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张志凤编辑/马媛媛)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召开,正式宣告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站在“两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经过8年持续奋斗,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已经完成。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康百里等1981年同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北京首农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等1501个集体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在这一伟大事业中,企业力量深度参与脱贫攻坚,成为新时代中国式脱贫攻坚的一大亮点。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很多房地产企业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所以在发布会上出现了很多房地产大佬,比如恒大许家印、万达王健林、碧桂园杨国强、金科江海斯。
许家印(左一)、王健林(左二)出席表彰大会
他们现在是知名的商界领袖,曾经是尝到苦果的小孩子。比如杨国强回忆自己18岁之前从来没有穿过鞋子,许家印靠着每月14元的助学金上大学。正因如此,带着感恩和对贫穷的品味,他们都把自己的收入归于社会,致力于帮助更多的人走出困境。
最终,恒大集团、万达集团、金科有限公司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两位房地产企业主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分别是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广州市开元房地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英秋.
恒大:累计捐赠178.7亿元
在各大房企中,恒大扶贫的资金投入无疑是最大的。
数据显示,自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来,恒大集团累计捐资178.7亿元,援建重点项目891个,总建筑面积2391万平方米,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和“万企帮万村”,助力贵州、陕西、新疆、甘肃等9个省区75个县打赢脱贫攻坚战。
比如在对口帮扶的贵州省毕节市,恒大制定了产业扶贫、搬迁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的一揽子综合措施,全力确保脱贫路上不掉队贫困户,并将其经验复制到广东、河南、陕西、新疆、云南、江西、甘肃等众多贫困地区。
此外,恒大不仅送出资金,还送出人才、技术、管理、理念。恒大从全集团系统选拔出321名优秀扶贫干部和1500名本科以上扶贫团队成员,与贵州省大方县原有的287人扶贫团队组成2108人的扶贫团队,留在乌蒙山与当地干部群众并肩作战。
许家印为扶贫队员送行
万达:首创“包县扶贫”
2015年,万达集团开始帮扶贵州省丹寨县,首创“企业覆盖全县、全县脱贫”的创新扶贫模式,累计捐款23亿元。长期、中期和短期相结合驱动丹寨脱贫的成果同样显著。
贵州万达职业技术学院是万达丹寨长期扶贫项目,通过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丹寨万达小镇是万达丹寨扶贫中期项目。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丹寨的经济发展。到2020年,它已经获得了2100万英镑
t-size:15px;">王健林与丹寨村民碧桂园:转向乡村振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碧桂园把扶贫上升为集团的主业之一,成立200人的专职扶贫队伍,发挥企业的全产业链优势,在各地党委政府指导下,结对帮扶甘肃东乡县、江西兴国县、广西田东县等9省份14县(市),同时碧桂园的扶贫项目覆盖了四川昭觉县等全国16省57个贫困县,推进教育、产业、就业、党建等精准帮扶举措,探索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长效帮扶机制。
20多年来杨国强和碧桂园的公益慈善捐赠资金累计超过87亿元,受益超49万人次。
当前,碧桂园已开始将扶贫工作重心向乡村振兴转变,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抓手,探索从精准扶贫向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此次获得国家表彰后,杨国强表示:“我曾经一贫如洗,是国家给了我助学金,让我读完高中,是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好政策,让我有机会服务社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永远都充满感恩。”

杨国强检验扶贫成果
金科:以产业发展引领供给侧改革
自精准扶贫国家战略实施以来,金科主动投入5.38亿元开展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公益慈善扶贫、医疗扶贫等工作,辐射带动11个区县近3万名群众脱贫增收。截至目前,金科累计公益投入及捐赠超过17亿元,纳税近400亿元,向国家贫困县投资近400亿元。
金科认为,脱贫攻坚,重在产业。因此坚持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以产业发展引领供给侧改革,5年累计投入近2亿元,在石柱县中益乡、奉节县平安乡,巫溪县天元乡、城口县沿河乡等地打造产业扶贫项目8个,辐射带动上万名群众脱贫致富。
在石柱中益乡通过农旅融合模式,投资1亿元打造“金科中华蜜蜂小镇”项目,通过构建“花卉种植+中蜂养殖+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项目所在华西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同时,在石柱县联合打造高山生态茶园示范区,创新村企联合发展、明确产权移交村集体的扶贫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当地140余户村民脱贫致富。

金科资助留守儿童
凯源许应裘:生命不息,做好事不止
相较于上述几家房企和大佬,凯源房地产与许应裘的名气无疑要小的多,不过其在扶贫工作上的投入与贡献却不容小觑。
近30年来,许应裘组织成立了广东坚真慈善基金会等公益慈善机构,先后在医疗教育、疾苦民众、修桥筑路、振兴乡村等民生慈善事业上作出巨大贡献,在建设球山中学坚真教学大楼、坚真科学馆、汤坑坚真纪念亭、坚真韩江大桥、坚真大道、潭江坚真纪念亭和坚真诗廊、坚真韩江第一大桥、坚真留隍中心小学、汶川地震、广西百色教育扶贫等30多项重大民生项目捐资额超40亿元。特别是近年来许应裘还全额捐建丰顺县坚真文体中心、广东坚真大湖天池项目,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令人感动的是,许应裘曾向社会公布:要将企业利润扣除税费和职工福利后的80%捐献给“广东省坚真慈善基金会”,把大部分资金捐献给人民,继续为扶贫济困、乡村振兴、奖教助学、修路造桥等公益事业服务。
谈及连续多年的慷慨捐赠,今年已86岁高龄的许应裘说:“钱从社会中来,就要回报到社会中去,做好事不是一朝一夕,要做到生命不息,做好事不止。即使不能走路,坐着轮椅也要把好事做下去”。

许应裘接受采访(图片)
多点开花,任重道远
值得注意得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不只是几个人、几家企业努力的成果,更加离不开来自全社会的支持。
除了上述几家房企的倾力相助之外,其他众多企业也同样在精准扶贫方面下了不少功夫,特别是2020年开始,不少房地产企业对扶贫工作的力度明显加强,有的房企“点对点”模式精准扶贫,扶持贫困区域特色产业,树立品牌,增加创收点;有的房企借助自身品牌和规模优势,为贫困地区搭建旅游产业,助力贫困地区;也有房企通过教育入手,建设学校、投入教师资源,帮助地区脱贫。
如华南房企敏捷控股,23年来公益扶贫捐赠资金累计达9.6亿元,扶贫投入合计5.1亿元,受益超10万人,其中2亿元定向帮扶梅州市五华县,实施了“五扶一美”的精准扶贫模式,建立起了“脱贫不返贫”的长效发展机制,并探索出了一条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的乡村振兴之路。

五华县登云嶂茶园
再如世茂集团“以商济医”,推进世茂爱心医院项目;祥生地产开展“四叶草计划”在大病救助、困境儿童资助等领域进行精准公益互助;新力控股发起“新·扶贫计划”,落实产业、教育、养老、社会等方面的扶贫项目;建业打造了“田园综合体”项目,融合了就业扶贫、劳务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消费扶贫等多种精准扶贫模式……多点开花、捷报频传。
此外,尽管我国已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
套用表彰大会上总书记的话就是:“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