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太白湖新区财务指标频频凸显,为“一核引领、两创活动”注入强劲活水。该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3亿元,同比增长17.1%,其中税收收入6.97亿元,占比96.3%,居全市第一,圆满完成“双过半”任务。据介绍,太白湖新区的成绩单充满“含金量”,税收收入占全市财政收入的首位,体现了财政收入的高质量,充分证明了新区经济增长的活力和竞争力。
近年来,太白湖新区“二次创业”全面启动。2017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2018年达到11.63亿元,比2016年增长60.86%,位居全市第一。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太白湖新区收入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税收占比始终保持在88.5%以上。收入增长和结构两项指标排名全市前列。
通过招商政策,吸引了120多家企业进入新城发展大厦B座。去年税收超过7500万元。今年以来,太白湖新区聚焦精品旅游、文化创意、医疗健康、总部经济、高新技术、教育培训、现代金融、高效农业等八大重点产业,深入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年”“启动园区建设年”行动,推出“七大赛七大赛”活动。项目保障领导坚持跑在一线,掌握情况,解决一线问题。
新区总部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新城发展、洪顺大厦、京投大厦等商业楼宇新增100多家企业。金融集聚区建设顺利启动,全市金融中心建设推进大会召开,吸引118家金融机构参会。城市品质不断提升,新城五岳广场、恒大时代广场、永润生活广场、城市投资综合体、文化创意博览城五大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同步推进。目前全区已纳入14个市级新旧动能转换入库项目,总投资121亿元;全区重点项目28个,新签约济宁创新创业研究院等重点项目6个,新开工资金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市外累计资金5亿元。
切实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近年来,太白湖新区强化服务,转变工作作风,创新财务工作方式。深入市政医院、南站路老运河桥、鲁管小学等重点建设项目,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单位验收为现场办理,扎实推进工程进度。出台了《工作限时办结》 《“零跑腿”和“只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等配套制度,设置了举报箱,切实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为了物尽其用,培育更多的金融资源,太白湖新区管好用好政府的“钱袋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财政部门应当核实纳税企业的纳税贡献,及时兑现投资奖励,扩大财政资金效益。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向市场要价,逐步解决了询价难、定价难的问题。累计完成投资评审128项,经审计资金减少5.54亿元。通过规范采购行为,严格采购方式、审批备案程序,不断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政府采购活动公开、公平、公正,累计完成政府采购项目445个,节约资金6100万元。通过详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