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梦见跟别人一起努力创业 做梦梦见创业

来源: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

肇庆高新区新面貌。王振宇

肇庆高新区是专门为归侨打造的新型侨胞社区。王振宇

“Xpeng Motors,你知道吗?就在我们大王生产的时候。”前不久,记者来到广东肇庆采访。归国华侨苏指着眼前高楼林立的工业区。他自豪地说:“还有,宝龙运钞车和马赛尔高尔夫包车都是这里生产的。”

苏春定口的“大王”是指肇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前是肇庆大王华侨农场,2010年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与此同时,瓦房变成高楼,农村变成新城,产业聚集,人才聚集。大王正成为珠三角地区造梦的新热点。

城市梦想终于实现了

“最近,很多归侨老朋友一直嫉妒我。他们的梦想实现了,日子越来越红火,越来越渴望。”苏春说,这些归侨最初来自大望华侨农场,一直盼望能在这座城市生活。

几年前,他们集体从许多人居住、遮风挡雨的旧瓦房搬进了“华侨新城”。新房子宽敞明亮,住起来舒适愉快。华侨新城位于肇庆高新区核心区。建筑随机布置,配套公园、幼儿园、健身器材。

“很多人的新房都是免费更换的,搬家只需要一次装修。”苏春说,近年来,为了改善归侨的生活条件,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惠侨工程”,不仅改善了住房,还拓宽了道路,更新了校舍。户籍的学龄前儿童上幼儿园时每年还可以享受几千元的补贴。

“农民变成了市民,瓦房变成了新房。这种事情发生在我的面前,也发生在我的身边,这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苏动情地说道。

肇庆是广东著名的侨乡。57个国家和地区约有70万华侨华人。港澳台归侨及侨眷70多万人。1958年,大望机械化农场成立。1978年至1979年,该农场共安置归侨6376人,后更名为“大王华侨农场”。

苏也是当时被安置的归侨之一。他说:“那时候,靠地里的收成过日子太苦了。很多人向往城市生活。”后来和很多青梅竹马一样,他离开了大王,出去旅游了。

2002年,肇庆高新区迁至大望,与大望华侨农场合址。从此,大王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快车道。2010年,肇庆高新区被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大旺开始了巨大的变化。原来的甘蔗林和鱼塘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无数的工厂、企业、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和美丽宜居的社区。出去工作的人回来后,会在家门口工作创业。“只要勤勤恳恳,就有工作,就不赚钱!”

苏丁纯于2005年回到大王镇,开始创业。现在他是四家公司的老板。他在工厂优先安排归侨侨眷就业,还为大王中心小学的校园建设做贡献。他说:“大王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也希望带动更多的人,为大王的建设贡献力量。”

工业梦想生根发芽

“科技共享山水,新城与工业齐飞”是如今肇庆高新区的发展理念,也是正在腾飞的大望族的梦想。

大王镇升级为国家高新区,80后海归徐进辉从中看到了机遇。他毅然辞职,从外地来到大王加入当地投资部门。

徐进辉是一个喜欢冒险的人。辞职前,他在一家大型国内企业担任高管。与之前相比,大望之后,

薪水算是“九牛一毛”。有人说他“傻”,他却不这么想,“人不能只琢磨钱袋子,还得把眼光放远点。大旺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更多机遇,我个人就能找到更好的发展机会。”


几年来,他和同事一起走南闯北,牵线搭桥,成功促成了医药物流产业园、保利集团、海印集团等众多项目入驻大旺,吸引投资超百亿元。


新能源汽车产业这片蓝海,也是高新区招商引资关注的重点。大旺目前已成功引进小鹏、宝龙、爱龙威等整车和汽车零部件企业50多家。其中,小鹏汽车生产基地2017年落户大旺,一、二期总投资达100亿元。不久前,宁德时代“入户”大旺,首期投资120亿元。截至2020年,肇庆高新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已接近189.18亿元,向着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


如今的大旺,产业兴旺,现代化经济体系逐步形成。


截至2020年,这片不到1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经聚集了600多家企业,除新能源外,建材家居、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等产业也在大旺落地生根。202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200.07亿元,较2010年增长354.17%;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5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53.57亿元。


伴随产业的集聚,许锦辉这位“新人”也渐渐在大旺扎下了根。目前他在自己一手招商入园的广东宝龙汽车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宝龙汽车是一家较大的特种专用车生产企业,2014年整体搬迁到大旺,2018年新生产基地启用,拥有年产1万辆高端特种汽车的生产线。


许锦辉说,“当初我用梦想拥抱大旺,如今大旺成就了我的梦想。有梦就来大旺圆,是我最深切的感受。”


创新梦开花结果


“创新决定企业的竞争力,决定企业的未来。”在玛西尔电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李对记者说。


董李是一位知名侨商。他创立的理士国际技术有限公司,目前拥有1000多项专利,主持和参与起草国家、行业标准40多项。2011年,董李带领玛西尔公司落户肇庆高新区,为理士电池技术打造自己的应用场景。


“球场里跑的高尔夫球包车,大马路上跑的清洁环卫车,小区里的老年代步车,玛西尔都能生产。”在公司的车间里,工作人员骄傲地向记者介绍,“这些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


自主研发给玛西尔带来了国际竞争优势。2020年,玛西尔公司产值突破20亿元,出口占到了70%左右,在东南亚、欧洲等地区都能见到玛西尔的产品。公司还获得了“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中国著名品牌”等荣誉。


像玛西尔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在肇庆高新区共有163家,占目前高新区已投产工业企业的1/3强,在高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中占了很大比重。


在大旺,还有许多研究院和孵化器,致力于打通技术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让技术创新更好地服务企业,让技术成果转化不再是件难事。


在肇庆高新区,我们参观了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光电产业研究院。产业研究院自2016年成立以来,引进和孵化企业2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家。


据介绍,产业研究院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也卓有成效。当地的火丁智能照明公司,通过与该研究院深度合作,在汽车照明智能化应用和光学散热等核心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产品性能明显提升,很快就收获了大量订单。


目前,肇庆高新区共拥有省级以上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6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8家,新型研发机构6家;拥有国内外院士及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人才超60位,人才总量超4.6万人。


“大旺的创新环境越来越好,人才也越聚越多。”董李说,“强大的创新力量成为企业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让高新区朝气蓬勃、日益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