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证券报
6月21日,首批9只沪深科创创业50ETF上市发售。横跨创业板和科技创新板,是一个“强强联合,优中选优”的机构。目前,当中国最优秀的科技创新“独角兽”纷纷登陆科创板和创业板时,这款产品的发布备受市场关注。其跟踪的CSI科技创新50指数(简称“双创50指数”)从科创板、创业板选取50家市值较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公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表现。在我看来,可以称之为“创新领先模式”的双创50指数,主要有创新、成长、领先三大特征,可以说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纳斯达克指数。
创新是“锚”
近年来,国家逐年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科技创新之火成为行业和资本市场的“燎原之火”。在顶层设计上,双创50指数指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方向,也是培育未来新发展动能、获取新竞争优势的关键领域,具体对应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产业。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蕴含着“国家最重的武器”,具有较强的创新属性,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体现。
公开数据显示,近五年上市公司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R&D投资占比明显高于上市公司整体。纵观整个市场,统计了2020年中信一级30个行业的R&D投资占比,分别采用整体法、中位数法、平均数法进行测算。研究发现,三种方法下排名前十的行业包括电力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电子、计算机、通信、医药、国防军工和机械,这些行业恰好都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畴。也就是说,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了整个市场中创新能力和R&D能力最强的行业,这也意味着要准确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公司双创50指数,这才是未来真正的中国纳斯达克指数。
长成一只舵
创新能力是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而成长能力是创新能力转化为公司业绩后的外在体现。《2021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5-2019年,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0.4%,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增加值总量4.3个百分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15.1%,比同期全国服务业企业高3.5个百分点左右。
上述数据从工业增加值增速和营业收入增速两个维度清晰刻画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增长特征。与美国市场科技板块市值已经达到33%相比,中国a股市场科技板块市值仅为15%,未来增长空间巨大。随着科技行业的快速发展,美国纳斯达克100指数在过去十年中上涨了约6倍。高收益的背后是“戴维斯双击”,这是由科技行业快速增长带来的业绩和估值催化的。无论市场份额还是潜在营收,战略新兴产业龙头公司贡献的高增长势头,都将有力支撑双创50指数未来的巨大想象空间。
水龙头是“帆”
当“科技创新”这艘大船一路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时,领先的创新公司就像一面高帆,引领行业前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纳斯达克100指数近十年上涨6倍,龙头企业微软同期上涨10倍,苹果同期上涨13倍,亚马逊同期上涨18倍。可见,纳斯达克100指数的高收益表现见证了科技行业的暴涨浪潮。同时,中国领先科技公司的回报率尤为突出。龙头公司之所以能越来越强,是因为在R&D有更多的投资和创新,推动技术不断迭代进化;另一方面,规模效应也可以帮助企业不断提高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巧合的是,双创50指数是精选优质景气行业龙头公司的“规模指数”,总市值约6.73万亿元,明显高于创业板50指数和科创50指数。我们相信,未来双创50指数将与纳斯达克100指数一样,在伴随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的同时,通过拥抱龙头公司,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收益表现。
创新是锚,成长是舵,引领者是帆。双创50指数有其“青出于蓝,取之于蓝,青出于蓝”之美。创新之火无止境,领跑者引领的双创50指数也将以优异的中长期表现展现“中国纳斯达克指数”的领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