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团队的能力分析,蒙牛创业团队分析

企业家一站式商学平台

,请点击右上角关注“下岛商学院”,跪下感谢!

商业中的逆推思维——蒙牛的逆推成功之路。

牛根生最显著的思维特征是逆向思维。他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都来自逆向思维

源于考试。

一、牛根生的逆向思维是怎样炼成的牛根生的逆向思维的形成

1.首先,我从小就受到家庭的影响。牛根生曾回忆说:“妈妈给了我两句话,我永远不会忘记,一句是‘要想知道,打个颠倒’,一句是‘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这两句话影响了他一生,反映了一种与传统观念相悖的逆向思维。

2.后来牛根生遇到难题,解决不了,总是先想到“要想知道,打个颠倒”

激发他往与常人相反的方向思考。

他在伊利的时候,经常主动给下属发奖金,显然是受到了“吃亏是福””这句话的影响

戒指。牛根生以逆向思维为思维起点,在维度上延伸到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

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新特色。用他的话说,他擅长为“三换思维”——

思考、换心思考、换向思考,又应用到蒙牛的创业和商业实践中。

二、牛根生创业中的逆向思维“过程颠倒”

——先建市场,再建工厂。按照创业的总体思路,首先要建厂,进口设备,生产产品,然后做产品的广告和推广。只有这样,产品才能有知名度,才有市场。如果我们这样操作,也许蒙牛今天还在像牛一样慢慢走,永远跑不出“火箭”的速度。

然而,牛根生却反其道而行之,提出“先建市场,再建工厂”的思路,投入有限的资金

专注营销推广,然后把全国工厂变成自己的加工车间。

在没有牛的情况下,牛根生动用了胡和三分之一的启动资金,也就是300多万元

浩特进行广告宣传,形成了铺天盖地的广告效应,几乎一夜成名

“蒙牛”。随后,牛根生与中国营养学会联合开发新产品,再与国内合作

乳品厂合作投资品牌、技术、配方,采取托管、承包、租赁、委托生产

式,“借鸡下蛋”生产“蒙牛”产品。

蒙牛把这个“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研发和销售,生产和加工于——

企业组织形式,叫“杠铃型”.通过这个反向操作,在短短两三个月内,

期间,牛根生重振旗鼓

近 8 亿元的企业外部资产,完成了一般企业几年才能完成的


扩张。


半年之中,在中国乳制品企业销售收入排行榜中,蒙牛由千名之末蹿升至第 119


位。2000 年,蒙牛实现销售收入 2.94 亿元,是 1999 年的 6.7 倍,销售额居全国


同业排名第 11 位;2002 年,蒙牛实现销售收入 21 亿元,是 2000 年的8倍,蒙


牛总资产达 11 亿多元,主厂区占地面积 55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14 万平方米,


形成年产液体奶、冰淇淋各 20 万吨的生产能力。


蒙牛有了自己的工厂后,“虚拟联合”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延伸。目前,


参与公司原料、产品运输的 600 多辆运货车、奶罐车、冷藏车,为公司收购原奶


的 500 多个奶站及配套设施,近 10 万平方米的员工宿舍,合起来总价值达 5 亿


多元,没有一处是蒙牛自己掏钱做的,均由社会投资完成。


运用逆向思维方式,蒙牛整合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把传统的“体内循环”变作“体


外循环”,把传统的“企业办社会”变作“社会办企业”,取得了超常规发展。


三、营销中的逆向思维——效果逆反蒙牛的事件营销、娱乐营销、公益营销等一系列成功的营销活动,蕴涵着丰富的思维创意

牛根生说:“要想知道,打个颠倒。不管螺丝怎么设计,正向拧不开的时候,反


向必定拧得开。山重水复,此路不通的时候,换换位,换换心,换换向,往往豁


然开朗,柳暗花明。”


正像韦尔奇思考战略致力于向“反大众化的方向”思考一样,牛根生在品牌经营


和营销上也非常善于运用逆向思维实现出其不意的效果。


1999 年蒙牛成立之初,牛根生在蒙牛品牌营销上的两个经典策略就体现了两个


逆向思考:

1、甘拜下风的“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策略。当初蒙牛确立这样的品牌定位和


宣传创意,显然是牛根生运用“打个颠倒”的换位思考方式,充分权衡了对伊利


的复杂感情,以及今后伊利可能采取的种种打压和围攻的可能性,因此打出“向


伊利学习”的大旗作为掩护,暗度陈仓,蓄势待发。


2、在伊利把“草原概念”扔掉,品牌定位为“心灵的天然牧场”的时候,牛根


生也是反其道而行之,“为人所不为”,突出蒙牛的“草原出身”,让蒙牛成为“草


原品牌”的代表,在消费者心里树立了一个新的品牌形象。


3、2003 年“非典”时期,一般人认为,正常的消费受到“非典”的影响,广告


投入成了一种单纯的烧钱活动,很多商家因此纷纷撤下了正在播放的广告。而蒙


牛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但不撤广告,甚至在央视一套及全国 15 家卫视联播中加


大了播出密度。他们的思维是:因为“非典”将人们堵在家里,电视成为联系外


界的主要窗口,正是品牌传播的好机会,别的商家都撤了广告,正好可以更加突


出蒙牛品牌的宣传效果。结果也正如他们预期的那样,蒙牛品牌在全国范围内更


加广泛的深入人心,蒙牛产品也得到了市场的丰厚回报。


四、管理中的逆向思维。一般企业的思维是“有多少钱,办多大事”

按规律办事,量力而行。而蒙牛的思维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不怕做不到,就怕


想不到;不问我的一双手能干多少件事,惟问移泰山需要多少双手;不问我的一


口锅能煮多少米,惟问劳千军需要多少口锅;不问我一盏灯能照多少里路,惟问


亮天下需要多少盏灯。


蒙牛的逆向思维方式:倒推资源配置,倒推时间分配,链接战略战术,链接方法


手段。具体做法是从目标出发,根据目标的要求,规划实现目标的路径,明确实


现目标的条件,并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去发现、借助和创造实现目标的条件,按照


路径一步步推进,最终实现目标。1999 年成立的蒙牛,2000 年的销售收入不到


3 亿元,2001 年前三个季度做到 5 亿元。在 2000 年中国乳业的总销售收入才 200


亿元的大背景下,牛根生在 2001 年制定未来"五年计划"时,将 2006 年的销售目


标定在了 100 亿元,市场份额相当于上年全中国乳业的半壁江山。


很多人都认为牛根生是在"放卫星",太冒进。但是牛根生的回答是:因为我胆子


小才定这么一个指标,如果换成别人当总裁,那可就不是 100 亿元,而是 200


亿元。


在牛根生做了大家的思想工作后,大家还是全心全意地向这个目标奔去:盖全球


样板工厂,建国际示范牧场,放眼华尔街牵手摩根,开拓香港市场并最终上市,


打北京、上海几大战役,天上有航天员,地上有运动员,形成海陆空的整体进攻


态势。结果是,到 2005 年底,蒙牛乳业的营业收入已经突破 100 亿,到 2006


年的销售收入达到了 162 亿!如今蒙牛的成长性在世界乳业中排名第一,“一头


牛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如果当初不是按照逆向思维根据目标进行资源的整合,而是眼睛只盯住自己篮子


里的菜,只想着在现有资源的情况下进行操作,蒙牛绝对不会创造出这样的成长


速度和奇迹。


五、企业文化中的逆向思维——“向下经营人心”在构建企业文化上

我们也同样看到,蒙牛确立和营造了很多与其他企业截然相反的文化理念:向下经营人心。


其他企业教育员工“以厂为家、努力奉献”,牛根生却告诉员工“给自己干活最


快乐”。


蒙牛被评为“最佳雇主”后,牛根生写了一篇《让员工“51%给自己干”》的文


章,牛根生说:“有些走上管理层的干部,可能没有过这样的体会,或者缺乏“打


个颠倒”的家教,所作所为,经常使员工不痛快。”因此,牛根生不断引导员工


摒弃打工心态,要让给自己干“控股”。“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牛根生对支配


财富的态度也体现了他对人生的逆向思考,进而推动形成了蒙牛的快乐文化——


从物质上坚持“共同富裕”,从精神上坚持“共同快乐”


他对快乐的解释是:“从无到有,是件快乐的事。而从有到无,同样是种快感。”


为了实现这种“快感”,他不断打造“从有到无”的企业文化,向下经营人心。


与很多企业流行下级讨好上级、为上级送礼的风气不同,在蒙牛却是“上礼下”。


牛根生说:“如果说我们企业里有什么东西不均等,那就是官越大自由越小。你


得给员工送礼,但员工不能给你送礼。”


无论是请吃饭、送礼物还是拜大年,蒙牛的规矩是:挣钱多的请挣钱少的,职位


高的送职位低的,当官的拜当兵的,反之就被视为违规,有搞不正之风之嫌。逢


年过节,领导送你礼物是正常的,你送领导礼物就意味着你俩是一对“黑人”


有一位驻外干部到国外出差,购回一些化妆品,回来后送给总部的几位平级或上


级的同事,被发现后,收的人如数退款,送的人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蒙牛的高管


团队年年拿自己的钱给员工送礼,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地送。


牛根生自己所获年薪、红利、奖金其中 80%都用在了员工和弱势群体身上。建立


“老牛专项基金”后,它的收益则完全用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


六、人才使用中的逆向思维——因果逆反很多民营企业的老板,想方设法安插自己的亲属进自己的公司

以把守要害部门和重要的岗位。但在蒙牛却是“举贤避


亲”,高管团队的直系亲属不准进企业,避免企业“家族化”


牛根生说:我一定要把企业办成“大家的企业”;如果办成了某一家某一姓的,


那将是我最大的失败。


“唯才是举”的用人观念不同,牛根生也很少提“以人为本”的空洞理念,牛


根生常说的一句话是“小胜靠智,大胜靠德”,他在人才使用上坚持“以德服人”


的用人准则。


牛根生解释说:“在用人上,我们是有德有才,破格录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


无德无才,坚决不用。至于德重要还是才重要,我认为,如果才气很大,德性不


好,对企业的破坏性可能就非常大。一个人智力有问题,是次品,一个人的灵魂


有问题,就是危险品,所以经营人心非常非常的重要。”


有些企业对那些能力强、业绩突出,但是品行较差的骨干员工,因为使用不当或


者难以忍痛割爱,导致管理越来越混乱,甚至最终毁灭了整个企业,老板缺少的


正是这种“大胜靠德”的思维观念。


在蒙牛创业之初,当牛根生大胆起用年仅 32 岁的杨文俊出任液态奶事业部总经


理时,遇到了很大阻力,许多人都认为杨文俊太年轻了,虽然他做出了一些成绩,


但是如果担任蒙牛“掌门人”,认为“经验不足,需要培养”,牛根生却反驳说:


“使用就是最好的培养”。牛根生这样解释他的用人之道:“年轻往往意味着缺乏


经验,但是你不让他多做事,他哪里来的经验呢?把准大方向,放手让年轻人去


干,信任他们,让他们解决面临的困难,他们手脚放开了,就会想出很多出人意


料的新点子。”


可以说,正是牛根生在人才使用上的逆向思维,直接成就了现任总裁杨文俊。在


经营人心上,牛根生深谙“因”与“果”之间的辨证哲理。思路决定出路。


牛根生的成功,首先来源于他超常的创新思维,其创新思维的最大特点就是逆向


思维。”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下期继续分享


侠道商学院 运营人员:侠帮主


你在平时做事做人是否有此借鉴呢?欢迎评论区点评互动交流!


企业家一站式商学平台,欢迎关注“侠道商学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