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专业知识技能的获取途径最正确的是,如何获取创业资源-获取创业资源的途径与技能-

青春获得了视觉、触觉和感觉

张良勋解释说,青年的获得感是指青年分享国家现代化成果的幸福感。青春的获得感是青春所能看到、触摸和感受到的。

从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蓝皮书项目和青年发展监测指标体系的研究情况来看,“十三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各项惠民举措不断出台,我国青年发展取得了新的辉煌成就,使广大青年享受到了比以往更健康、更健康的生活环境、更公平的教育资源、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更繁荣的青年文化产品和更广阔的范围。

“十三五”期间,国家制定了青年发展十年规划,把促进青年发展作为党委加强领导、政府、群众组织和社会协同努力的战略工程。

张良勋总结,近年来,青年的获得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青年学生的生活条件、健康状况、教育资源得到改善,青年就业创业机会增多,职业青年收入提高,青年发展权得到更多保障,青年对中国治理更加满意,对中国制度更加自信。

以青少年教育意识为例,张良勋提供了一组数据:2019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4.8%,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初中毛入学率102.6%,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9.5%,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7年以上,比上年增加0.1年。

在青少年健康获得感方面,青少年营养健康水平和身体健康水平日益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心理健康咨询和服务得到较大提升;青年自杀率继续保持较低水平,低于全国居民总体自杀率。

同时,张良勋也坦言,在看到青年人成就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青年发展水平普遍不够高,青年发展指数在世界各国大致处于中等水平,青年发展空间还很大。

青年发展面临六大难题

据张良勋介绍,根据调查,青少年发展过程中存在六大困惑。

一是青年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各种思想相互激荡,一些消极落后的思想借助互联网迅速传播,使得少数缺乏歧视的年轻人出现反主流、反权威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他们对主流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

"这个问题应该得到特别的重视和切实的解决."张良勋认为,青年研究界应加强对青年价值观的研究,尤其是如何从多学科的角度形成和发展青年价值观。同时,他指出,解决青年价值观问题,不能只停留在思想教育上,还要从政策和制度上进一步引导和教育青年,善于运用法律思维和方法培育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年轻人受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问题。市场经济的竞争加剧了社会分层和个体分化,年轻人的教育机会被自己的社会阶层所烙印。来自农村家庭和城市弱势群体的年轻人在教育机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张良勋认为,名校出身社会底层的年轻人比例比以前低,使得教育改变年轻人出身的功能减弱。这就要求教育行政部门从高校招生方面入手

第三,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年轻学生靠父母生活,生活水平靠父母收入。总的来说,职业青年靠自己挣钱。由于职业青年的职级较低,处于单位利益分配链条的低端,收入相对较低,衣、食、住、行、交友、成家的支出相对较高。因此,更多的年轻人面临着更大的生活压力。

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年轻人的住房问题非常突出。一项调查显示,许多大学毕业生将收入的40%用于支付房租,20%的城市青年因住房压力而晚婚晚育,三分之二的城市青年觉得住房支出让他们感到压力。针对年轻人生活压力过大的问题,张良勋建议,用人单位要打破论资排辈的现象,为年轻人提供在岗位和职级上脱颖而出的机会,在收入分配上给予年轻人更多话语权。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廉租房和大学生公寓的方式,为大城市的年轻人提供一定时间的住房保障。

第四,大龄青年的婚恋。在农村地区,经济条件差的年轻人

年难以处到对象,难以凑齐彩礼,难以组建家庭,存在不少“剩男”。在城市,收入和住房等生活压力制约着青年的婚恋,大城市还受到婚恋观念、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许多“剩女”。对此,他提出,青年组织可以通过联谊活动等为大龄青年搭建相识的平台,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要为青年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使得青年能够有更多的收入,能够消除制约结婚的物质障碍。


五是青年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青年发展的新支点。目前,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一些青年在择业时遇到“拼关系”“拼爹”现象,面临了不公平的择业机会。有的高校毕业生一时没能找到工作,只能继续依靠父母支持得以生活。


张良驯认为,解决青年就业问题,根本上有赖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岗位增多。政府部门要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营造一个公平就业的社会环境。用人单位和高校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有效的就业服务。对于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暂时没找到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政府应该开发一些公益性岗位,有针对性地为这部分人提供临时的就业机会。


六是青年职业发展问题。张良驯表示,青年职业发展的理想状态是人岗相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但是,在青年中学非所用、用非所长的现象常常可见。社会还存在严重的青年社会阶层的固化问题和社会阶层的代际传承性问题。在许多行业和单位,除了资历、才能、业绩外,青年的职务职级晋升受到任人唯亲、裙带关系、金钱交换等不正当途径的严重干扰,这削弱了青年发展机会的自我创造能力。青年在职场中缺乏公平的上升机会,这导致出身社会底层的青年难以“鲤鱼跃龙门”,弱势青年群体向上流动的通道不畅,普通青年难以凭后天努力改变命运。


张良驯看来,解决青年职业发展的问题,用人单位要注重对青年职工的培养,积极鼓励青年岗位学习、岗位成长,敢于大胆使用青年人才。政府部门和用人单位要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公平的同场竞技、选贤任能的青年职业发展环境。


不断增强青年获得感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和2035年的远景目标,并且指出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必将进一步促进青年的新发展、提升青年的获得感。


“我们要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着眼于满足青年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提高生活水准、改善健康条件、提供更优质教育、支持更充分就业、实现更好社会参与等方面,促进青年在‘十四五’期间得到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青年群众的获得感。”张良驯说。


对此,他提出以下主要路径:


一是提高青年生活水准。帮扶低收入青年群体提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青年群体,促进青年普遍提高生活水准。用公共政策手段,为特殊困难青年群体解决婚恋交友、有房屋住、老人赡养、子女教育等操心事。


二是改善青年健康条件。通过家庭和学校改善青年学生的营养条件、落实体育课时和课外锻炼时间、加强青年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等措施,进一步提高青年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


三是提供青年优质教育。通过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增强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性,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等措施,为青年提供更加合适的教育机会、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


四是支持青年就业创业。通过扩大国家就业容量、提升青年劳动者技能素质、改善青年就业创业服务、维护青年就业创业权益保障等措施,支持青年充分就业、成功创业。


五是实现青年更广泛的社会参与。把青年参与作为提升青年获得感的重要方面,引导青年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事务,在社会治理中注重听取和吸收青年的意见和建议,增强青年在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中的主体意识。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