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招商加盟网,招商帮app

“小静啊,现在能花钱修复不良信用记录吗?有人跟我说,花4万就能消除不良记录,我明天想取钱。”张大爷只是听说花钱修复信用信息时有些疑惑,但完全被对方的劝说说服了。他在取款前将上述微信内容发给泰隆银行客户经理,却被告知是骗局。

信用报告作为“经济身份证”,对个人贷款能否通过审批影响很大。如果个人信用报告逾期或不良,极有可能被银行拒收。有人盯上了“商机”,声称可以消除个人征信不良记录,展示很多“成功案例”。

当牧羊人吵架时,狼赢了。由于信用信息修复市场前景广阔,有人计算了信用信息修复培训和代理加盟的业务。“信用修复”真的能修复信用报告吗?这是新业务吗?信用报告中出现问题的正确处理方法是什么?

消除征信不良记录每条10003000元不等

2020年12月,邓某军因个人信用信息导致贷款买房受阻,经一名房产卖家介绍认识了张某军。添加微信后,双方约定由邓某军的妻子胡默梅修复逾期的信用记录,然后将自己和妻子的身份证信息发送给被告。后签订协议,约定被告张某军支付胡默梅信用信息修复费用1.5万元。

但是,15000元不是一次性支付的。前期邓某军分别向张某军支付3000元和2000元协调关系,时间暂定为30日内办结。然而,张某军并未修复逾期的信用记录。邓某军要求退款,张某军再次向胡默梅作出承诺。因无法处理胡墨梅的信用修复问题,前期支付了5000元加上售楼处5000元违约金,补足1万元返还给胡墨梅。但迟迟未果,被邓某军起诉。

没有巧合。2020年1月,张某林因个人信用信息被冻结购房贷款,经某房产卖家介绍认识了张某军。添加微信后,双方约定张某军为张某林修复逾期信用记录,共收到张某林三次微信转账8400元。收到上述款项后,张某军表示,由于银行系统维护,需要几天时间修复信用信息。事实上,张某军无法修复逾期的信用记录,他的手机已经关机。张某林多次联系不上,被告上法庭。

安某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张某军答应昂的妻子可以修复昂的信用信息,并收取了1.05万元。不出所料,张某军也没能成功修复信用信息,后来又说可以再次修复信用信息,要求再赔偿5000元。一段时间后,张某军谎称ang的信用信息已修复成功,要求转账1.95万元修复信用信息费用,待还清后才会更新信用信息。根据上述案件的情节发展,张某军将对方的联系方式全部涂黑。

不难看出,这类骗局的套路基本是利用普通人急于修复信用信息的心理,骗取受害者资金。钱一旦到手,就彻底黑化,再也不联系了。其实如果有逾期记录,也不用担心。根据《信用信息系统《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个人不良信息的实施期限为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5年;超过5年的,将不在信用报告中显示”。简而言之,逾期记录自清偿逾期欠款之日起保留5年,5年后逾期记录从个人信用报告中删除。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仍有不少“中介”以信用修复为名收取费用。记者作为客户咨询时,中介表示具体收费要根据信用报告定价,逾期一个月算一个。交费前先签合同,不成功会退费。一般来说,商业银行更容易处理。快的话两个星期就好了,慢的话差不多一个月。一些中介也表示,时间可能需要90天左右,因为一家银行很难处理,处理周期会很长。记者了解到,消除一项不良记录需要1000~3000元。如果不良记录太多,可以打包定价,市场价格不一。

有征信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征信修复”一词并不准确。如果信用报告中存在逾期欠款,则记录将在还款五年后被清除。如有错误信息,可向金融机构或征信中心申请异议处理。一些所谓的“信用信息修复”在收取费用后丢失,还有一些使用伪造材料上诉,以试图修改不良信息。如果修改不成功,将不会退款或直接丢失。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16条规定:“征信机构对不良个人信息的保存期限为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5年”。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个人信用报告不良记录不适用于“信用修复”

,不良记录在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5年后自动删除。央行表示,“征信修复”是骗术,既不靠谱,又涉嫌违规违法。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个人认为信用报告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不收取任何费用。利用非常规手段不仅不能消除展示无误的不良信用记录,甚至会对个人造成不良影响。


征信修复培训费约2万元,代理加盟更贵


有人以“征信修复”为名行诈骗之实,殊不知到还有人盯上了他们,精心设计了另一场骗局。


2019年11月,宋某注意到李某阳经常在朋友圈发布征信修复成功的案例和一些征信常识,遂与对方取得联系,准备学习征信修复技术;王某某也是在李某阳的介绍下学习征信修复技术。李某阳曾向他们表示,一家银行6条以内收费4000元,公司(中和征信)做失信人员的信用修复问题90%都能修复成功,而且是正规、合法的途径。


交完学费,宋某和王某某专门前往中和征信接受培训时,却发现情况有些不对。所谓的征信修复术都是如何编造理由欺骗银行。当宋某拿出一份需要修改的征信报告,让讲师赵某辰修改时却并不能修改,这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


原来这一切都是赵某辰和李某阳精心设计的骗局。两人分工明确,李某阳负责拉客户收费,赵某辰负责授课培训,赵某辰表示,“公司对外宣传的是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去帮客户修复征信,事实上其讲解的是伪造一些假的客观理由去帮客户修复征信。以异议申诉的方式和银行沟通,帮客户洗白,修复客户的征信,具体包括做假的银行流水、造假的住院病历等等。所以公司都是先收取费用再进行培训,否则客户培训完发现和宣传的内容不一致肯定不会交钱。公司收取加盟费有1.98万元、5.98万元、18万元三个档次。”


2021年5月24日,裁判文书网公布了该案例。但是,征信修复术的骗局远远没有结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征信修复”为关键字搜索时,发现大量做征信修复技术教学的广告,费用从几百到上万元不等。记者以学习征信修复技术为名,随机联系了一家自称是可以做征信修复培训的公司。对方问清来意之后详解介绍了征信修复的市场行情,以及学习征信修复技术或者加盟的费用和形式等。


他表示,征信修复有三种情况不能做,分别是被法院强制执行,列入失信人名单;上传不良信息的金融机构倒闭,找不到对接人;逾期欠款未结清。在可以接单的范围内,修复成功率高达90%以上。具体的盈利点主要是和客户收取的服务费,一般按条计费。根据市场情况,每条1000~3000元不等,做得多赚得多,整体利润是比较高的。


关于培训费用,对方介绍道,“个人征信修复只要认真学,一般4天左右就可以独立上手操作,在接单的过程中技术逐渐就会熟练。培训一个人费用是29800元,如果是区域加盟的话59800元,可以3个人一起学习。”


央行提示,凡是以征信修复培训、考取征信相关资格证的名义开展宣传或者收取费用的,都是诈骗。以征信市场需求量大,有前(钱)景为理由,诱导用代理、加盟方式开办征信相关业务,实则为骗取代理、加盟费用。根据《征信机构管理办法》第五条,设立个人征信机构应当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根据《企业征信机构备案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任何组织都不得采用加盟、代理、挂靠等方式从事企业征信业务。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