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以来,她一直在思考国家、民族和青年的关系。本科期间,她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创新创业,自强不息。毕业后,在国家西部计划口号的感召下,她去国家级贫困县支教、扶贫、扶志,用真诚点亮秦岭深处的知识火花;如今,在大学校园里继续完成学业后,她依然目光坚定,决心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不遗余力.她说:“我觉得青年最大的幸运,就是把个人成长的点点滴滴带入国家发展的洪流。”她就是长安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0级研究生王雅琪,本期让我们走进这个优秀的“成年人”~
王雅琪,中共党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5级本科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0级研究生。本科期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担任信息工程学院学生会主席、2017级本科生兼职辅导员、长安大学易班工作站董事长。开始你自己的事业,注册你的公司,在魏梦创客空间定居。组建学生技术团队,坚持技术服务导向,主要承担长安大学2018级新生宿舍选择系统、长安大学学生处微信语音自助问答、成长换班微信小程序的研发。长安大学第八届研究生教育集团成员,曾任职于国家级贫困县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金福湾小学。2019年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010年至1010年,王雅琪就读于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简历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她担任过学院学生会主席。四年的学生工作使她受益匪浅。从甘于平庸到追求卓越,从畏首畏尾、一心一意做事,到自信自强、立志独立的学生会主席,她并没有志存高远,而是成功经营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大一的时候,她愿意平庸。她觉得在幕后做点工作挺好的。这个学生组织了成立大会。主席想让她作为官员的代表发言。她找到了拒绝的理由。“我不想去,我不敢去。面对近200人的观众,我会紧张得说不出话来。”王雅琪在宣传部工作,做一些绘画和写作,她也很擅长。但她不想呆在原地。她自学PS,制作海报,制作图片,制作PPT.渐渐地,她能够把“幕后工作”做好,学到了新东西,收获了一些东西。
后来,作为部长、董事长,在聚光灯下,她自信昂扬,眼里有光。从幕后到台前,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飞跃。王雅琪毅然决然地迈出了这一步,尽管当时她还不确定自己能否做好。
四年后,王雅琪最明显的变化是不再怯场了,敢于在大家面前有条不紊地发言。.此外,几年的学生工作经历让她养成了对事情先有个整体统筹安排的习惯:当她收到东西时,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的某件事,她都会先在脑子里有一个过程,思考应该采取什么步骤来完成,什么时候完成,谁需要帮助。她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从小干事到院学生会主席,步步成长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个社会,王雅琪在2018年寒假期间去了西安市政府见习,,当时她被分配到西安市城市管理局,经历了一个月的“公务员”生活。在政府工作的一个月里,王雅琪对政府机构的运作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了深刻而清晰的认识。那个月Xi安经常下雪,市政府的公务员会走出大院,打扫周边的道路。在下雪的深夜,他们连夜指示监督,“以雪为令”,准备战斗。正是雪中的坚持,保证了市民第二天的“安全出行”。王雅琪在办公室的主要工作是接收、传递、处理和管理政府文件。刚开始,办公室老师讲解流程操作时,她既兴奋又胆怯,基本完成不了任务。在犯了收据不加附件、编号错误、转发文件重复遗漏等错误后,她去了不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能够熟练地做好保密秘书工作。
在这里,她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一句话:大行必顾细谨.王雅琪说:“我也知道,毕业后,即使我不做公务员,我的身上也已经烙上了公务员的印记。这种偷偷摸摸,
默化的影响将让我终生受益!”商南支教,不仅要做,还要做好、做出成绩!
“我认为青春最大的幸运是将个人成长的点滴汇入的国家发展的洪流。”上了大学后,王雅琪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思考国家、民族在召唤什么样的人,以及在这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跑中,年轻人要扮演一种什么样的角色。西部计划的口号“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打动了她,和之前几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交流之后,王雅琪更加坚定了去支教的想法。2019年毕业后,她作为长安大学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背起行囊,怀揣着梦想来到了当时的国家级贫困县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金福湾小学。

王雅琪辅导学生作业
初到金福湾小学,没有经验的王雅琪显得有点不安:出生在晋北黄土高原的她难以适应商南的气候,寒冷的冬天使得她几乎半年时间都在感冒,夏天蚊虫叮咬又让人夜不能寐;第一次走上讲台,听到孩子们高喊“老师好”时,她的心里却是恐惧和怯懦,甚至不知道用什么语气做自我介绍;由于工作经验不足找不到合适的方法管理学生,被顽皮的学生气哭也是常有的事;更为严峻的是繁重的教学任务......王雅琪一直告诉自己:来到商南是做支教工作的,不仅要做,而且要做好、做出成绩。身体上不适就咬咬牙坚持,工作上有困难就虚心向别人请教。心有执念,便不顾风雨兼程。渐渐地,她对窗外的风雨飞虫习以为常,逐渐适应了作为一个乡村教师的生活。


除了课本的教学以外,王雅琪还坚持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教学中,以真挚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爱国之情。2020年4月份,王雅琪带领学生学习习总书记来陕考察讲话精神,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秦岭和商南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乡情怀,自编手势舞《秦岭是我家》,被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在线、西部网、中国青年志愿者等多家媒体报道。其他老师笑称王雅琪的音乐课上得“不一样”,她不惧怕创新,也不吝惜汗水,只愿无愧于三尺讲台下传来的一声“老师”。
疫情期间,“如何当好一名教师主播”成为王雅琪新的“研究课题”。她将每一堂直播课看做是一期电视节目,每天的直播课要经历四个环节:“构思剧本”——备课写教案做课件;“彩排”——在各大网校观看专业的网课老师是怎么讲课的,然后对着镜子反复练习,设计一些互动的环节;“录制”——每天定时与同学们在直播间相见;“后期”——统计直播课数据,对没有参加直播课的同学进行电话询问辅导。令人欣慰的是班里几乎所有同学都能参与线上学习,条件是艰苦的,但王雅琪从未放弃努力。她在疫情期间的支教故事还入围共青团中央主办的中国青年好网民活动候选故事。

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
支教期间,王雅琪负责274名学生的数学、音乐、体育教学,平均每周授课20课时。累计帮扶建档立卡、留守、单亲儿童12人,开展家访调研40余次。在一次走访留守儿童的过程中,学生的爷爷对王雅琪说:“国家的政策好啊,要不然我们一辈子都得在赵川的山沟里,住不上这样的大房子。”看见老人眼角的泪水,王雅琪越发坚信当初参加西部计划的选择十分正确,身为青年人就应该参与到脱贫攻坚的工作中来。

王雅琪有志,正如她所说,“对于未来从事什么行业什么工作,我暂时没有一个明确的想法,但是我想,我以后要做的一定是对我们国家发展有利的工作,我一定要把我个人成长的点滴,汇入国家发展的洪流当中,这也是我人生的目标。”但她知道,更重要的是不骛虚声、努力践行。如果说整个国家是一台机器的话,那她正是在把自己打造成一枚合格的部件,钢金淬火,精打细磨,最终投入国家这部机器,使其高效运转。而这,正是当代青年人该做的。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头条号:长安大学招生就业处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源于长安大学团委,长安大学研究生,陕西省教育厅,CHD信达天下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