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9月举行的北京市创新创业“双创周”上,北京市农委推荐的一款创新房源模式————共享农场备受关注。大力发展共享农场,既是落实中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也是解决云南农业面临的突出问题,特别是一些经常出现但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慢性病。研究云南发展共享农场的典型案例,借鉴海南、北京的先进经验和探索,找出云南建设“共享农场”过程中的优劣势,提出问题,为更好地践行农村综合体发展路径提出建设性意见。
1. 基本概念
1)共享农场。“共享农场”作为一个新名词,也是一种新的发展现象,受到了国内外农业和农村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以信息技术为媒介,以共享经济的兴起为契机,是一种不同的农村发展方式。简而言之,共享农场的本质是:以充分覆盖农民利益的经济组织形式为主要载体,以各种资本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为建设运营主体,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支撑,让农民充分参与、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于一体,以农业、民宿共享为特色。这也是建设田园综合体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创新模式。
2)田园情结。在我国经济新常态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下,传统农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存在明显瓶颈,发展思路不再适应新形势下产业升级和整体发展的要求。为了解决提高农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和增加乡村美景的问题,乡村综合体是较好的创新模式之一。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特别注重抓手、抓平台、抓载体建设,即“三区三园一体”,其中“一体”是农村综合体。乡村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乡村社区为一体的特色村镇综合发展模式。它是城乡一体化格局下实现中国农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可持续模式,符合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兴产业发展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要求。
2. 安宁龙溪沟发展共享农庄的可行性分析
1)靠近昆明,交通便利,市场潜力大。交通和区位作为区域经济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模式。安宁市是昆明市下辖的县级市。安宁市到昆明的距离约40公里,在昆明一小时城市圈内。此外,昆安高速、安楚高速、成昆铁路经过,交通和区位条件良好,将刺激“共享农庄”建设。昆明作为滇中经济带乃至西南经济发展中心,人口约560万,市场潜力巨大。其中,中等收入家庭占绝大多数,现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日俱增。在追求更高品质生活的心理驱使下,他们会释放更多压力,选择怀旧舒适的乡村生活。2)少数民族众多,文化特色鲜明。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省独特的少数民族多达15个。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习俗,有些民族甚至保留了自己的文字和语言直到现在。安宁有五大少数民族,包括彝族、白族、苗族和回族。他们的文化在今天相互融合,并在融合的过程中保持自己的特色。正是因为这些独特的文化现象,云南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将为安宁龙溪沟“共享农庄”的建设增添一份神秘感和新鲜感。注入这些鲜明的文化特色,农场的建设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文化内涵和优势。3)政府支持共建共享农场。以门头沟区一个名为“梦窝社区”的农场为例。一房一院的农场年租金5.46万元。“市民可以选择这个年租金在2万元到5万元不等的翻新农场,也可以自己定制或装修。他们装修的农场只需要支付土地成本。因为是从农民那里租来的宅基地,所有权还是在农民手里。但通过这种模式,农民一方面可以实现租金上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为自己或周边农场提供物业服务赚取工作收入。4)自然环境
保护良好, 资源丰富。有了基础设施, 有了产业, 有了文化还不足以建设好共享农庄, 还不是一个完整的田园综合体。开展田园综合体要坚持以农为本, 以保护耕地为前提,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保持农村田园环境, 保护好农村的绿水青山, 实现生态可持续。共享农庄的创新与建设不仅是为了让农民共享发展的经济成果, 更需要让这一代以及子孙享受到发展的生态成果。安宁市龙溪沟自然环境保护良好, 森林覆盖面积达到72.6%, 境内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空气优良, 对于追求更高品质生活的城市人群来说, 是一个体验农事、躲避喧嚣、寄托乡愁的好去处。3. 共享农庄项目行进中的问题与困难
1) 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一个完善的田园综合体应是一个包含了农、林、牧、渔、加工、制造、餐饮、酒店及旅游等行业的三产融合体和城乡复合体。对农民来说, 远走他乡和抛家别亲的进城务工牺牲太大, 在本区域内多元发展, 从多个产业融合发展中获取收益的模式更为可行。没有一个比较高的生活水准, 人心必背, 没有产业支撑的田园综合体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而现在安宁龙溪沟的产业仅有一家养老生态基地, 规模较小, 主要是服务业为主。想要增加当地老百姓的收入, 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就需要延长产业链, 带动除农业本身的发展外, 还可以产生发展乘数效应, 如旅游、运输的收益等。2) 农庄品牌知名度较小。云南老来寿养生基地位于安宁市太平镇龙溪沟, 对于云南这样一个旅游大省来说, 这里并不是一个久负盛名的地方。云南省的旅游资源丰富, 大多数游客来云南会去到大理、丽江等旅游热点, 而忽视了这样一种集休闲娱乐、农事体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农业农村发展“新世界”。就旅游价值来说, 龙溪沟的农庄不比古城更有特色;就农事体验来说, 它没有石林台创园的集约化;就休闲娱乐来论, 云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都有这项功能的地方比起“共享农庄”更有吸引力。所以, 如今安宁农庄品牌知名度小成为了共享农庄建设进程中的一座大山, 也成为了其中的一个不确定因素。3) 特色足但是融入不够。一开始的发展理论仅是认为增长即发展, 这样的建设既没有没有营养, 又不具备可持续的条件。农庄的建设如果缺乏文化, 也就是缺乏当地老百姓的充分参与, 它就不具有特色, 更别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发展进程中的文化虚无主义, 会来诸多工作上的困难, 比如说征地困难, 民族冲突等等。文化能够提供缓冲作用, 能使变革的冲击和损伤减到最小。经济现象终究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和文化之中, 并依托于其特有的文化价值而发生变迁。
4. 安宁市龙溪沟共享农庄规划与建设的建议
共享农庄在具体建设实践中必须清醒认识自身特色和任务, 做到正确定位, 确立并践行自身建设思路和发展目标, 避免在发展中出现迷失方向、开发变味、损害广大老百姓合法权益等情况。
4.1 宣传特色文化, 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加强民族特色文化融入、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文化设施建设管理, 支持利用节庆日在共享农庄中举办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 不断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广播、网络等传播媒介, 扩大地区内独特文化节日宣传普及面, 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 让游客真正地去感受当地的特有文化, 而不是简简单单单地来认识它。
4.2 夯实原有产业基础, 打造特色产业
依托昆安高速、安楚高速和成昆铁路的便利交通, 充分发掘市场潜力, 加强原有的养生休闲产业基地的建设工作, 打造集产业发展与旅游发展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利用原产业所创造的效益, 继续推进该模式的发展脚步, 夯实基础。云南有着多元民族文化, 在建设共享农庄方面应该充分发挥民族特色, 充分运用云南民族文化的多元化、保存完整性、充斥的神秘感, 实现小镇内各产业之间的互动融合, 形成特色产业。
4.3 加大宣传, 提升品牌知名度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先进媒介, 进行广告、宣传, 不仅让云南当地群众知道安宁共享农庄, 更要将该农庄品牌喊到全国;不仅平时要加大宣传力度, 更需要利用好云南的旅游资源, 运用好云南的旅游形象, 为了提高农庄知名度, 在旅游旺季做好自己的准备工作, 路标识别、特惠活动、民俗表演等都是提升自身形象, 将农庄品牌打响, 打好的一个重要契机。
4.4 脚踏实地, 扎实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共享农庄的建设工作, 耗时耗力,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必须坚持脚踏实地, 一步一个脚印的稳步发展。由于当前共享农庄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各种理念还没有理清楚, 盈利模式也处于摸索状态。不能简单运用行政命令, 发布相关政策, 规定共享农庄建设的特定时间、数量以及规模。好的共享农庄是由下而上生成的空间和产业组织, 差的共享农庄往往是人为规划的, 政府指定的, 政府花大力气财政补贴, 赶工期建设而成的。必须做好长期规划的准备, 另外要防止房地产化的倾向。(作者:周志文 季大兴)
返乡的青年、中年、企业家,乡村欢迎你们回村,父母亲等待你们回家。你们回家了,乡村才有希望!
敬请关注微信 weimeicountry(唯美乡村)获取最新干货知识。专注三农、乡建、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与特色小镇等研究与开发者服务!
从开发到运营,选项目,抓政策,打市场,盯运营;这里项目扎堆,这里专家扎堆,这里方案扎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