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6日“嘣嘣嘣.”在山东省曹县大吉镇的一家服装加工厂,操作人员按下绣花机的按钮,几十根针立即齐刷刷地开始工作。不一会儿,一块块布料上出现了古董图案。
“这很好。”一个穿蓝色汉服的女人拿起布仔细检查。她微笑着表示赞同。
她叫孟,在曹县大吉做了6年的服装电商。六年来,她和丈夫胡乘坐农村电商快车,白手起家,年销售额近千万元。
虽然在中国第二大淘宝小镇大吉,靠电商发家致富并不少见,但当地很大一部分村民却被迫谋生。这对已经离开农村的夫妻选择带着“医生”和“大陆人”的标签回到农村,这让他们很难不被讨论。
孟是内蒙古人,丈夫胡在妲己长大。他们在大学认识,毕业后来到沈阳一起发展。艺术专业的孟从高中老师做起,而胡则考上了研究生。之后,他进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和大连理工大学学习金属材料。
2013年他们的儿子出生后,定居沈阳的想法就产生了。房子的定金已经交了,但是在大城市定居的计划突然被500套博士服的订单打破了。
入行:“想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我当时在沈阳当老师,月薪3000多元。我儿子出生后我没有工作。我老公读完博士一个月赚了2000多元,用来交房租,所以我就从我妈那拿了点钱来照顾孩子。本来想慢慢路过,突然遇到这个单子,估计能赚七八千块。”
一个订单可以赚两个月的工资,这让孟感到兴奋。此时,在丈夫的家乡曹县大集镇,服装电商遍地开花。2014年,全镇网店数量已超过1万家,一条完整的服装加工产业链正在形成。从原料供应到印刷、裁剪、缝纫、熨烫、包装和交付,一件衣服可以在这个镇上完成。
为了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孟决定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她带着儿子一个人回大齐,下定决心500套医生服一定要做好。
然而,单靠勇气和理想是不足以支撑一项事业的。孟作为一个外地人,是做衣服的门外汉,一开始吃了不少苦头。
“当时我听不懂这里的方言,也不认识路。当人们说去哪里时,我找不到它。”孟记得当时经常一手抱着宝宝骑电动车,晚上走路差点出事。
后来,一家服装厂接到订单,答应一周后发货。孟经验不足,未能及时查看进度。结果,一周后货物无法交付,买方不断催单。
“当时真的是又急又气。没办法,我只能去工厂帮忙,钉扣子,打包.他们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500套医生服终于做好了,但由于时间紧,快递都用了价格高的顺丰快递,买家收到后报称配件不足。“折腾了很久,最后挣不到1000元。”
第一次尝试失败的孟并没有气馁。“当时一件衣服的利润至少是30块,为什么不做呢?”她对农村电商的潜力持乐观态度,并决定坚持下去。
就这样,艺术专业毕业的孟在大齐负责设计、加工、交付;丈夫胡主修计算机科学。他利用业余时间在沈阳负责网店的运营和销售。两个人一起工作,生意也逐渐有了起色。
逆行:农村电商让美好生活近在家门口
2018年,胡决定回国,这将这对博士夫妇推到了风口浪尖。
>以农村传统观念,一个农民家庭能培养出博士,还能在大城市安家,这可是莫大的荣耀。胡春青却选择“逆行”,回农村做电商,村里哪个人能接受得了?
“读什么书,上大学有啥用”“我家孩子初中毕业一样开网店”“这是在大城市混不下去了”......一时间,这对夫妻遭到很多非议,就连胡春青的父母都不能理解。
固有的观念,其实蒙蔽了眼前的变化。自从大集的服装加工厂与互联网牵手成功,全镇动辄上亿的销售额让追求美好生活的方式悄然改变。过去农村人要想过好日子,普遍选择进城打工;而现在,美好生活近在家门口。
互联网赋予了乡村太多的可能性,胡春青看似逆行,实则走上了一条快车道。他回来后,夫妻两人买下了第一家天猫店,当年销售额就达到了500万元。
对于曾经挣几千块工资的两人来说,这个神话般的数字背后,既有学历带来的知识加成,又有与学历无关的个人智慧。
孟晓霞是善于将逆境转化的人。在工厂帮忙的经历看似繁琐又无奈,她却牢牢抓住这次机会,摸清了服装生产的整个流程。还有一次,孟晓霞跟风购买一种布料,买回来才发现并不适合自己家的款式,老板却无论如何不给退货。“那天她是哭着回家的。”胡春青笑着讲起这段往事。但孟晓霞不愿意白白浪费布料,为此专门设计出一款演出服,没想到大受欢迎,至今还在销售。
再出发:从演出服到汉服,从创业者到带动者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聚集性活动纷纷取消,整个曹县的演出服产业一下子滑入低谷。疫情的影响从年初一直持续到年中,孟晓霞和胡春青看着积压的库存,不禁回忆起往年六一儿童节的发货忙。
然而,面对这次打击,孟晓霞和胡春青没在怕,整个曹县也没在怕。演出服销路受阻,曹县便把重点放在了初露雏形的汉服产业上。县长穿汉服直播带货、鲁西南首家汉服体验馆落户曹县......一时间,生意下滑的曹县服装电商看到了希望,纷纷向汉服转型。

做过美术老师的孟晓霞发挥自己的特长,开始学习中国传统花纹画法,设计原创汉服。附近有些服装电商想要转型但是不懂设计,孟晓霞还会亲自帮他们设计版型。“随身带着画板,有灵感就创作。”
随着孟晓霞和胡春青的创业之路越走越远,缓解经济压力的初衷早已实现。今天,他们已经在曹县小有名气,肩上也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
目前,夫妻两人接下的订单带动了附近十几家工厂,为四五百人提供了工作机会。疫情期间订单萎缩,夫妻两人还主动接下防护服订单,虽然利润微博,但至少让加工厂不停工,让工人们有工资可赚。

同时,在曹县大集的e裳小镇,胡青春有了一间自己的办公室——“博士工作站”。现在他承担的不再只是自家的运营、销售工作,还要接待前来了解曹县汉服的政府官员、企业代表,进行宣传介绍。让曹县汉服走得更远,受到更多人的青睐,成了他更重要的工作。
这对曾经不被理解的博士夫妻以亲身经历证明,在家门口也能追求美好生活。如今,在曹县做电商的年轻人、大学生越来越多,这对博士夫妻也不再像刚返乡时那般稀奇。他们相信,这片土地还将拥有更多可能性。
闪电新闻记者 穆广辉 韩腾 刘银春 通讯员 实习记者 高一诺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