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商业银行开始筹建理财子公司(以下简称“银行理财子公司”)开始,“招人”就一直在行业内、水下进行。
但最近,他们的招聘节奏明显开始加快。
据统计,今年以来,仍处于筹建阶段的工银理财、建行理财、建行理财、兴银理财、光大理财、尹航理财、民生理财、广银理财等都开展了大规模招聘,其岗位涵盖了投资体系的方方面面。
而且很多投资岗直接注明年薪100万甚至200多万,比较霸气的机构说,如果人才资质达标,工资应该“面议”。
投研人才最稀缺
年,根据银行理财子公司招聘要求,投研人才是银行理财子公司的重点目标。比如建行金融3月5日发布的招聘中,7个岗位中有6个是投资经理岗位。
光大理财发布的招聘中,投研岗位多达11个。
此外,处于筹建阶段的民生理财还有29个职位需要招聘,包括研究负责人、信息技术负责人、风险管理负责人、固定收益投资经理、量化投资岗等关键岗位。
一句话,“投资缺人”。
薪酬十分可观
银行投资金融机构似乎永远是行业中的“清水衙门”,但近年来,“清水衙门”也吃了“肉”。从第三方机构获得的信息来看,本轮银行招聘所针对的投资人才都是比较高端的,也提供了可观的薪资待遇。
一些机构付给债券投资经理的最高工资为144万英镑。
一些人给研究人员开出了近100万英镑的最高工资。
有的给投资经理开出年薪90万~ 150万,不高,但考虑到办公室在青岛,薪资的相对竞争力还是有的。
人才要求很高
的薪资虽然比一两年前高,但本轮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招聘要求并不低。比如前面提到的医药行业研究员,虽然收入近百万元,但需要五年以上的行业研究经验,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文笔流畅。
在近几年医药行业火热的背景下,以这样的薪资价格,应该很难找到一线科研人才。
此外,新职位表明,该行财富管理部门在设定投资额度方面更加细致。
以光大理财为例,该行股票投资经理岗位还细分了资产配置和医药方向。这显然与该机构细致的权益产品划分有关。
文化相容要求高
,银行的理财公司招聘了大量的人,这可能也和一个情况有关。也就是说,他们从市场引进的第一批人才可能不太兼容。此前,银行理财机构发行的第一个主动权益产品招卓沪港深精选周开一号权益类理财计划宣布更换投资经理,原投资经理朱红裕因“工作调整”原因,不再担任该产品的投资经理。
此时距离他上任不足七个月时间。
另外,目前银行理财子外部市场化引入的投资人才,公开“亮相”并不多。
资历较深的是现招银理财的首席权益投资官范华。
范华曾先后在高盛公司工作11年、中投公司工作10年,曾任中投公司资产配置部、债券与绝对收益部总监、高盛全球风险模型部主管。2014年,范华被《亚洲投资者》杂志评为资产管理行业25位最有影响力的女性之一。
数光大理财现股票投资部执行总监吴云峰也比较知名。
简历显示,吴云峰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曾在中金公司、泰达宏利基金、嘉实基金担任研究员,2014年11月,吴云峰开始担任嘉实的基金经理。2020 年 7 月,加入光大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成为股票投资部执行总监。
此外,光大理财的股票投资部投资经理方伟宁,曾历任安邦资产研究员、明天控股投资经理助理和方正富邦基金公司基金经理。
招银理财的郝雪梅,曾就职于广发证券、华泰柏瑞基金、平安养老险等资管机构。有12年的行业投资研究工作经验,在2011-2014年连续四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上榜。
对于银行理财子而言,庞大的规模,强大的渠道和股东支持是其发展的正面因素,但也某种程度决定了,它的企业文化、考核机制、管理风格不会脱离股东太远,如何与高度市场化的资管市场相容,找到适合发展的人才,既是理财子的拷问,也是公司内部人才需要思考的。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