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新公司计划书怎么写 新公司成立计划书

近日,方正证券在财联社(北京,记者 李婷)讯,发布公告称,根据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裁定和生效的重整计划,方正证券控股股东拟变更为新的方正集团。由于债务问题,方正集团于2020年开始重组,“新方正集团”是方正集团重组的产物。

公告显示,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或其下属全资实体拟按70%转让新方正集团73%-100%股权,成为新方正集团控股股东。作为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的控股股东,平安拟间接控制方正证券。方正证券实际控制人拟由北大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

“平安行动为保险公司转型提供了方向。”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平安有自己的医疗网络,将大大增强医疗资源与保险行业的协同性,医疗资源是平安积极进入新方正集团的最大动力。“市场普遍认为,平安正在努力打造‘中国版的联合健康’。从这个角度来看,平安未来的估值可能还会参考联合健康。”

历时5个月 重整进入实质性阶段

由债务危机引发的方正集团重组,在5个月内取得实质性进展。

2019年12月,方正集团发行的20亿规模的“19方正SCP002”超短融资券因流动性不足未能及时兑付。

突如其来的债务危机让市场感到尴尬,随后危机并没有好转。2020年2月18日,方正集团宣布收到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通知,北京银行以方正集团未能清偿到期债务,明显不具备清偿能力,但具有重整价值为由,向法院申请对发行人进行重整。

据了解,方正集团是由北京大学投资组建的国家大型国有控股企业集团。作为最优质的校办企业之一,方正集团不乏北大资源、方正科技、中国高新、方正控股、方正证券、北大医药等优质资产。

本次重组采用“出售重组”的模式,即重组主体以除深圳方正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正微电子)全部权益外的保留资产投资设立新方正集团,再由投资者受让新方正集团股权。

7月5日《北大方正集团等五家公司重整计划(草案)》经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核准,依法生效。这意味着方正集团的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方正证券和方正集团旗下北大医药同时公告,中国平安人寿拟成为“新方正集团”控股股东,平安作为中国平安人寿控股股东,将间接控制公司。这意味着平安将同时控制两家上市公司。

两大动因驱动平安积极入主方正

市场对安全进入“新方正集团”表现出积极态度。

一方面,新方正集团涉足医疗、金融、信息技术、教育、商业和房地产,其中医疗和健康一直是核心业务板块。

北大医疗集团依托北大和北大医学部,拥有十余家医疗机构组成的医疗服务体系,床位总数超过1万张。其中,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作为旗舰医院,共有核定床位1800张,医疗临床和医疗技术科室60余个,是国内医院信息系统达到美国医疗信息与管理系统学会7级的最早医院之一。

同时,北大医疗集团还拥有北大医信、北大医药、医疗保健

产业园。北大医信是国内医疗信息化第一梯队的供应商,涉及智慧医院、区域卫生、医疗+互联网,有庞大的医疗健康数据。


多家券商分析师认为,这块医疗资源是平安积极入主新方正集团的动力所在。


“金融是平安的现在时,医疗是平安的未来时。”近年来,中国平安持续在医疗板块加码,版图已涵盖平安好医生、平安智慧医疗、平安医保科技、平安人寿和养老险等12家主体。此次参与方正集团重整,平安将获得最为稀缺且前沿的实体医院资源,补足了市场认为的线下短板。


这样一来,平安“保险+医疗”的优势得到补充与夯实。平安的核心优势在于极强的科技能力,可以有效整合医疗资源,医疗生态更为丰富完整的同时,也能更有效与保险主业形成协同,用医疗的高频服务提升保险的低频需求。参考美国的联合健康,拥有自己的医疗网络可以大幅提升医疗资源对保险主业的协同,这是未来保险公司转型的一个方向。平安在试图打造“中国版联合健康”,从这个角度来看平安未来估值或需参考联合健康,后者在美股市场股价一直表现良好。


另一方面,中国平安此次还间接控股了另一家上市公司方正证券,然而这与旗下另一家券商平安证券产生了同业竞争问题。根据《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证券公司股东以及股东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参股证券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2家,其中控制证券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 1 家。


一参一控”的要求使得市场普遍猜测,未来中国平安仍然要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或合并方正证券与平安证券,或从方正证券股权架构中退出。有知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透露,平安集团看中方正证券的营业部布局,认为能与平安证券形成互补,有利于平安证券发展财富管理业务。


目前方正证券的归属仍存较大不确定性。假设两家券商合并,又以何种方式合并?市场也有多种猜测:是中国平安收购方正证券,再对两家券商进行重组,还是分拆平安证券再注入方正证券?市场普遍认为,二者合并有利于平安证券板块规模做大,或能发挥1+1>2的效应。


数据显示,2020年方正证券营收75亿元,在75家已披露券商中排名32名。具体到各业务,经纪业务2020年收入36.76亿元,行业排名第12名;代销金融产品收入3.21亿元,行业排名第13名;投行业务收入6.39亿元,行业排名第28名;资管收入2.33亿元,行业排名24名;两融业务收入16.13亿元,行业排名第17名;证券投资收入3.91亿元,行业排名第56名。


而平安旗下的平安证券2020年营收136亿元,排名14名。两家券商在经纪业务上均有良好的业务基础,在该项指标排名中分位列第12和13位。


不同的是平安已经是成熟的金融服务平台,而方正证券营业网点超过前者。截至2020年12月31日,方正证券的营业网点数量为347家,平安证券为55家。两者若整合,在经纪业务上的优势将得以强化。


华创券商测算,假设方正证券与平安证券整合,若不考虑抵消进行加总,2020 年两者营业收入合计211.6 亿元,位居上市券商行业第12;净利润51.49 亿元,位居上市券商行业第13;净资产合计738.58 亿元,位居上市券商行业第10;各项业务收入也有较大优势,经纪、资本中介、投行业务收入分别位列第3、第6、第8。


目前,平安集团在保险、银行等业务上已经蓄积了强大的个人客户服务优势。平安的综合金融优势非常明显,特别是银行业务对于保险主业的反哺,已经成为平安业绩的新亮点。2020年银保渠道规模保费同比增长41.5%至91.97亿元,同期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535.4亿元,同比增长11.3%。


今年一季度,平安私人银行达标客户6.25万户,同比增长32%;私行达标客户AUM规模1.23万亿元,同比增长53%。在整合预期下,证券经纪业务最核心资产的C 端证券账户,有望进一步强化并充分发挥集团在个人客户综合金融服务上的能力,形成子公司之间更匹配的业务协同,继续做大客户体量、做实客户资产。


投资业务或添新翼,综合金融协同效应值得关注


入主方正证券背后,更多是平安对于综合金融业务的长期思考。方正证券补充丰富了平安投资业务板块,与平安证券一起协同,使得综合金融板块更强大。


一直以来,平安综合金融经营模式为2.18亿个人客户和5.98亿互联网用户提供金融生活产品及服务。在专注个人业务发展的同时,平安团体业务近年来发展迅速。2020年,团金业务融资规模同比增长69.7%,对公渠道综合金融保费规模同比增长84.8%。截至2020年末,团体业务为个人业务提供资产余额达1.21万亿元;为保险资金配置提供资产余额达5190.22亿元,2020年新增1479.06亿元。


团体综合金融业务指的是,指的汇聚银行、基金、信托、保险、证券等项业务板块多个产品,以“商行+投行+投资”的综合模式服务全国性战略客户及区域性大客户,以线上化方式服务小微客户。


由于涉及多个业务板块,综合金融是平安体系最重要的标签,该业务模式也称得上是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独一无二”的存在。


多位市场分析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平安发展综合金融至今,对于自身的业务发展具有显著优势,也是其保持长期稳健业绩表现的基本盘。中信非银童成墩团队指出,平安集团并购并壮大了平安银行,已成功弥补了银行这个稀缺的客户入口,私行资产管理规模超过万亿,这将为未来反哺保险奠定客户和资产基础。保险线上化既需要流量,又需要人,平安电网销中心正是“流量+人”的模式,表现最好的2018年对寿险新业务价值贡献达到9%。可以说,综合金融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平滑平安整体业绩表现的作用,使得平安的收益一直相当稳健。


这一市场“孤品”的优势在目前寿险改革攻坚、业务承压的时期尤为凸显,综合金融开始对保险进行反哺。因此,综合金融中投资业务板块的强化,必将带动更为显著的新增长。


针对个人金融,客户的金融需求是多维度的,一个来银行贷款的客户同时也可能存在资管、保险等各方面的需求。平安将集团内财产险、养老险、租赁、银行小微等各类服务聚合在一起形成简单产品系,更方便进行“1+N”的产品渗透。方正证券的强项在于其营业网点数量为347家,C端营业网点客户的触达更多,平安个人金融业务有望进一步增长。


针对团金业务,平安会把集团各个板块的专家汇总到一起设计方案。比如航空公司有很多复杂投融的需求,包括发债、再融资、飞机保险,这些都需要匹配团金的金融产品;再比如平安收购招商港通辽宁港口项目,用险资出资,解决客户资本金压力,达成负债率要求,同时利用在基建领域的专业能力,与客户主营业务产生全面协同,从金融到产业开展全面合作。“平安证券+方正证券”的强强联合,使得证券业务综合实力更强,综合金融板块也将获得更强大的协同效应。


从过往平安银行与深发展的整合经验来看,多数市场人士表示,平安能够处理好方正证券的问题。“一个客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 背后的综合金融独家优势,加之完善丰富的医疗生态,“金融+生态”充分释放协同效应,这或许才是平安长期布局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