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疫情,我们还是一直和这个客户合作,每个月都有20-30万元的订单。”苏州思航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徐苑告诉记者,这得益于一个可以测算的公共服务平台。
作为中小科技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乘风破浪,就必须接受客户的批判眼光。“当时客户要求产品必须有第三方电气性能测试数据。我们在赛宝实验室对ESD二极管做了全方位的测试。测试结果出来后,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徐苑说。
在苏州创业园,这个由工信部电子五院(赛宝实验室)华东分院建立的集成电路可靠性分析和工艺验证公共服务平台,就像是集成电路企业的“技术管家”,不仅帮助企业对集成电路进行逆向分析和可靠性评估,还通过揭露设计缺陷,帮助企业缩短R&D周期,加快产品质量的提升。
像苏硅航空这样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站上市场的公司不在少数,国鑫科技、华鑫微电子等ic公司也是这个平台的常客。
集成电路为旧孵化器带来新生命
苏州就有这样一个创新创业的载体,成立于1993年。是全国首批十家“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之一,也是苏州首家科技企业孵化器。
“作为苏州高新区重要的双创载体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引擎,苏州创业园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强化苏州创新在高新区的主体地位。”苏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主任李伟告诉记者。
目前,苏州创业园总部占地100亩,高标准孵化载体18万平方米,企业600多家。“在集成电路设计、研发和应用领域,创业园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李伟介绍,在集成电路设计和R&D方面,苏州创业园拥有国鑫科技、硅谷数字模型、Supersharp微电子、盛威微电子等大型企业,RISC-V、创维芯片项目也已落户,在集成电路R&D和设计方面有做特色的潜力。在集成电路应用领域,苏州创业园聚集了便携科技、前视通视觉、瑞波科技、魏徵科技等人工智能和5G技术相关企业,以及苏州先进通信技术产业研究院。
早在2001年入驻的苏州国鑫科技有限公司,已经从一个几个人的团队发展成为拥有200多名员工的集成电路领域的龙头企业。
“进入苏州创业园以来,创业园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在创业园组织的一次交流活动中,我们与一家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后来共同进行了产品开发,对市场开拓大有裨益。”苏州国鑫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樵告诉记者,在创业园的帮助下,企业申请了国家级人才计划、省级创新团队、苏州市人才紧缺计划等人才计划,并获得了1600多万元的补贴。
据悉,将于10月投入使用的苏州创业园三期,将重点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形成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应用企业的集聚区。
构建小而美的创新生态系统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各种测温产品迅速被抢购一空,其中快珠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的人脸测温产品既能测温又能识别身份,实用性强。
“苏州创业园在得知我们研发测温产品后,第一时间为我们提供了应用场景,在园区大楼入口处进行了试用,并对产品提出了研发建议,得到了广泛宣传。”陈海彬董事长告诉记者。
目前,该多功能测温设备已应用于多个科技园、小区和商业楼宇,销量超过
“苏州创业园三期将实现孵化、加速、产业融合,打造新技术孵化生态链,助力技术创业项目孵化闭环。”李薇说。
目前,苏州创业园围绕集成电路设计及应用产业,搭建完善了技术研究、市场网络、大规模融资、高端人力资源等专业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系统化、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
硅谷数模(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总裁李旭东听说创业园三期在建,主动提出落户。“硅谷数模主要为通信、PC和消费电子厂商提供高速接口芯片,解决带宽瓶颈问题,提升系统性能。创业园三期为半导体企业提供公共设计软件云平台,为半导体生态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李旭东桌
示。“苏州创业园内现有企业中,有多家企业如国芯科技、云学堂、硅谷数模、食行生鲜、盖雅工场等,已顺利进行多轮融资、发展势头迅猛,未来2—3年内有望上市。携住科技、浪声仪器、万店掌网络等企业也进入快速成长期。今后,我们将重点面向园内现有‘种子选手’及未来引入的高端科技、人才产业化项目提供可拓展的培育载体。同时,导入优质企业加速和上市规划、辅导资源,培育出更多的瞪羚企业、上市企业。”李伟告诉记者。(通讯员 夏燕燕 科技日报记者 张晔)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