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安徽省企业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创新创业园区,合肥高新创业园多措并举做好“六保”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为园区1100多家科技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催生了新的增长点,实现逆势发展。
“科技小巨人”获300万元低息贷款 重启高科技研发
作为合肥高新区的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安徽天骏智能集成有限公司是新基建数据中心项目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新创产业的参与者和服务商,大数据安全平台的提供商和服务商。疫情发生后,企业严格落实防疫措施,积极复工复产。然而,和许多初创的小微科技企业一样,天骏智能也遇到了严峻的资金压力。“由于资金短缺,大数据安全运维等系统的持续研发停滞不前。”天骏智能董事长胡春阳表示,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创业初期的研发投入非常大。“疫情之下,企业的压力相当大。”此时此刻,天骏智能在合肥高新创业园获得了善款。在安徽省青年创业引导资金评估会上,天骏智能通过评估,获得青创基金300万元贷款,解决了燃眉之急。“这笔贷款享受基础利率50%的财政补贴,大大减轻了高利率的还款压力,对企业来说犹如及时雨。”胡春阳表示,“有了这笔资金,我们将因资金短缺而重启大数据安全运维体系、大数据安全加密体系、大数据安全共享管控体系、大数据脱敏体系、大数据安全审计和综合分析体系。”
已发放贷款6390万元 减免房租4275万元
在合肥高新创业园,有很多像天骏智能这样的创业科技企业。对他们来说,解决融资难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负责高新技术创业园运营管理的合肥高闯也通过青创资本等科技金融工具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在5月13日召开的安徽省青年创业引导资金试点项目决策委员会2020年第三次评审会议上,30个创新创业项目通过审核,共获得贷款约2000万元。据了解,与传统企业门槛高、利息高的问题相比,青创基金通过利息补贴、银行成本补偿等方式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使企业获得贷款的综合成本不高于3.5%。
作为青创的资金管理运营单位,合肥高闯相关负责人表示,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不少小微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面临资金压力。“为了帮助他们解决融资困难,我们设置了线上申报。平台、开辟绿色通道等措施及时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截至目前,高新创业园累计为81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近6390万元,为小微企业抗击疫情、加快复工复产注入了金融活水。
同时,园区全面履行中小企业减免税政策,将为园区数千家中小企业减免租金5400多万元。“园区内,中小企业实行2-3月免租、4-5月减半的政策。截至目前,我们已为781家中小企业减免租金共计4275万元。”
开展智慧服务为企业提供各种支持
除了为园区数千家科技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合肥高新创业园还为他们提供各种支持。5月28日,合肥高新区在园区举办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研讨会暨“领航”企业家对接会,加强集成电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全方位交流
吸纳就业社保补贴、小微企业新增就业补贴、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等不少疫情相关政策,并进行申报,已累计获得补贴近十万元。“另外,在高创公司的协助下,天君智能还联系了高新区上市企业科大国创,在行业软件及大数据、互联网+、智能软件等领域开展合作交流,共同发展。”合肥高创有关负责人说,复工复业以来,园区还恢复运行了接驳班车,推出"外卖式"配套餐饮服务,解决员工出行、就餐难题,“我们还依托智慧高创平台,推行服务事项全线上办理,并实行一码通行,实现‘无接触’登记和疫情期间的跟踪管控。”
危中寻机部分高科技企业逆势发展
在自身的努力和园区的支持下,疫情期间,合肥高新创业园不少企业通过转型升级,形成新的增长点,实现逆势发展。
合肥高创有关负责人说,疫情加速推动了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新场景中的广泛应用。比如,科讯嘉联研发出公安新冠疫情指挥调度系统,方便民警实行点对点调度;晶奇网络为合肥医保开发合肥市在线口罩预约发放系统。而在云应用方面,ZOOM视频会议系统、新华三云桌面远程办公系统等在线办公产品提供多场景智能办公服务,渔之蓝利用数字化校园软件平台,协助阜阳科技工程学校、衡水职教中心等学校制作课程视频,向全国职业院校免费提供网络在线教学平台和技术支持。
人工智能方面,清新互联迅速研发新一代双光谱热成像体温快速筛查设备,并通过安徽省质检院及深圳计量研究院的技术检测,可在5-8米范围内无接触测温,降低交叉感染风险。集成电路方面,微纳传感研发的MEMS红外温度传感器芯片制造、组封装日产量已达10万颗以上,有效缓解市场急需。
合肥高创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园区还将继续减免科技型中小企业相关费用,同时加大金融扶持力度,优化产业布局,同时加大对领军企业支持,让这片安徽最大的“双创生态雨林”更加枝繁叶茂,生机勃勃,为合肥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贡献更大力量。(汪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