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法院运用微信小程序在微信朋友圈投放悬赏令,曝光了遗嘱执行人拒不履行的不可信行为,并引导财产线索知情人最高奖赏金额达886万元。进行有偿举报
据悉,这是浙江法院首次发布微信执行悬赏令。的悬赏令利用微信平台,以广告曝光的形式,精准定向地传递给不可信执行者的亲属、朋友、同事等周边人群,并建立线索举报渠道。在群众的帮助下,不可信赖的人员可以主动偿还债务,提高执行效率。官方网站、微信官方账号、某些朋友圈也发布了悬赏令。
为什么要用微信小程序公开提供奖励?“有的执行人在办案过程中既不申报财产,也不主动履行债务,甚至以转移财产的方式逃避执行。”江干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出公开悬赏执行小程序,就是为了提高生效裁判自动履行率和打击拒执行为,“朋友圈作为网上熟人社交广场,通过模仿好友动态定制悬赏广告,可以取得良好的曝光效果并依靠社会关系链传播,迫使不可信的执行人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义务,同时为征集有效线索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江干法院近日发布执行悬赏令,悬赏奖金为执行标的的5%。记者了解到,其中一名执行人在执行中通过悬赏的方式被披露未能完成17735.17万元的目标,并按5%的比例,对该案的悬赏达到886.76万元。举报人提供的财产线索经查证属实并实际执行到位的,可按悬赏公告发放悬赏金,悬赏金可直接从执行款中予以扣减发放。
报告前的注意事项:
1.您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所述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自然人),或者您必须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作为其法定代理人代为报告。
2.如果您是受害人或当事人,正在经历或目睹违法犯罪的发生,请立即拨打“110”或亲自到公安机关报案。此类案例不被本平台接受。
3.你举报的财产和财产线索一定是法院尚未掌握的线索。
4.根据具体悬赏,你举报的失信被执行人下落肯定是法院已经采取侦查控制措施但尚未掌握。
5.除了通过这个平台举报,还可以拨打各法院的热线电话或者亲自到法院走访,按照法院要求的方式举报线索。
6.如果你恶意举报或者举报内容不准确,你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7.平台将为举报人的姓名、内容和奖项保密。
存在下列情形,不能获得执行悬赏金:
1.举报人举报的财产或者财产线索属于人民法院所有,举报人不能获得奖励;
2.被举报的财产属于申请执行人已经提供、被执行人声明、被人民法院或者其他机关查封的财产范围;
3.举报人举报的财产经核实不真实的;
4.举报人举报的财产线索经核实不真实,或者因各种客观原因(如标的物灭失、进一步寻找损失赔偿线索困难等)无法查清的。);
5.根据具体奖励情况,举报人举报的不可信执行人下落经查证属实,因各种客观原因确实无法查证或者最终未能采取强制措施的;
6.举报人利用非法或者不正当手段获取财物线索的;
7.举报人是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包括正式警官和其他非正式工作人员;
8.记者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方便获取财产信息;
9.举报人是申请执行人的代理人或者申请执行人的雇员;
10.按照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等原则。其他不应支付赏金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