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怀集良村镇西瓜基地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目前,正是怀集谭麦西瓜集体采摘的季节。在西瓜地里,有的人忙着采摘,有的人忙着分拣包装,有的人忙着装车,但传统的批发商不见了。
受广州疫情反击影响,以前来怀集收瓜的批发商来不了。谭麦最大的西瓜种植户之一展农果蔬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梁鑫源告诉记者,虽然很多批发商因为疫情反击无法前来,但今年通过打开自有品牌直销渠道,解决了西瓜产品的流通效率问题。而且因为没有中间商来做区别,西瓜卖的价格比往年都高。目前基地里的西瓜正通过这些直销渠道到达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手中。
“今年,怀集政府帮助我们引进了数字化管理系统。基本上一部手机就能解决问题,管理起来也相对容易。”梁鑫源告诉记者。
怀集县是传统产粮大县。近年来,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肇庆高水平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该县稳定粮食产能,迅速扩大潭麦西瓜、丝苗米、蔬菜等优势产业种植规模。带动了全县果菜粮产业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怀集乡村振兴。
目前,怀集县正在大力开展10万亩“书记田”工程建设。据了解,“姬叔场”项目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带动县内撂荒耕地复耕,夯实水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产区生产能力,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和品牌影响力,高水平助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
一方面,怀集通过“秘书场”稳定产能和种植标准,形成优势产业的规模基础。另一方面,怀集政府也开始在市场化、品牌化方面帮助农业企业寻找增收突破口。
以怀集——《中国国家地理》特色产品“檀麦西瓜”为例。丹麦县的西瓜生产可以追溯到公元1488年。与市场上主流的西瓜不同,潭麦西瓜以个头小(1000克左右)、皮薄肉脆、无渣少籽、口感甜而闻名。由于灌山泉水、使用发酵肥料的特殊种植方式,潭麦西瓜受到地理因素的制约,仅作为“小众优质瓜”出现在肇庆周边市场,从未走上大众市场。
但就是这样一个小瓜,占据了怀集县上万亩的种植规模,养活了良村、岗坪、马宁、冷坑、大港等镇的大量农户。因此,如何扶持西瓜产业,让一个小小的西瓜“卖得好,卖得贵,实实在在增加农民收入”,自然成为怀集县政府关注的焦点。
2021年4月,怀集县委书记、县委副书记李亲自带队赴深广考察,寻找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的结合点。
2021年6月,在县政府的推动下,广州气候集团旗下的大气农场正式与怀集展农果蔬种植有限公司达成合作,从数字基地、数字渠道建设、数字供应链、数字品牌四大模块打造坦麦西瓜,全面推动西瓜产业的系统化升级。
本次合作中,大气农场将分阶段实现怀集7000亩西瓜种植基地的数字化改造,利用数字化渠道管理优势,在社区电商、智慧农户品牌直销等传统批发渠道之外,为坦麦西瓜开辟多个数字化渠道,实现扁平化管理。通过这些渠道,
为进一步稳定品质和产能,怀集县通过叠加高标准农田数字基地和数字供应链体系,提升了潭麦西瓜基地的种植管理水平和渠道流通水平,形成了品质稳定的品牌形象。同时,通过大气农场溯源国家专利技术,实现了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坦麦西瓜”消费端的实时可视化溯源,为品牌崛起后的优质产地保护奠定了基础,保障了优质产区农民的经济效益。
(中国日报广东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