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2016年的“只扔蜗牛碗”品牌母公司是分胜供应链管理公司,创始人方农是一位90后男孩。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螺蛳粉行业发展现状及消费者分析报告》显示,“只扔蜗牛碗”在电商销售榜Top10中排名第五。在天猫当年的“双十一”节上,“只扔蜗牛碗”攀升至销售品类Top3,全品牌覆盖全网100多个渠道,日销量50万包。
柳州螺蛳粉用了六年,从街边小吃到民族特产。如今,螺蛳粉行业已有相当规模,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对象。2020年6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整版报告文章,用长时间的交流,深刻剖析了柳州螺蛳粉行业的发展。
其实,人们关注只扔蜗牛碗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抛螺碗是年轻品牌,创始人方农是90后。围绕螺蛳粉行业现状和螺蛳碗的品牌化发展,我们对养殖户进行了线上访谈。
问:当前螺蛳粉产业现状如何?
答:优势与不足——
方农提到,当前螺蛳粉行业发展优势充分,疫情引发的“宅经济”势头正盛。作为刚进入市场不久的新产品,螺蛳粉在方便食品市场竞争尤为激烈,独特的口感让其成为各大社交媒体用户追捧的对象,一度成为食品行业新的“线上名人”。我们注意到,螺蛳粉已经成为食品行业的新蓝海,新品牌层出不穷。仅柳州一地,除了只扔蜗牛碗,其他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还有“好环蜗牛”、“蜗牛霸王”。方农坦言,这些品牌的建立离不开柳州良好的政策环境,这些青年企业家特别感谢柳州市人民政府为螺蛳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然而,螺蛳粉行业刚刚进入快车道,诸多问题接踵而至。方农敏锐地意识到当前螺蛳粉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他说:“在我看来,螺蛳粉行业还有很多不足。一方面,和臭豆腐类似,螺蛳粉气味难闻,食客极其讨厌。同时,口味同质化也是困扰其发展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螺蛳粉品牌质量参差不齐,出厂工艺不符合规定,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成为普遍现象。”
问:用创新与用心在市场困境中破局,只投螺碗如何赢得受众?
答:重视食材,原味正宗——
面对螺蛳粉行业的激烈竞争,如何创新思路,克服行业难题,赢得更多受众的青睐,成为螺蛳粉品牌发展的关键问题。可以说,作为螺蛳粉行业的新进入者,只投蜗牛碗的年轻创业团队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首先要注意螺蛳粉的成分。方农说:“从安全到美味,只有蜗牛碗才是关注的对象。”食品安全和原汁原味是螺蛳粉行业的底线。
如何在食材等问题上下功夫,方农给出了详细的回答。“与其他经常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螺蛳粉品牌不同,只有螺蛳碗拥有2万m ^ 2的现代化工厂,也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企业开展战略合作,确保油脂安全,围绕螺蛳粉关键配料腐竹和米粉开展命题研发。”如何在品味上瞄准白领和新生代?“创新是只靠扔蜗牛碗征服群众味蕾的秘诀。为此,我们只投螺碗,有专门的食品研发中心——粉生国家原味研究院。近日,汾盛国家原味研究院从柳州螺蛳粉中创新,创制出风味化的“螺椒油”,开发出可与螺猪骨汤相融合的麻辣油味螺蛳粉。这款新产品将正式推向市场。”
问:螺蛳粉产业发展新方向在哪里?
font-size:15px;">答:打造优质品牌,助力乡村振兴——房农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创业初心。“专注民族风味,打造元气人生”也一直是只投螺碗的品牌文化。他表示,只投螺碗的包装是他们品牌的一大特色,他们的包装有颜值、有故事,二次元气息浓厚,并具备IP风格,贴合了年轻一代对包装设计、品牌故事这些附加值元素的追求以及个性化的消费心理。这体现出了只投螺碗对于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除了包装的精巧设计之外,只投螺碗还细致考虑到了年轻人等餐用餐的时间需求,年轻一代生活节奏快,常常没有足够的等餐时间。
当我们问到只投螺碗如何与其他方便食品进行竞争时,房农提到了他们的一款新品,“今年6月,我们推出了冲泡三分钟系列螺蛳粉新品,主打‘泡面一样的时间,却绝不一样的味道’。这款产品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好评。
与此同时,只投螺碗也积极拓展打造自身品牌形象的渠道。今年4月,在成都举办的第104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上,只投螺碗把螺蛳粉展做成了cosplay美食动漫祭,展会上集结了一群青春可爱的coser年轻女性,传递出只投螺碗充满青春活力的品牌形象。

一谈到只投螺碗未来的发展,房农语速变得很快,他说,“今年6月,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柳州螺蛳粉榜上有名。如今,乘着政策与市场的东风,我们将继续优化市场战略布局,计划挺进长三角地区,以螺蛳粉产品为载体,传播广西特色民族文化,进一步打造螺蛳粉行业新锐领军品牌。“
结束在线访问,由此,我们看到一个日趋完善的产业链和多元化新业态正在柳州加速形成:带动包括大米、竹笋、豆角、木耳等在内的原材料基地建设,覆盖农业、食品、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有助发展工业旅游、开发文创产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仅进一步增强了螺蛳粉的“吸粉”能力,也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广西经济能级提升提供了又一产业支持。(李玉、高涔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