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很多农民担心改变种植模式。一方面,连年种植同一作物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另一方面,病虫害防治难度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合理轮换就成了大家的最佳选择。轮作是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壤养分、提高种植效率的有效途径,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也能表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今天我们就从品种选择、育苗、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早春黄瓜、夏季芹菜、一年秋冬生菜的关键种植技术。该方法经实践证明,可在我国南方几个盆地气候省份推广应用。
一、茬口安排做好时机把握
早春黄瓜宜1月下旬播种,3月上旬定植,4月上旬至6月上旬采收。预计每亩地产量约4500公斤,产值9900元;除去管理费用,净利润可达4500元。夏季芹菜可在黄瓜收获后的6月中旬播种。8月中旬种植,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收获。预计亩产2000公斤,产值5000元;净利润2500元。秋冬季节,生菜可在9月下旬播种,10月下旬种植,次年2月下旬至3月中旬采收。亩产可达4000公斤,产值8000元,净利润5000元。这种轮作模式下,总产量为每亩10500公斤,产值22900元,净利润12000元;对农民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二、栽培技术遵循科学管理
(一)早春黄瓜1、品种选择
无论是从新手角度还是收入角度,都要根据土壤特性,优先选择高产、优质、抗病力强、适应性广、耐低温的早、中熟黄瓜品种。如天津的博新5-1具有耐低温、早春光照低、商品性高、产量高的特点;在湖北多个地方推广种植,深受当地农民欢迎。津春4号、津优1号具有优异的生长潜力,不仅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主蔓和侧蔓均可结瓜,后期肥效管理得当后可采收回瓜。
2、播种育苗
通常采用穴盘或营养钵育苗,选择蔬菜育苗专用基质,或将60%的菜园土和40%的腐熟畜禽粪混合均匀制成基质。在黄瓜种子经烫种、消毒后,置于30~35条件下催芽,待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每穴(盆)播一粒种子,用土覆盖,浇足水,用塑料薄膜覆盖,用拱棚扣住,夜间多层覆盖,防止低温危害。种子出土后,揭去地膜,照常管理。出苗后5~7天,以免发生霜霉病、枯萎病等高发病害;应尽快喷洒600-800倍溶液的恶霉灵或消毒明矾,共喷洒2-3次。
3、移栽定植
种植前2000 ~ 3000公斤;对优质有机肥(腐熟粪肥)应每亩施入;硫酸钾复合肥30-40公斤;1公斤硼砂作基肥。在黄瓜种植行间的沟里整块地铺或施,每亩施石灰50 ~ 100公斤,调节土壤的酸碱度。建一个高边框的深沟,边框宽度(连沟)1.3到1.4米,边面宽80到90厘米,沟宽40到50厘米。当幼苗生长25~30天,有3片叶子和1颗心时,用土壤种植。每块地2行,株间距离40 cm,约每亩定植密度2200株.种植后,应及时浇固根水,可在固根水中加入多菌灵600~700倍,防止根系病害。
gc-image/d2208e5f14fd4f4595ef9f21a2309124" />4、田间管理
(1)水肥管理
黄瓜苗期不旱不浇水,根瓜采收后进入结瓜期和盛瓜期,需水需肥量增加。应根据植株长势、天气等因素调整浇水间隔时间。浇水宜在晴天上午进行。结瓜初期,结合浇水追肥1~2次;结瓜盛期,结合浇水每隔7~10天追施高钾复合肥7~10kg。还可叶面喷施0.5%磷酸二氢钾和氨基酸肥2~3次,促进花芽分化。
(2)植株调整
黄瓜株高25厘米时,需要及时搭架、绕蔓、整枝,采摘根瓜。摘除40厘米以下的侧枝,40厘米以上的侧枝结瓜后留1~2片叶摘心。主蔓爬满架时进行摘心,促进侧蔓生长、多结回头瓜。早春黄瓜坐瓜前期温度较低,棚内湿度较大,缺少昆虫传授花粉,需进行人工授粉或用高效坐瓜灵保果(喷坐果灵时要仔细、均匀),减少畸形瓜。
5、病虫害防治
黄瓜病害主要有疫病、霜霉病、角斑病等,虫害主要为蚜虫。疫病可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霜霉病可用69%安克锰锌500倍液喷雾防治,角斑病可用77%可杀得15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可用10%吡虫啉1000倍液或5%啶虫脒1500倍液喷雾防治。
(二)夏芹菜

1、品种选择
可选用金于夏芹,该品种具有质地脆嫩、商品性佳、耐热性较强;即使在夏季高温干旱的情况下,也可保证产量。或选用龙游土芹,同样在天气炎热的条件下亦可实现丰产;在不具备常规灌溉的地区尤其适用。
2、浸种育苗
须对种子进行24小时左右的浸种,然后将种子去水后放在冷凉处(可吊于水井中或置于冰箱内)催芽。2~3天后,当达到80%左右的种子出芽后即可展开播种。苗床最好建在阴凉处或覆盖遮阳网,避免高温对幼苗的灼伤。
3、整地定植
每亩撒施优质有机肥(腐熟厩肥)2000~2500kg、硫酸钾型复合肥30~40kg、硼砂3kg、钙镁磷肥50kg作基肥。深翻耙匀,筑深沟高畦,畦宽(连沟)1.3米,畦面宽80~90厘米,沟宽40厘米。8月上中旬定植,株行距为20cm×15cm,定植密度为每亩1.7万~2.0万丛。

4、肥水管理
定植后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植株成活;生长中后期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促进芹菜生长。缓苗期植株生长较慢,随水每亩追施尿素7~10kg作提苗肥,促进新根和叶片生长;新叶大部分展出到收获前,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期。需肥量增大,需每亩及时追施高氮高钾复合肥10~15kg,隔15~20天后再追肥1~2次,或视芹菜的长势增减肥料用量。
5、病虫害防治
夏芹菜病害主要有叶点霉叶斑病、灰霉病等,虫害主要为蚜虫。叶点霉叶斑病可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灰霉病可用50%速克灵1500倍液或万霉灵1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可用10%吡虫啉1000倍液或5%啶虫脒1500倍液喷雾防治。
(三)秋冬莴笋

1、品种选择
同样须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性好的莴笋品种,如产自福建的金农莴笋和金铭莴笋,具备可食率高、细嫩爽口,适应低温条件等特点;且在种植管理上抗病性强,易于管理。
2、冷控育苗
播前用清水浸种6~8小时,将种子捞出后用纱布包好置于冰箱冷藏室内;温度调节至5~8 ℃。24小时后取出用清水洗净后再放入冰箱48小时,待大部分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9月份温度高、光照强,宜在覆盖遮阳网的钢架大棚内播种育苗。为保证播种均匀,可用细沙拌种后撒播。播后苗床覆盖遮阳网,每天浇水1次。3天左右出苗后及时用竹拱棚拱起遮阳网,长出真叶后及时间苗。苗龄20~25天、长有3~4片真叶时移栽。
3、移栽定植
定植前,需结合整地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kg、三元复合肥30~40kg、硼砂1.5~2 kg作基肥。筑深沟高畦,畦宽(连沟)1.3m,畦高40厘米;每畦栽4行,窝距35厘米,每亩定植密度保持在5000株左右。
4、合理施肥
定植后10天左右,当莴笋长出6~8片真叶时,每亩用三元复合肥15kg兑水1000kg浇施。定植后15~50天,莴笋茎部将逐渐膨大;期间每亩应补施高钾复合肥30~40kg,并经常保持田间湿润,以利植株生长。笋茎膨大期可喷洒500~800mg/kg青鲜素或350mg/kg矮壮素,提高莴笋的产量和质量。

5、病虫害防治
莴笋病害主要有霜霉病、软腐病、灰霉病、菌核病、茎腐病,虫害主要为蚜虫等。霜霉病可选用 72.2%霜霉威600~800倍液、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杀毒矾)500倍液、69%烯酰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软腐病可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佳爽)600倍液灌根防治;灰霉病可选用 50%农利灵1000倍液、50%多霉威6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800倍、50%异菌脲800倍液防治;菌核病防治首先要做好田间清沟排水工作,发病后可用50%农利灵1000倍液或50%菌核净800倍液防治;莴笋茎腐病可用50% 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蚜虫可用5%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或10%吡虫啉1000倍液喷雾防治。
6、及时采收
莴笋主茎顶端与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为收获适期,此时莴笋嫩茎已长足,质地脆嫩,品质好。

在天气条件和当地气候无常的情况下,大棚种植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首选。不仅能有效避免恶劣天气对作物的影响,也能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实现收益最大化。今天给大家的推荐的这个轮作模式,在种植管理上并不繁琐;如果能结合当地特点进行科学管理;也是可以实现增产增收的又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