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
开幕辞: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就业人员去创业。他们热情洋溢,不畏艰难险阻,在创业创新的洪流中奋力拼搏。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然而,大浪过后,真正成功的人是凤毛麟角,他们缺乏资金支持或经验和专业指导。《金融周刊》,还会有更多的创业故事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期待创业者与我们分享他们的酸甜苦辣。作为读者,当你为他们的创意鼓掌,为他们的经历慨叹时,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是更多的金融机构和成功企业家为我省小微企业提供创业指导,为好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融资难是每个中小企业都会面临的难题。2013年底,刘新利团队参加河北省创业创新大赛,脱颖而出。他以“0”租金有资格落户河北省青年创业服务中心,节省了大量租金投入,并从金融代理记账、纳税申报服务、商业模式创新辅导以及国家相关政策支持等方面得到了青年创业中心的全方位支持。最让刘新利欣慰的是,公司获得了龙合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股权融资,2014年公司销售额达到258万余元,销售业绩较去年翻了一番。刘新利在欣喜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未来我们公司希望全面开展环保节能,项目的启动和应用还需要大量资金。这些资金从哪里来?现在银行贷款难,小额贷款公司利率高。对于我们这些创业者来说,筹集资金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那些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他们有很好的想法和创造力,仅仅因为资金不到位就不得不放弃梦想。我们的企业家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更多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帮助我们,为我们提供资金支持。”
回顾创业经历,镜头被拉到7年前。2008年,38岁的刘新利辞掉工作,和两位合伙人一起创办了石家庄联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创业前,刘新利只是石家庄一家纺织企业的普通工人。企业倒闭后,刘新利向一家公司申请销售教育仪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刘新利越来越体会到:“此时此刻,安逸的生活已经不能满足我对梦想的渴望。不创业,我就老了。”就这样,刘新利毫不犹豫地走上了创业之路。
对于为什么要成立这样的公司,刘新利说:“我卖教育仪器的那些年,经常看到宿舍管理人员没收学生的一些大功率非法电器。后来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某学校女生宿舍因使用违规电器起火。那时,白天,学生们去上课。还好没有人受伤,但是宿舍一片狼藉,学校和学生的财产损失很大。从那以后,我一直在想,如果有能够实时监控学生用电情况,并在出现问题时及时反馈的设备,那些危险浪费的用电行为就能第一时间被发现并处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社会发展的背景和刘新利强烈的创业欲望相结合。与两个合作伙伴商量后,三人一致决定立即成立公司,让节能设备进入校园。2008年,石家庄联辉科技发展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万元,拥有三支创业团队。缺乏资金是刘新利团队面临的最大困难。为了创业,刘新利和几个合伙人拿出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即便如此,我们得出的数字仍远未达到目标。当时我想向银行贷款,但是我跑了所有的银行。没有一家银行能为我们提供资金支持。银行的借款门槛很高,再加上那些年国家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和青年创业。我们只能向亲戚朋友借钱,也勉强能拿到足够创业的启动资金。”近年来,国家在政策上鼓励创业,政府出台了许多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政策:为鼓励青年创业者创业,河北省部分县市对有创业意向的高校毕业生提供5万元免息贷款;河北省青年创业服务中心举办的京津冀青年创业中心有“0”租金入场活动,还有各种青年创业大赛,获奖者可以获得大企业提供的启动资金等等。然而,即使有这么好的氛围,大多数金融机构仍然没有参与。
为了推广他的产品和服务,刘新利走遍了河北省的所有高校,向每一位校园领导讲解技术设备的使用及其好处。“我和我的团队每次去一个城市都会买一张地图,标注所有高校的位置,一个个谈,最后记录下每个客户的需求,回去后再修改弥补电子设备的缺陷。”在创业的过程中,刘新利遭受了无数的挫折,但他的坚持感动了所有人。一路走来,新成员不断加入创业团队。到2015年初,这个团队已经从一小群三口人发展到一个几十人的大家庭。客户遍及河北、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山东等30多个省市。
节能环保一直是联辉科技的立身之本。未来,联辉科技将向高校推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升高校在全国范围内节能环保的社会影响力,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节约型学校建设规划。公司开发的“风力发电”可以应用到城市和农村的每一个角落。每秒3米的微风速度可以省电三到四天,从而节省铺设电缆的成本。利用“微风发电”,城市的照明系统将更加智能化。如果用于山区发电,将会影响更多的农村家庭
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