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29日电:2021年中国旅游业可能有三大变化
中国新闻社记者王庆凯
2020年,新冠肺炎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社会流动陷入停滞,旅游业遭遇“冰封”时刻。下半年,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我国旅游业逐步复苏,但出入境旅游仍处于寒冬期。
2021年中国旅游业何去何从?疫情防控常态下旅游业如何发展?
资料图:游客戴着口罩参观南京夫子庙灯市。中新社记者李波摄
搏一个“V”字
在全世界,旅游业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自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国内和出境游出现了断崖式下降。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我国国内游客约12亿人次,同比下降62%;出境旅游人数只有50万,同比下降78%。
以国内大型在线旅游服务公司携程为例。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携程已取消数千万订单,涉及金额超过310亿元。
为了“拯救”携程,携程董事局主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梁建章放弃西装革履,外出cosplay自己成各种角色带货直播。这让网友一度感叹“梁建章悲剧,旅游业难”。
在携程、Qunar.com等大型旅游服务平台勉强度日的同时,不少中小旅游企业陷入行业“寒冬”,大量旅游从业人员失业。
幸运的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中国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5月,久违的人间烟火回归,更多人选择走出去感受春暖花开。
10月7日,乘客走过北京火车站广场。中新社记者蒋摄
目前,我国国内旅游业已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但由于国外疫情持续蔓延,国内疫情防控需要,中国出入境旅游恢复需要时间。
截至10月,2020年我国国内航线旅客人数达4800万人次,占2019年同期客运量的98%。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2020年下半年旅游收入将达到2.12万亿元,较上半年增长231%。2020年,中国旅游业将呈V型。
梁建章告诉中新社记者,虽然出境游业务受到很大影响,但受疫情影响一两年内的空缺对国内旅游业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携程将深入中国,走向国际。“我们将做好准备,在未来以更强的姿态出现在国际旅游行业舞台上。”
新态势初显
市场研究机构埃森哲为全球旅游市场设定了“强劲复苏”、“疫情城市并存”、“市场低迷”和“黑暗时刻”四种发展场景。
考虑到中国国内旅游市场的复苏,埃森哲预测中国旅游业不会出现“黑暗时刻”。对于国内旅游业来说,未来更有可能呈现“强势复苏”或“疫情城市并存”。但由于疫情尚未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控制,国际旅游市场的波动仍将持续。
11月19日,河北承德金山岭长城景区迎来2020年冬季第一场降雪。初雪过后,满山遍野都是白茫茫一片,宁静的金山岭如水墨画一般。图片来源:ICphoto
“原来高频出境游的游客会找到一些国外目的地的替代方案。这当然是一个具有高端特色的度假目的地。”梁建章告诉中新社记者,目前,国内出行将比往年更加抢眼。旅
客省下的很多出境游机票费用,都可以花在酒店上,也可以花在更高端的旅游服务上。因此,旅游企业应该深耕产品、小而美的内容、供应链和服务。后疫情时代,中国旅游业新态势已经初显,这种转变将对旅游市场和旅游公司产生深远影响。
国内游将成为旅游行业主引擎。当前,中国民众消费信心已经回升。中国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着力拉动国内消费以推动未来经济增长。鉴于国外疫情仍在蔓延,未来国内游将在中国消费者支出中占据重要份额。
“即兴游”转为“计划游”。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当前很多国内旅游景点需要控制旅游人数,实行预约游览,这意味着“说走就走的旅行”越来越少。游客现在必须提前计划和预订,且需通过数字渠道完成。这在今年国庆假期已经显现。
“自助游”和“免接触游”将走俏。后疫情时代,中国消费者对健康卫生更加重视。一项调查显示,近一半的中国游客在计划旅行时,将新冠疫情防控措施视为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和陌生人接触少的自助游、小团游、定制游将受到欢迎。(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