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豆浆店创业计划书 豆浆创业计划书

在大学里,“豆浆记忆”绝对是一个传说。

这家15平米的店只有一个店员,从早到晚只卖豆粗粮产品,1月收入10万元。

现在,“豆浆记忆”总部在重庆,已经有50多家门店。此外,四川、贵州还有70家未开业或未开业的门店。预计今年新增门店200家,营业额冲刺4000万。它是怎么做到的?

这家鲜为人知的早餐饮品店,与校园内其他饮品店相比。虽然位置相对偏,但更有吸引力。成立不到一年,小高校抢走了大部分茶叶店、甜品店的时尚潮流。为什么2元的“屌丝”豆浆产品反击“高富帅”?

豆浆记忆是怎样练成?

说起豆浆的记忆,我们不得不提到它的“幕后操盘手”——刘斌。刘斌是谁?

这只出生于1981年的重庆崽,憨态可掬,却是重庆的活地图。用他的话说,就是“让学生喝优质豆浆是他毕生的追求”。2006年,一岁以下的儿子对牛奶过敏。为了让儿子的营养均衡,一天早上,他刚在家里拿到豆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儿子喂豆浆。第二天,他换了几种谷物,发现儿子直盯着豆浆。原来我儿子又想喝豆浆了。经过这样的反复尝试,儿子真的爱上了豆浆,也没有再出现过敏症状。悬在他心头的问题,就靠一小杯豆浆解决了。

凭着多年经商的直觉,刘斌当时认为豆浆的植物蛋白其实更适合中国人的需求。既然一岁以下的儿子爱喝,那就应该有市场。现在回想起来,也许这就是他创业的初衷吧。

放眼全国,尤其是高校细分市场,学生需要营养早餐,由于豆浆的廉价属性,符合学生的消费水平。从另一个意义上说,豆浆也是他和儿子之间甜蜜回忆的载体。每次想起儿子,他都坚信豆浆的质量一定要做好,所以取名为“豆浆记忆”。

所谓商业之美,本质上是一种对自然和物质的敬畏,在这种敬畏之上,人们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自己的匠心。

产品:打造老干妈式品质

众所周知,在老干妈成名之前,有一个小故事。当时,陶华碧攒了一点钱,开了一家不起眼的餐馆,专营凉粉和凉面。凭借辣椒酱的独特风味,越来越多的顾客出名。

偶然的机会,吃了凉粉后,很多客人拿出钱买了一些辣酱带回去。有些人甚至给她买了辣酱,而不是吃凉粉。她心里又纳闷了:辣酱充其量只是一种食物调料。这些人买这么多能吃吗?

一天中午,辣酱卖完之后,没有客人吃凉粉。她吓得关上门,想出去看看别人的生意怎么样。她去了10多家卖凉粉的餐厅和大排档,却发现他们的生意蒸蒸日上。原来这些人是从她那里买的辣酱食材!

经过推理,陶华碧最终决定关闭凉粉店,成立辣椒酱厂。“老干妈出生了。现在,我们的产品销往国内外,成为名存实亡的民族品牌。

与老干妈的成名之路不同,刘斌从一开始就想到了向其他门店供货,这不仅节约了成本,也理解了顾客对豆浆的喜爱。这种管理模式适合初创企业打磨产品。因为他创业的时候大部分的钱都投在了豆浆的原材料和设备上,真的没有更多的钱开店了。在他看来,只要把产品做到极致,顾客自然会放下。

刘斌还记得那一幕,他给第一家店供应豆浆,但没想到一天只卖一杯豆浆,他充满了失望。但他没有想过放弃。一月之后,他供应的豆浆成了招牌。"就连食客来也只是为了点一杯豆奶。"刘斌说,当时他的日销售额可以达到5000元。

为什么定位高校?

随着豆浆在刘斌被更多餐厅接受,在第一年三家加盟店的基础上,每年新增门店,年均业绩40%

增长,这些沉甸甸的数据背后全是顾客对豆浆的喜爱,坚定了他做豆浆的心。


联营的模式走通了,但并没有满足刘斌的理想。为了加速“豆浆记忆”的发展,他开始关注高校市场。


2010年,健康饮食的风潮推动了全国餐饮行业的变革,绿色、安全成为消费者选择饮食的首位。在刘斌眼中,这成就了他进入高校市场的优势。


“因为豆浆浓稠度。”刘斌说,要达到浓稠的口感,需要精准把握制作的时间和温度,这些细节如果做不好,就会有食物中毒的危险。因此,各大高校食堂为了保证安全,通常就会熬得比较淡,也导致口味不好。如果既能保障安全又能满足口味,就成了我的机会。


后来,“豆浆记忆”果然以浓稠的高品质豆浆得到学生的认可。虽然进驻的第一所高校——重庆大学,当年其食堂的豆浆只要3毛钱,但“豆浆记忆”2元的价格,还是没能阻挡络绎不绝的学生。


截至目前,“豆浆记忆”已覆盖重大、重师、理工大、重邮、川外、西南大学等50多所学校,为50万学生服务,业绩以每年2~3倍增长。中国有高校、高职、高中学生7000万人,市场潜力无限。


经营:合伙人模式解决员工为谁干


在刘斌进军高校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


首先,早餐本来就早,而制作豆浆的速度又比较慢,必须要凌晨4点就进店准备,洗豆子、挑选、熬制等,这样才可以保证学生起床后,喝到香浓的豆浆。


其次,为了节约人力成本,更多的高校店里只有1个营业员,熬制豆浆、收银、销售等店里的所有工作流程,全部落到一人身上。起得早,工作时间相对较长、枯燥。


由于工作辛苦,大多数店员干不了一个月,便主动辞职了。员工离职了,只好管理层们自己上阵,不能因为没人上班,耽误学生早餐和营养。不能老是这样,必须想个办法解决人员流失的问题。


后来,他想到一个既能提高店员收入又能调动员工积极性,每月还能多卖出豆浆的方法:合伙人制。即,将学校店委托给经过各项考核的店员经营,根据当月的营业额,按照一定的比例分享收益。当时,一线店员平均工资3000多,最高的接近1万。


那时候,在西南大学有位伙伴叫李命琴,店面生意被她经营的红红火火,为了卖出更多的豆浆,凌晨3点就进入食堂工作,因为天色太早,食堂是不开门的,她就偷偷爬窗户溜进去。


刘斌每次回忆起这些故事,心里总是很感动、很温暖。在他看来,小伙伴是和他是站在一条线上的,心是在一起的。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人心齐泰山移,大概说的就是像这样的故事。


像豆浆记忆这样坚持做好一个产品的创业者还很多,他们在创业的路上简单地长跑,简单地做一件事。他们做事,只为意义本身,所谓的成功,只是一个结果,它也许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