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2日是首批科创板公司上市一周年。对此,南方财富网根据相关数据整理了以下信息。
截至今日,科创板共有140家公司成功上市;共募集资金2171.79亿元,占同期沪深两市新股募集金额的52.08%;累计市值2.63万亿元;个股平均涨幅超过200%;开通交易权限的投资者达527万。
本月已有24家公司在科创板上市,上市新股数量仅次于开市首月的科创板。此外,SMIC回归a股上市首日募资高达839.94亿元,为开市以来最高。
从目前上市的140家科创板企业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司数量最多,达到59家,占比42.1%;生物公司有33家,排名第二,占23.6%;高端装备制造业占比13.6%,有19家公司;新材料18项,新能源汽车9项,新能源汽车1项,新相关服务1项。
注册制背景下,企业审核上市速度明显提高。据了解,140家科创板企业申请IPO上市平均需要227天,但比主板其他公司平均592天高出61.7%。其中,受理时间不足100天的公司有6家,SMIC创下了18天开会后45天上市a股的新纪录。可见,科创板的成立,极大缓解了a股长期以来IPO缓慢的困境,节约了IPO的时间和成本,提高了企业的融资速度。
科创板不仅审核速度快,而且包容了很多特殊类型的上市企业,包括无利可图的企业、红筹股、同股不同权的企业等等。其中,无利可图的企业有SMIC、寒武纪、上海硅业等9家,2家红筹企业为华润微、SMIC,第一家同股不同权公司为优科德。
另一方面,科创板充分发挥了市场化发行定价,取代了窗口引导发行政策下的一刀切局面,专业机构和投资者拥有定价自主权,同时为各类公司提供了合理的多元估值方法,提高了IPO融资效率。
据统计,65.65%的上市科创板公司市盈率在40-80倍之间;8.40%占比超过80倍,主要是因为微芯片生物、爱迪药业等10只股票的初始市盈率超过100倍;另有25.95%的公司市盈率低于40倍。总体来看,科创板公司初始市盈率中位数为46倍。
R&D投资方面,140家科创板企业2019年研发支出合计228.06亿元,同比增长23%,R&D投资占营业总收入的10.8%,高于创业板5.6%,显示科创板企业科技属性更强。
nt-size:15px;">2019年有27家科创板公司的研发投入金额同比增速超过50%,更有如寒武纪、孚能科技、新光光电研等企业发投入金额翻番。与创业板相比较,研发支出占营收比率超过10-20%、超过20%的企业科创板多于创业板。科创板企业不仅研发投入高,其科研人员占比也高。据统计,140家科创板企业科技人员占比总员工数量达23.22%,有23家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占比超过半成,36家科研人员数量占比在30-50%之间,50家占比在15-30%之间,29家占比在15%以下,此外还有成都先导、美迪西、卓易信息和泽达易盛4家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过80%。
据统计,当前140家科创板企业2019年净资产收益率中位数为12.8,A股全部公司为7.4%,高出5.4个百分点,说明科创板公司的盈利能力更强一些。
从净利润增速看,2018年与2019年两年科创板公司净利润增速均超过20%,在今年疫情的影响之下,科创板公司净利润依然逆势增长了13.83%(A股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累计下滑23.86%),表现异常出色。在已发布中报业绩的公司中,东方生物、云涌科技、天合光能、皖仪科技上半年净利润有望实现翻番。

科创板上市首日个股涨幅差异较大。国盾量子在上市首日盘中最高涨幅超过1000%。而久日新材、祥生医疗等首日涨幅不足10%。

另一方面,今日之前上市的133只个股最新价较发行价平均上涨202.04%,其中沪硅产业-U累计涨幅达到10.39倍,成为科创板目前唯一的一只十倍牛股。
如果从最高股价与发行价的涨幅来看,沪硅产业、国盾量子、安集科技、东方生物和天智航5家公司,都曾是10倍牛股。
最后,根据市值看,科创板当前有金山办公、中芯国际、中微公司、澜起科技、沪硅产业和寒武纪6家企业市值突破千亿大关。
科创板的包容性和创新性,不仅让资本市场在新股发行、交易制度、再融资制度等领域的改革和探索建立起信心,也让更多投资者学会运用理性情绪进行交易。

以上就是南方财富网为读者们带来的蚂蚁金服概念股市值排行榜的相关信息,本文是根据有关数据及近期事件所撰写分析文章,并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文属于非商业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