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中国银保监会“鼓励条件成熟的地方探索开展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工作”的要求,江苏银保监局于2019年8月率先探索道路,开展了以乡镇为单位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工作。
截至2020年底,相关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19个试点乡镇贷款余额482.3亿元,比试点初期增长52.1%,高于全县平均增速28.5个百分点;保险金额1186亿元,较试点初期增长95%。江苏省试点乡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获得性、匹配度和满意度显著提高。
用项目提高收入,筑起防止返贫的“隔离带”
“我以前在外面工作,没有存下什么钱。听说老家政策好,我就回来试试。”家住徐州市新沂市马岭山镇三河村的孙恒,因为听说家乡在脱贫攻坚方面财政支持特别好,就回乡创业。从当地农村商业银行发放的5万元扶贫贷款开始,他种植鲜切花和黄瓜,逐步扩大生产,现在年收入可达25万元左右。
据新沂农村商业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马岭山镇已有542户农村弱势群体获得小额扶贫、康复等政策性贷款支持,总额达1494万元。
如何稳定持续地增加贫困户和贫困村的收入,一直是金融服务的重点。2020年5月,中广核杰尼新能源泗洪有限公司获批宿迁市泗洪县双沟镇“光伏发电龙头激励基地2号、3号渔光互补”扶贫项目。中国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充分发挥扶贫项目作用,为该项目授信7.3亿元。据了解,该项目将在农业大棚和鱼塘安装光伏产品,不会干扰农业生产和养殖,实现农业生产和发电并行,实现高利润。
切实可行的扶贫项目和充足的资金支持拓宽了贫困家庭致富的道路。此外,CPIC财险南京分公司、中国人寿江苏分公司还为南京市高淳区颛强镇、镇江句容市天王镇低收入农民、残疾人、老年人、无特殊赡养家庭、计划生育家庭、未成年人、在校学生等弱势群体提供各类风险保障。
数据显示,目前19个乡镇387个村已完成整村授信,11.5万户获得授信38.4亿元。其中,句容农商银行、阜宁农商银行在镇江市句容市田王镇、盐城市阜宁县伊林镇建立户用档案1.13万份,发放信贷8866户,金额8.72亿元。
一地一策支持新农村建设
镇江市句容市天王镇不仅是千年古镇,也是国家级生态镇。
近年来,农发行江苏省分行贷款6.2亿元支持句容市天王区改造,对11个村进行了15万平方米的整体搬迁改造,不仅有效提升了基础设施,还保留了天王镇作为国家级生态镇的独特乡村景观,形成了东有茶、西有药材、南有花卉、北有草莓、中间有蔬菜、水产品的大农业格局。
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一直是乡镇振兴的关键。大美阳山棚户区改造项目改造了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2000多户居民的居住环境。脏乱差的农村住房化整为零,真正实现了土地集约利用、社区化农村生活、绿色生态环境。对于这个项目,
顺利通过“国家级卫生镇”“江苏省文明镇”复验;在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68条河道在3.5亿元项目贷款的支持下被疏浚整治。为支持试点乡镇发展,淮安市政府将试点示范工作列入年度重点改革任务,在信息提供、政策保障和项目协调等方面予以支持,促成参与试点银行与淮安市洪泽区蒋坝镇签订融资额度3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
扬州银保监分局与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政府建立“政银合作项目化管理”模式,每月调度项目进展,每季度梳理融资需求后向银行推荐。目前,19个试点乡镇在政银保三方协作下,共组织银企项目对接会269场,参与企业4423家。
建设新农村的路上,在金融的助力下,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环境改善提升、土地综合整治……一方面放大了各小镇的先天优势,破除多年来积累的环境沉疴,另一方面,以金融的强大支撑特性,让“旧镇”“脏镇”变成江苏高质量发展画卷上的一枝嫩芽、一朵花苞。
要想富,产业发展大有可为
家庭农场、特色农产品基地、高标准农田、特色农业产业园区……从户到村、从村到镇,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种种尝试,将江苏的农业富土变成促进农民增收稳定来源。
句容农商行等对镇江市句容市天王镇戴庄特色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贷款2970万元,助力打造“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戴庄经验”;南通银保监分局引导银行贷款近2亿元支持南通市如皋市搬经镇落户规模农业项目5个,培育如皋市示范家庭农场2个,发展家庭农场208个,新增特色农产品基地4个,新增高标准农田9500亩……江苏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信贷投入,夯实江苏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础。
在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民们不愁销路、不愁收入。盐城市射阳县洋马镇的鹤乡菊海现代农业产业园曾获2.1亿元贷款和产业基金支持,197户菊花经营企业和农户拥有授信7000万元,随着园区因白菊花入选江苏省首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全镇菊花加工产业和电商销售平台大幅增加,村民不再单靠种田收入,有了更多选择。宿迁市泗洪县双沟镇100余户签约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及周边农户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从事红薯种植产业,收入稳定有保障,并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
乡村从来不是只能发展农业的地方,这里同样是制造业和新经济的“黑土地”。
“江都区小纪镇原先是粉末涂料之乡,但是产业‘小、散、乱、污’,在6400万贷款的加持下,当地探索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粉末加工企业集聚、升级、绿色发展,项目投产达效后将新增产值10亿元以上。”扬州银保监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小纪镇的发展不是个例,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城西回民村的古村落保护项目、淮安市洪泽区的“洪泽湖医养护融合体项目”、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的“高端包装制品”项目建设等等,都是当地发展制造业、旅游产业、养老健康产业的中坚力量。
在新一轮乡村振兴中,镇、村的特色和活力被挖掘。翻看江苏的19镇试点,金融正快节奏、高质量地推动乡村振兴的蓝图变为现实。(陈娴)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