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5千元以下投资小项目 1万元创业项目

6月18日,黄浦区、广州开发区举行“百年百大工程庆祝活动”新闻发布会,展示“奋战500天,百年百大工程庆祝活动”成绩单,发布“百年百大工程庆祝活动”和“千万”工程,即一个领军人物(即党建领军人物)、十大领域、500个项目、年投资超千亿

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举行“百大工程百年庆典”新闻发布会。李剑锋

2019年底,黄浦区、广州开发区启动“奋战500天,庆祝百大工程百年”活动,先后举办“庆祝百大工程百年”重大项目签约、开工、竣工、试生产活动9场,实现每年8月必须开工建设,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今年上半年,该区编制了“百项重大工程庆百年”规划,500项重大工程总投资12343亿元。这是继今年年初全区提出冲刺“万亿制造”、努力打造“中国最强工业区”后的又一“万亿投资”目标。

据广州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总经济师顾介绍,“百大工程百年庆典”活动启动以来,已有9批重大项目签约、竣工、投产,带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去年和今年1-5月分别增长18.2%和61%。其中,广东芯等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展现了黄埔的速度。“百大工程百年庆典”成果丰硕,为“十四五”规划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商品销售总额达到9700亿元。“百强”工业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收入将超过1万亿元,带动全区工业总产值和商品销售总额超过1万亿元。

产城融合方面,全区加快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引进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知识城南洋华侨中学、艾尔莎国际学校等国际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全区新增学位6.3万个。中央财经大学黄埔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校正式招生,广州交通大学、黄埔大学加紧筹备,形成了产学研高度融合的黄埔高等教育样本。知识城南方医院、广益妇儿医院基本建成,实现三甲医院全覆盖,床位增加50%。

在城市生活品质方面,区内18个重大交通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项目实施后,全区轨道交通里程将由66.6公里增加到149.6公里,增长124.6%;建成碧道路46.5公里,河长制、湖长制在2020年度考核中位居全市第一,被批准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黄埔有轨电车

人才引进方面,区引进钟南山、张伯礼、石等中外院士91人,集聚高层次人才1112人。全区常住人口超过126万人,10年增加43万人,增长52%,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口比例翻了一番。

顾表示,500个重大项目涵盖党建引领、科技创新、万亿制造、现代服务、开放合作、基础设施、社会民生、乡村振兴、城市更新、国有资产等十大领域。其中,计划总投资为

据地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杨元石介绍,今年一季度全区GDP增长20.6%,高于全国、广东省和广州市,经济运行继续保持良好态势。1-5月,工业用电量增长17.3%,15个月度GDP核算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财政总收入增长31%,企业利润增长88.7%,新增市场主体1.8万户。该区连续三年获得国务院在“双创”和产业发展领域的监督鼓励。

今年一季度,103个重大项目签约开工,为经济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面对疫情的冲击,杨元石表示,一方面,黄埔发挥了广州乃至广东实体经济主战场、科技创新主阵地的作用,从产业端发力,为新冠肺炎打造“防、检、治”全链条产业,化危为机。生物医药产业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聚集了3

000家生物医药企业,向千亿级的产业规模迈进,快速跻身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第一梯队;另一方面,坚持项目为王,实现稳中求进,做好企业服务和项目跟进,以项目建设为广州经济注入更多强身健体的“疫苗”。


湾区“创新航母”加速领航


“本次参加会战的科技领域重点项目投资总额超过1200亿元,推动黄埔打造最具实力的战略科技力量、最具活力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最具魅力的创新生态环境。”黄埔区科技局局长陈伟权在发布会上表示。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贾自豪 摄


当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构建了“1+1+3+N”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集群。第一个“1”是由钟南山院士领衔的广州实验室,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临床救治中发挥“领头羊”作用。第二个“1”是全国仅3家的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3”是指启动人类细胞谱系、航空轮胎动力学、慧眼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N”是包括张伯礼院士领衔的新黄埔中医药联创院,以及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空天院、自动化所、长春应化所等一系列大院大所共建的多个高水平创新研究院。


目前,该区聚集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中科院系列院所、国内外一流高校及各类高端研发机构1000多家,广东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占全省2/3;高技术产品产值约占全市的70%;区本级投入科技创新资金近100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4.38%。科技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开发区第一。


陈伟权透露,对于这些高端创新资源,该区在资金、土地、人才服务、政策配套等4个方面给予了全方位的保障。


打造“中国工业最强区”


在本次发布会上,黄埔区在“万亿制造”的基础上新提出三个以“万”为开头的关键词——“万企创造”“万物互联”“万顷空间”,推动全区从“制造高地”迈向“创造高峰”。


据黄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徐丹介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围绕“百大项目庆百年”重点推进万亿制造领域项目共100个,总投资额达2233亿元,预计达产产值3626亿元。重点项目全面覆盖该区“8+1”支柱产业。


“万企创造”,得益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民营及中小企业近3万家,产值规模占全市50%以上,着力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动能,一批关键技术实现新突破,中科飞测等填补集成电路卡脖子领域空白,推动集成电路产业成为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的中坚力量,实现“中小企业能办大事”。


“万物互联”,就是打造国际数字枢纽,率先开通华南唯一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广州),推进建设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抓实“芯片+软件+云生态”的数字化安全可控。


“万顷空间”,就是推动知识城、科学城、黄埔港“三片协同”,形成“万顷级高质量发展空间”。重点打造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布局建设翟洞智能制造产业园、生物医药价值创新园、生物安全产业园、中国新材料中央创新区。


徐丹表示,该区将通过规划新土地、发展新工业、加快新升级等方式,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要素支撑。


开创城市更新“黄埔模式”


本次“百大项目庆百年”大会战中,城市更新项目也是重头戏。共49个旧改项目中,已批已过会项目共39个,开工项目49个,总投资4841亿元,占百大项目总投资的40%。


据广州开发区城市更新局局长侯奔介绍,自2018年底获批成为广东省“三旧”改造改革创新试点以来,该区先后出台“城市更新10条”、“城市更新18条”等改革创新纲领性文件,形成“1+20”城市更新政策体系,形成了“三旧”改造和城市更新的“黄埔模式”。


2020年6月,该区在全市率先制定《决胜三年完成旧村拆迁攻坚任务行动方案》及作战蓝图,要求内三年内完成 66条重点旧村拆迁任务。2020年拆除旧村面积1490万平方米,占过去10年总和的78%,占全市2020年旧村改造拆迁总量的83%。今年1至5月,完成旧村改造房屋拆迁面积612万平方米,完成固定投资约212.3亿元,同比增长313%。


截至2021年5月,全区“三旧”改造标图建库52.63平方公里,累计批复城市更新项目125个、开工面积147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53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8589套,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12亿元。


近年来,该区通过旧厂改造释放产业用地1.7平方公里,在已批旧村项目规划落实政府产业用地面积13.2公顷,建筑面积68.1万平方米,为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提供优质载体资源。同时,采用土地置换、规模腾挪,拆旧复垦等方式整备零散土地,释放规模指标。预计全区改造后将提供产业载体3000万平方米,产业用地平均产值可达200亿元/平方公里、为改造前的4倍。(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