况的出现。
21世纪经济报道 宋兴国 北京报道
(编辑:何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