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华强北曾被誉为“中国第一电子街”。早年,“一阁致富”的神话在这里不断上演。一米柜台一天卖30万元商品,摊主一天赚几百万.类似的传说已经流出华强北很多年了。
20世纪80年代,深圳100多家中小电子企业聚集在华强北赛格电子集团周围。随着电子产业的爆发,电子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逐渐形成华强北电子产业商圈。
无数小人物的“淘金梦”都可以在这里实现。据不完全统计,华强北已经走出了50位亿万富翁。马的OICQ起于华强北赛格广场五楼,神州电脑、TP-LINK路由器等知名品牌也在这里起航。曾经充满致富梦想的华强北,也记录了中国电子产品长达40年的晃荡。
近80年代,广东北方工厂迁至深圳福田。因为民族工业的强烈愿望,工厂被称为华强。此时发达国家正把加工制造业转向东南亚,大量更新换代的电子配件低价流入。组装收音机和电视机的行业开始了,为华强北定下了基调。
20世纪90年代初,固定电话开始流行。1993年,摩托罗拉的白菜价经手了一批免提手机的芯片,每片23美分。一个小老板花6000元买了3万多元放在仓库里。两年后芯片停产,全球座机工厂缺货。小老板开了仓库,每个卖27元,赚了80万!要知道,深圳普通工人的月薪只有380元。
人们逐渐有了概念,国际巨头产品的替代导致全球产业链的联动,快慢的差距,隐藏着小人物转折的飓风。神州电脑创始人吴海军在这里,TP-LINK路由器创始人赵建军在这里。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电脑的普及,大学生马决定在这里创业。看到很多人组装电脑出售,当时出售的电脑重达50公斤。小马觉得自己比不上他们的体力活,就搞软件吧。他在赛格科技园2号楼租了一个房间,取名腾讯。众所周知,小马很多年都没有赚到钱,然后一下子赚了最多的钱。
2003年,联发科手机芯片量产,华强北山寨机时代到来。联发科的芯片集成了摄像头、视频和MP3,只要外壳和电池造好,工厂就可以卖。很明显,把工厂的名字放在手机上不值得骄傲,所以大多换成了SZ字母,说明是深圳生产的,后来读成了“山寨”。四卡,四待机,超长待机,功放,大喇叭,搞笑造型.联发科是龙,山寨机就像生了九个儿子的龙。不幸的是,它们都是外观变化,但谁在乎呢?只要能卖出去。
r />2007年,在华强北走访之后,OPPO的第一款功能手机面世,也用联发科的芯片。OPPO负责人陈明永师从段永平,有过小霸王到DVD的辉煌与萎缩完整经历,陈明永问,“如果没有真正的自主创新,山寨还能走多久?”下属一片沉默。2010年,乔布斯带着iphone4给出了答案——智能机!

3g转4g时代到来,适逢换机潮。2012年,陈明永领衔向智能机转型,余承东刚从欧洲回国,加入深圳华为,从为运营商做手机代工转向打造自己的品牌。风云起,时势到,如果没有龙,麒麟我们自己造!

雷军已经喝完小米粥两年,带团队努力突破量产,三个同样年纪的男人可能此事并未料到,七年之后,他们将在世界手机销量前五名当中占据三名,各展所长也彼此学习,吃下世界手机销量的三分之一。

三个男人联手为山寨机挖下坟墓,华强北工厂的摊主对他们仨由嘲讽变为羡慕,无论如何,终将无可奈何。国人渐渐理解,公共场合开外放大喇叭有些不得体,大家渐渐领悟,核心科技的创新才是走向世界牌桌的硬实力。至此,华强北走向颓势。
华强北曾给予勤勉馈赠,也曾给投机滋养,曾用廉价走入千万家,也让“山寨”登上谷歌年度检索热词。在华强北,每个阶段都有人以不同的方式掘到第一桶金,区别在于之后是换汤不换药、满足于工厂+摆摊,还是由拼装外壳走向硬核驱动。

华强北可能已经放下了“中国电子第一街”的身份,而华强北有故事的小老板们心里,依然放不下过往“快钱20年”的身段。华强北是一个港口,时代的大船给过一张又一张船票,看清时代的,走向战场,也走向殿堂;沉湎过去的,留在过去,也迎接失望。
资料来源:小小潮潮、时代周报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