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之路:“老干妈”的前世与今生,看陶华碧如何从0做到180亿!
“老干妈”的由来
如今,老干妈是家喻户晓的名字。很多人会说陶华碧取了个好名字,却不知道老干妈名字的真正来历,来源于两个字:——善良。1989年夏天,42岁的陶华碧为了谋生,用不到10平方米的砖和石棉瓦建了一家餐馆。这家餐馆被命名为平价餐馆,专门经营凉粉和冷面。酒店开业后,她的凉粉因价格低、量大,配以自制风味豆豉辣酱,在附近学生中很受欢迎。
当时,陶华碧经常看到她周围的穷学生没有钱吃,喜欢她的辣酱,所以她去了免单把孩子拉过来吃,如果孩子衣服破了,她就帮着学生补,分文不取,陶华碧对那些孩子就像母亲一样,孩子们出于感恩,于是叫她一声“老干妈”。
“老干妈”的崛起
1996年7月,陶华碧在南明区云观村招了40名工人,成立了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辣酱,取名老干妈辣酱。当她成为老板后,她知道管理工厂要靠管理,但她看不懂任何文字。她怎么能做到呢?她沉思了一会儿,确定了一个管理的诀窍,那就是我自己来做艰苦的工作,工人们也能跟着做,但他们怕做不好。
当权的陶华碧说了,做了!一切都是手工完成的。当时制作都是手工完成的。浇辣椒切辣椒时溅出的水珠让人眼睛不停地哭,工人们都不愿意干活。陶华碧自己做的。她挥舞着菜刀,不停地说:“我把辣椒当苹果切,一点都不辣。所有员工都笑了。
真正拿起菜刀那段时间,陶华碧身先士卒的干,结果患了肩周炎,十个手指的指甲全部被钙化。
然而,大量辣椒酱生产出来后,当地的凉粉店根本消化不了。陶华碧亲自携带辣椒酱到各个食品企业和单位试销。没想到这个效果真的很好。然而,不到一周,试用卖家就接连打来电话,要求他加倍发货。于是,她的老教母辣椒酱很快在贵阳站稳了脚跟。
这时,精明的陶华碧抓住了扩大规模的机会。1997年8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职工人数扩大到200多人。陶华碧知道自己的劣势,但她也坚信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找到一条当地的路,她依然可以做大做强。
可是用什么办法呢?
通过分析内部管理的成功,她觉得对内对外都是与人打交道、要讲感情。只要不坑人不骗人,一定有可以和你合作做生意的人,宁可人负我,我绝不负客户。
这个信条也是老干妈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取胜的根本。
2018年
“老干妈”的市场前景与即将面临的巨大挑战
中国辣酱市场 规模达到了320亿,且每年人以7%以上的速度持续地增长,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辣酱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元。行业龙头老干妈每年的销售额大概在50亿元左右,也就是说我国的辣酱行业至少还可以容纳6至7个和老干妈同等体量的企业。

举个例子:老牌的歌手林依轮在2016年创立的一个辣酱品牌,名字叫做范爷,它上线两天就卖了3万瓶,可见这个市场的空间是非常大的,而且准入的门槛也不高,是一个好的创业方向,当然对于老干妈来说未来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因为会有一大批的创业者涌入到这个行业当中。
家喻户晓的“老干妈”,为何坚持不上市?
近年来,很多以前说不上市的老牌企业现在都开始松口,唯有老干妈仍然一如既往地拒绝上市融资。
她的底气究竟从何而来呢?

首先,老干妈的品牌实力、商业模式以及发展的态势,都令上市的必要性大打折扣;
其次,老干妈的实力也决定了它短期内不需要上市融资。作为一个不按时交税就睡不着觉的企业家,陶华碧掌舵下的老干妈三年内纳税金额达20亿,而且纳税额随着公司稳健的增长态势而逐年递增;

此外,老干妈的商业模式也决定了其自主发展做大做强的内生逻辑,老干妈所采取的不欠账、不赊账的现销模式,具有不可复制性,其销售的闭环是其他任何一家品牌都无法比拟的。
对于老干妈这样的国产品牌坚持不上市,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