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者不是为了过去,不是为了现在,而是为了未来。
在需求快速增长、持续升级的大背景下,在资本整合、政策松动、技术创新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教育产业的万亿潜力得到快速释放,裂变式增长将产业推入发展黄金期。位于教育行业核心市场(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K12,随着供给端“刚性”需求的不断崛起和多元化赋能,势必迎来快速发展、快速融合的新市场格局。
2015年中国教育行业市场规模为1.6万亿元。随着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多元化赋能以及来自供给侧的政策支持,教育行业无论从整体行业规模、发展速度还是市场活跃度来看,都处于快速扩张阶段。预计2020年中国教育行业整体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9万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3%。为了保证经济的跨越式增长,中国政府近年来在教育方面进行了超常投资,推动形成包括学前教育、K12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企业E-learning在内的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教育体系。同时,教育行业相对分散。一方面是各级别多而杂的业态,另一方面是各个业态的市场集中度相对分散。但随着人才的升级和旺盛需求,在需求、供给、政策“万事俱备”的情况下,中国教育行业势必迎来快速发展、快速融合的新市场格局。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数据,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38866亿元,占GDP的5.2%,比2015年增长7.57%。然而,全球平均7%的教育投资与发达国家平均9%的投资仍有差距。随着我国人均GDP的上升,为确保《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目标的实现,国家加大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逐步打破政府“统分两保”的局面,利用市场机制满足更多中等收入家庭的选择性教育需求。未来,中国教育行业将有更大的可持续增长空间。
政策是教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根据教育部2016年初的主要工作要点,幼儿园、K12、在线教育都在推广重点之列。
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潜力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涌入。随着各种业态投资的不断增加,银行间、跨境并购也在加剧。随着新三板的兴起,教育市场的资本活力被全方位激活。国际学校、自建学校、合作学校的兴起,也吸引了大量外资的渗透。
近年来,中国教育行业的投资金额和金额一直在上升。2014年中国教育行业投融资经历井喷,2015年中国教育行业快速进步。在2016年资本管制的影响下,保持平稳,但大趋势已经开始。从投资结构来看,K12、垂直平台、早教、职业教育成为中国教育行业的龙头投资。同时,国际资本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国内教育产业,其中在自建、投资、合作办学等领域有较高的资本投入。
M&A作为改变教育产业生态的驱动力,与跨界的M&A齐头并进,在打通产业价值链、实现产业链闭环,以及追逐新的商业模式和转型机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2014-2017年中国教育行业对M&A的研究可以发现,M&A主要关注教育信息化、早期教育和K12课程指导。2015年单笔并购金额3.5亿元。2016年1月,秦商光电收购龙文教育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技术的更新,以及教育产品个性化学习体验的需求和供给不断增加,产品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全面驱动。近年来,在线教育发展迅速,呈现出移动化、多元化、大数据、线上线下融合等几大趋势。在线教育主要覆盖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占比分别为59.2%和25.2%。从在线教育的商业模式来看,在线教育的模式有很多,如B2C、C2C、O2O、MOOC等。在线教育的个性化差异化是各个领域成功的关键。同时,技术的发展和优质的教育内容资源将是吸引和留住用户的关键。
为什么教K12
育身处需求旺盛的“刚需”地带:从终生教育周期来看,教育产品丰富多样,而其中K12教育及其衍生是教育产业核心。受到全面二胎政策、高考竞争加剧及父母对教育支付意愿较高等驱动因素的影响,K12教育需求整体上升。据统计,全国各级学生中,幼/小学生在校人数不断上升,已从2012年的13382万人增加至2016年的14327万人。高考竞争日趋激烈,2015年仅3省份高考录取率超10%,14省份不足5%,使得课外辅导需求旺盛。另外,根据中国教育学会《中国辅导教育行业及辅导机构教师现状调查报告》,父母愿意对教育支付较高投入,高达58.2%的家长表示愿意拿出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用于课外辅导,因此,K12教育成为中国教育产业的核心市场。
从办学主体来看,民办教育目前主要集中在培训领域,虽然目前K12基础教育民办占比相对较低,但渗透率呈现不断提升趋势,特别是培训行业、幼儿园、国际学校、K12培训、职业教育等市场。预计到2020年,培训教育市场份额将占比超过50%。其中幼儿园及K12教育培训尤其突出,增速超过20%。而民办教育主要的办学路径包括自建学校、合作办学、投资并购、在线教育、连锁加盟等。
目前虽然成千上万的小型机构开始涌入中国在线教育市场,存在很多业务模式,但提供的服务差异性不大,同质化竞争严重,尚未形成普及度高/竞争力强的成熟的商业模式。

一线城市依然成为K12教育产业布局重点,北上广深等城市K12课外教育支出占全国支出比重近1/3,其中北京、上海位列教育总支出排名的前两位。根据针对家长的调研,一线城市的4~6岁及7~14岁学生父母对培训教育支付意愿明显高于非一线城市。与此同时,一些高消费的二线城市的教育支出占比逐年增高,上升态势显著。其中成都、西安位列教育总支出的三、四位。就单笔教育开支金额而言,西安位列全国第一。而伴随着消费升级及一线城市渗透率提升,教育机构例如新东方、好未来则纷纷以在线教育的模式布局三、四线城市。
过去民营资本由于得不到公办教育同等的政策优惠、财政补贴等原因,加上经营范围的限制使得民办教育行业缺乏活力。而《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修订允许民办教育盈利化、企业化,彻底激发民办教育活力,随着民营资本占据教育市场份额的不断变大,目前民办教育已经从培训教育向学历教育全方位覆盖。随着教育与互联网进一步深入融合,民营资本通过互联网手段将K12教育产业资源进行重新配置,K12在线课外辅导市场规模预计2018年达到345亿元;K12在线教育用户预计2018年达到4170万人。
在行业快速发展和变革的大环境下,国内领先地产商也纷纷布局教育产业,万科和碧桂园是地产商大力发展教育产业的行业标杆。纵观其教育业务的发展,发展初始阶段,万科和碧桂园均通过与热点房产配套试点教育产业,主打学历教育、幼儿园。随后,便开始在房产体系内全面布局,致力于将教育业务独立培育成为集团支柱。
而从万科以及碧桂园的产品布局来看,均瞄准K12教育作为主要发展方向。碧桂园教育产业的发展主要涵盖基础教育(国际学校、幼儿园等)和培训服务(英语、社区、营地等),尚未涉足教育科技领域。万科则从体制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角度入手,同时万科依托万科综合体的教育mall进行尝试城市营地教育项目。
从区域选择来看,万科和碧桂园则不约而同地立足一线城市市场,并逐渐向二线城市辐射。碧桂园由广州为中心逐渐向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辐射,并且逐渐布局二线地级市,目前全国拥有51所学校及培训机构。万科也以上海、广深为起点,辐射一线、二线城市里发展较快的城市和省会城市,并且逐渐渗透周边城市。
万科主要通过合作办学切入教育产业,从1996年到目前为止,万科已和98家机构建立起合作,同时尝试自建双语学校及营地培训学校等。而碧桂园则首先选择从全资自建学校进行切入,不断通过引进不同课程的资质,并逐渐尝试引入合作方和世界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合作办学。
(作者为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