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14年位居全国百强县第一的江苏昆山,在此期间频频提升紧迫感。
“我们问自己,虽然经济每年增长几个百分点,但新动能提供了多少?”“马上又一年过去了。我们有哪些系统规划的科技落地项目?”5月23日上午,在广东省深圳市,带领近百个昆山党政代表团学习考察招商引资的昆山市委书记杜小刚连续发问。此次闭门会议名为“昆山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研究研讨会(深圳)”,历时五个多小时。值得注意的是,在昆山(深圳)招商大会当天下午,69个产业链高端环节、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418.2亿元,成果突出——项,与“紧迫感”相匹配。
这个经济发展的“尖子生”,率先遭遇了高质量发展的“困惑”。去年7、8月,昆山提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一流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此,在过去的一年里,昆山的各种行动一直在继续。有人说:“未来,昆山就是科技,科技就是昆山。”当人们还在羡慕昆山的“富家”、台资集聚、制造业集约化的时候,就下定决心要再次突破。
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这一点无处不在,但需要长期投入。长三角很多地方从制造业起步,现在也面临类似的转型升级困难。它们怎么会坏呢?再看看昆山创造科技的野心。
科技的“种子”
2019年3月26日,一种既美观又醒目的“新PLUS版信号灯”酷炫地出现在江苏省昆山市振川路黑龙江路路口。
3月14日,华天科技(昆山)电子有限公司悬赏500万元。
同日,昆山正式启动实施祖冲之自主可控产业技术研究计划,华天科技此举是对“晶圆级先进封装技术”研究的“奖励”。它真的关注的不止这500万元。公司项目办主任杨旭告诉记者,500万元只是一个“诱饵”,其作用是先与大院院建立合作关系。在合作中,更重要的是能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和合作领域,让其他新技术在公司扎根。
在祖冲之举行的自主可控产业技术攻关计划启动仪式上,现场揭牌100项技术要求,115家企业投入16.8亿元,针对柔性可折叠AMOLED显示关键技术、晶圆级先进封装技术、蛋白质定点修饰技术、固态锂电池低温工作关键技术等一批“卡脖子”技术要求征集解决方案。
昆山一位企业家告诉记者,昆山创建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是在多年发展形成坚实产业基础的基础上,对发展路径进行梳理和探索。
去年11月,在昆山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进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策文作为陶青(昆山)能源发展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带领团队获得昆山首批“投雁人才”及团队1亿元项目资助。为什么来昆山?公司总经理李政在10年前谈到。2009年暑假,李政参加博士生社会实践,抽签来到昆山。同一批有20多名博士生。李政的任务是对材料工业进行为期6周的调查。他走遍了昆山下的所有乡镇,走了一圈,李政感触良多。一方面“昆山的工业基础真好”,感觉昆山的工厂很有活力,很热闹;另一方面
带着这样的感受,一年后的2010年暑假,李政再次来到昆山,在清华大学材料系老师的带领下,对——电路板行业进行了明确的调研。当时主要在电路板产业集中的千灯镇。当时乡镇干部意识到要引导线路板企业提高环保意识,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
十年前,当“种子”李政种下时,昆山本土企业好孩子集团已经过了20岁生日。1989年,好孩子集团正式成立。
其前身为昆山陆家中学的校办工厂,当时正面临拖欠老师集资款无法还上的窘境。好孩子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宋郑还回忆,1987年,他作为陆家中学最年轻的副校长,被派往校办工厂从事管理,当时还任着数学老师。最初的目标是,“只要撑上几年,把老师们的款子还上就行。”那时,生产条件太差,没有技术含量,处于产业链底层,还要依靠别人吃饭。宋郑还决定自己“搞开发”,一人身兼数职,包括厂长、技术员、采购员、销售员等,就在这种情况下,发明了一台推车和摇椅功能结合的“两功能”婴儿车。由于无钱投产,只好把专利使用权转让给别人,拿到了4万元。随后,宋郑还做了一件让当时教育局领导费解的事情——建了现在依然在用的好孩子总部大门。教育局领导问他:都等着发钱,怎么还建厂门?他的回答是,就是要工人一直保持心气,让他们知道在工厂干是有前途的。
那时他就明白:“创新是最有生命力的”。“种子”埋下至今,这家企业已拥有专利近万项。
“抬头看路”

长三角不少县区市都是如此,谋发展埋头苦干多年,现在正需“抬头看路”。重视科技创新,是必经之路。可是,以制造业起家的昆山,创新生态还不够成熟,凭什么吸引科创企业?
人才是关键。有专家建议,在高校引进方面,昆山应该借助更多如昆山杜克大学这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载体,引入更多国际化人才;在国内,则应该不止步于打造“研究院”,可以像深圳一样吸引更多“研究生院”,这样才能保证每年有“人才活水”流入。
在人才环境的打造方面,昆山也需着力。在制造业大发展时期,员工们要求的也许只是最基本的子女就学、老人就医等,而到了人才科创时代,国际学校、顶级医院、交通便捷、文娱配套等各类优质资源,一个都不能少。
以理发为例,从昆山某科技创新平台到最近的理发店,骑车要20分钟。若把昆山的人才公寓与深圳宝能科技园的公寓相比,差距不小。昆山工研院副总经理金洪建告诉记者,宝能8栋公寓楼可以为1万多人提供服务,生活在此的各公司人才之间能够相互思想碰撞,“这样的活力难以想象”。如昆山发改委主任秦珊珊所说:“一流的环境才能吸引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才能支撑一流的产业。”人才状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层级。
昆山干部都对深圳科创印象深刻。其中难以绕开深圳国企国资担当起“天使投资人”角色,深度参与科创投资、产业培育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尤其在新技术、新产业等领域作用巨大,如“大疆”“柔宇科技”等科创明星企业,都受益于深圳国资国企的帮助。
“有耐心的资本”被金洪建重点提及。昆山要建设产业科创中心,决非一日之功,正如企业的“天使投资”一般比较漫长,5年、10年不鲜见。金洪建建议,政府层面是否可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引导“有耐心的资本”进入昆山,以企业或团队未来的潜力为参照,实现“好的项目与资本之间的良性互动”。
记者进入昆山科技局一个会议室,便可看到悬挂着的机器人产业链、OLED产业链等全景图,这也正是昆山营商环境的缩影,了解才能更好服务。近来,昆山高度重视营商环境打造,全力打造“1330”不见面审批“昆山服务”品牌,即开办企业1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登记3个工作日内完成、办理施工许可30个工作日内完成。很多人会提及这样的话:“政府就像‘空气’,企业日常经营一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一旦企业需要,政府就能变成必不可少的‘氧气’。”
不少昆山干部认为,昆山需紧抓上海溢出效应,对接上海公共服务平台和大仪器大装备共享资源,加快沪昆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去年12月1日,首张“昆山—上海通用通兑科技创新券”发放给了福立旺精密机电(中国)股份有限公司,面值30万元。凭此券,昆山企业可直接购买上海科技服务资源,上海服务机构可直接在当地兑现昆山财政扶持资金。福立旺精密机电(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许惠钧告诉记者,“创新券”就像一张通行证,让昆山企业接触到更多高端科研设备和高新技术。“创新券补贴可以直接抵扣,不增加企业的成本和负担。”昆山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刘才喜说。
为了实现科创雄心,企业也在行动。宋郑还在探索,他正带领好孩子集团联系市场需求,连接自身核心研发团队与外部团队进行联合攻关,搭建好用户平台,做好生态圈的组织者。今年4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被聘为好孩子集团“首席科学家”。同时,好孩子分别与清陶(昆山)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大学签约,共建苏州好孩子清陶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和儿童安全座椅联合研发中心。
创新与市场同步

科技创新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用力过猛。
2016年,清陶(昆山)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在昆山成立,开发全固态锂电池。早在2013年,该公司就有了产业化机会,但当时考虑到,创新技术的落地和量产一定要与市场发展节奏相一致,否则欲速则不达。李峥认为,不能只盯着手中的技术,不顾及市场反应,“为了产业化而产业化”。
关注创新与市场同步的不只清陶。2014年成立的苏州普热斯勒先进成型技术有限公司也是如此。专注汽车轻量化发展的这家公司,虽然主要业务是汽车零部件等产品,却“迷上”研发和制造装备生产线。该公司董事长安健介绍,装备研发和制造队伍主要根据市场潜在发展方向,不断为工厂研发新的装备。在安健看来,既要满足客户现有需求和市场应用需求,又要做到创新不落人后,真正使创新与市场节拍同步,做起来挺难。
处理好创新与市场的关系,关键还是要将科创“主动权”交给市场和创业主体。
“5G需要用了,已经准备好了。”苏州能讯高能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勉的回答很简短,该公司从事氮化镓材料的研发与生产,这是国产化5G通信芯片制造的材料之一。他补充道,2011年,公司来到昆山之前,已经在西安做了5年时间,当时在理论层面就已看到未来的需求,“选的这条路看清楚了,就要挨得住寂寞。”任勉说。
今年3月14日,即昆山“祖冲之纪念日”当天,昆山工研院作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围绕四大主导产业,以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大院大所为支撑,共建了四大主导产业关键技术研究院。其中之一便是与能讯高能半导体、中科院微电子所昆山分所共建氮化镓电子器件技术研究院,以解决四大主导产业之一的半导体“卡脖子”的技术难题。
宋郑还说,要做世界上没有的产品。没有供给不代表没有需求,他要做的“世界上没有的产品”,正是来自对于需求的深刻洞察。好孩子的汽车儿童安全座椅业务大概在1998年起步,近些年他们在这一领域不断实现技术突破,比如其安全座椅内部有一个吸能装置,使用了应用于太空返回舱的蜂窝铝材料。这是宋郑还曾经在德国高速公路上产生的紧迫感,他认为当时的标准还不够。为此,研发中心尝试了软木、弹簧等上百种方案和材料,前后经过12万次撞击实验,以超过时速50公里的国际标准进行测试,最终选定太空返回舱所用的蜂窝铝材质,至产品上市,前后经历50个月。如今,该公司儿童安全座椅在汽车工业高度发达的德国,市场占有率不低。有趣的是,宋郑还的一位朋友从欧洲买回来5把安全座椅,后来发现全都是好孩子的产品。
“全世界的通行证都在自己手上,靠的就是创新。”宋郑还说。昆山有魄力、有自信,更有“紧迫感”。全长三角也应如此,在科技创新的应用上,时不我待,共同发力突破。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图片编辑:朱瓅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