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高科创业园有哪些公司,同济创业园都有哪些公司

黄重庆重庆精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今年年初,重庆精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一种新药,名为CD19——CART。虽然这种药物治疗白血病还处于临床阶段,但消息见诸报端后,当天就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密切关注。作为精准生物的投资者,重庆志飞生物的股票随即涨跌互现。

除了化学药品、中成药和医疗器械,这家刚刚成立一年多的R&D生物制药企业,可能会给重庆的医药界带来新的惊喜。

精密生物科技R&D及转型基地位于高新区高新创业园,公司R&D办公楼由传统制造业厂房改建而成,使得精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到来具有一定的产业替代感。

药物的“精确制导”

黄重庆介绍,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家们已经开始在基因或细胞水平上研究疾病。一种对患病基因或细胞进行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精准预防的全新医学理念和模式应运而生。这种类似“精确制导导弹”的生物医学治疗方法被称为精确医学。目前,生物制药和精准医学在发达国家方兴未艾,而在癌症治疗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甚至比不上美国新的“登月计划”。

重庆精准生物公司技术团队核心成员多年来一直在欧美从事生物治疗研究。同时,他们还联合了众多海外行业生物科学家,与国内外20多所高端大学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资本助推产业化

尖端技术的市场转化一方面依赖于科研的不断推进,另一方面也需要资本市场的助力。技术团队在精准医疗领域的成果迅速引起资本市场的密切关注,时任湖北某基金公司项目代表的黄重庆到访重庆。与此同时,重庆志飞生物等多家制药公司也在寻求在精准医疗领域投资。

几方协商的最终结果是,黄重庆离开原湖北企业,进入公司创业团队,而志飞生物的子公司智睿投资与公司技术团队共同投资成立了重庆精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同时,公司聘请了西班牙、德国和瑞士的教授组成了一支80多人的研究团队。随着重庆精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重庆的生物制药产业和精准医疗计划已经开始。

对话

研发型企业更要学会“造血”

重庆晨报:精密公司已经运营一年多了。项目进展如何?

黄重庆:我们成立于2016年初,2016年10月投入运营。作为科技研发企业,最重要的是加快核心技术的产业化。目前,公司已与国内外30多家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不断吸引精准医疗技术研究机构合作。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建立了分子和病毒、细胞载体技术、抗体开发等中心。并投资建设生物资源样本数据库、生物信息分析、基因检测、细胞制备等平台。我们的技术平台成立后,很快被申报批准为重庆市新的研发机构、基因与细胞工程研究中心、精准医学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

重庆晨报:生物制药和精准医学是一个新兴的高端领域。我们以前参观过一家制药公司。这家公司有很好的专利技术,但新药在市场上并不成功,最终没能存活下来。

黄重庆:我们计划打造生物资源存储、基因诊断、基因编辑、基因与细胞药物研发、健康管理、临床治疗等精准医学全产业链。对于耳鼻喉的初始阶段

即使是科技型的R&D企业也要做好资金管理,所以在投资高强度科研的同时,

利用已成熟的技术和平台对外开展技术服务,比如生物银行(基因与细胞储存),以及基因检测、免疫细胞检测的业务。加上政府大力支持我们进行生物医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我们在药品上市之前的“自我造血”能力,确保企业资金运营平衡。


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新药上市都有自己的规则,我们认为最核心是要有清晰的技术路线和市场路线。我们目前研发的技术在美国和欧洲已经被公认,所以方向是正确的。我们的技术团队掌握了核心的科技,申请了30多项发明专利,管理团队也具有丰富的企业运营经验。另外就是我们在启动之初已和资本市场做了很好的结合,对公司未来的投入资金也进行了周密的筹措储备,建立了研发资金池,保障公司未来的研发转化投入。


重庆晨报:投资方对你们有要求吗?


黄重庆:智睿投资是以风险投资进入的,要求我们全力推进核心技术的研发,暂时没有盈利指标要求。目前化学制药已经很难取得大的突破,而生物制药成为了全球医药领域、资本市场的热点。生物制药一定是高风险、高投入,一旦成功又是高回报的项目。美国近期有一家和我们同类型的生物制药公司完成了并购,该公司只有一个靶向CAR-T药物申请上市中,但转让价格高达119亿美元。


重庆晨报:细胞储存、基因测序在国内的接受度高吗?


黄重庆:尽管属于新的医学领域,但市场的反应要好过我们的预期。一方面是医院的病理、检验等科室已经开始广泛引入基因技术,另外随着基因技术的不断成熟,价格也在直线下降。比如做一个基因测序,过去可能要去国外花费100多万,但现在国内几千元就能做。


重庆晨报:作为一个科技研发型企业,在管理上有什么特色吗?


黄重庆:目前我们企业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而我作为副总,负责公司的运营。目前公司100人,其中运营和管理团队只有10多人,其他80多人都是科研团队。我们对科研项目实行事业化管理、企业化考核、市场化运营。


重庆晨报:精准公司的未来呢?


黄重庆:当然是希望在未来3-5年内,我们自主研发的CAR-T产品能在国内外上市,公司争取也能上市。医药是重庆实力较强的一个产业板块,但主要是集中在传统的化学药、中成药,以及医疗器械领域,而生物制药较为薄弱,所以我们在重庆市发改委的支持下搭建了生物医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牵头成立了重庆市精准医疗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建了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精准生物医疗专委会,另外正在谋划设立一个产业引导基金,希望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将重庆市基因与细胞产业做强做大。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仇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