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是电子商务的狂欢月。从月初开始,各种购物节相继到来。直到6月18日零时,各大电商公司打造的年中购物节活动迎来交易高峰。数据显示,6月1日0时至6月18日24时,JD.COM消费者下单总金额超过3438亿元,小米全平台支付金额超过190亿元,同比增长90%。目前,电商购物节已不局限于线上交易属性,而是具有消费和生产的双重属性。集团CSO廖曾指出,上半年互联网消费主要解决交易效率问题,下半年则需要解决产业效率问题。如今,中国正处于从上半年向下半年转型的阶段。数字经济带来的实体产业的变革和发展,将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工人佩戴VR设备,演示挖掘机工作的虚拟场景。(摄影辛新山)
什么是数字经济?
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新一轮的产业转型。数字经济是全社会数字化活动的经济总和,代表着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兴经济形态,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数字经济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不仅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还将使许多传统产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实现生产、流通、交易的转型升级。
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实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和关键突破口。数字技术将打破企业进入的一些传统壁垒。未来,单个工厂可能会进入成千上万的家庭。——“家族式”工厂配备台式数控铣床、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和联合路由器,可以生产相当质量的产品。我们需要的高精度金属产品将来可以在我们自己的车库里制造。此外,制造业将人工智能与新的业务流程相结合。例如,百特公司(Baxter)为工厂生产专门打造的机器人“Rethink Robotics”,可以告诉合作员工自己在做什么,下一步该做什么,这为工作场所的智能高效人机合作开辟了新的可能性。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将导致云连接工厂的出现。
未来制造业将充分利用数字化平台,将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嵌入制造业生产服务流程,提升制造企业智能化水平,成为支撑数字经济的主战场。
数字经济与服务业融合
与制造业生产的有形产品相比,服务业生产的是无形产品——服务。根据ICT数据,中国数字经济对服务业的渗透率明显高于农业和工业。
/p>数字经济背景下,不仅能够创造出新的服务业态,而且能改造传统的服务行业,例如:数字技术应用于传统商业、通信、卫生、运输和娱乐等服务行业,大幅提高了效率。除了对本土服务行业的升级再造之外,数字经济还能够使全球服务贸易的内容更加丰富。目前全球服务贸易规模长势迅猛,但仍未超过货物贸易的规模,其原因归结于服务业的本土性和不可贸易性。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将这一状态彻底颠覆,数字技术能打破处于不同国家的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的空间阻隔,极大程度地提高跨境支付方式下的服务效率和质量;比如,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期间,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共享平台、协同办公、跨境电商等服务广泛应用,对促进各国经济稳定和抗击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1年4月,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的规模达到39.2万亿元,2002年至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由10.0%提升至38.6%,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突出。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渗透到从商业流通环节到实体经济的各个领域,未来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带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全方位的深度融合。
未来呼啸而来,你准备好了吗?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