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国创新创业有哪些新亮点,升级版会是什么样子,如何实现?
创新创业实现了从局部到整体、从现象到机制的跨越
经过几年的努力,创新创业实现了从“局部到整体”“现象到机制”的跨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推动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重要支撑。目前,创新创业有几个亮点。
市场主体活力充分激发,就业效应显著增强。一大批创新型企业高速成长,市场主体正经历爆发式增长。上半年,全国新增企业日均1.81万家,市场主体总量首次突破1亿,有力促进了高质量、充分就业。
发展新动能,培育壮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在创新创业相互促进下,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8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和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和10.1%,分别高于全部规模以上产业7.7个百分点和4.0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3.6%,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各类社会资源有效聚集,创新创业平台支撑能力不断提升。中国加快建设双创示范基地120个,创意空间5500多个,科技企业孵化器4000多个,中央企业共建创新创业平台970多个,创业投资机构3500多家,资金管理规模接近2万亿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风险资本市场。
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一批可复制的制度经验。随着“配送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涌现出“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一门一网”等一大批便民政务服务,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从环境、动力等八方面力推升级举措
从学科层面看,《意见》针对科研人员、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归国及外籍人才等创新创业群体提出针对性措施,调动各学科创新创业积极性。从空间上看,《意见》对国家级新区、开发区、科技创新中心、双创示范基地等各类功能区提出了明确的支持政策措施。
《意见》从环境、动力、创业带动就业、科技支撑、平台服务、金融服务、资源集聚、政策落实等8个方面提出升级措施。
要进一步提升企业开办便利性,推进公共资源开放,建立健全新型经营形式和新模式的高效监管机制,加快建立覆盖全国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健全适应新型经营形式和新就业形式的就业和社会保险制度。要加快落实重点群体创业和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创新创业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力度,加快第一套重大技术装备的示范应用。
要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离职创业,完善创新岗位管理实施细则,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程体系。要加快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鼓励美国企业进入中国
"6595871859353326855" mention-index="0">上海科创中心的创新基础,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载体。下一步,要在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的基础上推动西部地区、京津冀地区建立更多的双创示范基地联盟。国家鼓励各地方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建立容错免责机制,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和评估,对发现的问题督促相关部门和地方限期解决。
抓好统筹,保证32条政策措施条条落地、件件见效
《意见》涉及八大方面、32项政策举措,覆盖范围非常广,发改委将怎样抓好政策落实工作?
保证这32条政策措施条条落地、件件见效,可以用四个‘抓’来表述:抓统筹、抓关键、抓经验、抓宣传。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促进《意见》中提出的科技、金融、财税、人才等支持政策的统筹,不能让政策彼此矛盾、互相打架,充分发挥和调动各部门、各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抓好落实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每年一度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今年活动周将于10月9日到15日举办,主题为“高水平双创、高质量发展”,设立成都主会场和北京会场,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设分会场。今年的活动周重点体现双创上水平、打造双创升级版的主旨,综合展示一年来全国上下创新创业所取得的最新成就和突破,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营造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浓郁社会氛围。
今年还将继续举办海外双创周,在“一带一路”相关21个国家、45个城市举办100多场活动,包括成果展示、技术交流、人才引进、投资洽谈等,充分展示我国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和成效,吸引海外人才参与中国的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